首页 理论教育 社区与园区的结合:创意孕育幸福

社区与园区的结合:创意孕育幸福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玉林街道倪家桥社区,就有一个特殊的“院子”,是玉林街道与成都小酒馆团队联合打造的一个文化创意园。院子文化创意园自开园后,成功引入和培育各种社会组织,鼓励社区企业、公益组织和个人向居民提供文化、教育等服务,打造社区生活共同体。2014年,稚徳堂和华西协合大学中西研究所旧址被列为成都市文物保护单位。万德堂又名万德门纪念堂、明德学舍,建于1920年,为美国浸礼会万德门夫妇捐建。

社区与园区的结合:创意孕育幸福

“院子”一词天然带着聚会的热闹和家的亲切感。在玉林街道倪家桥社区,就有一个特殊的“院子”,是玉林街道与成都小酒馆团队联合打造的一个文化创意园。园区一改传统的党群服务中心模式,采取功能叠加、错时服务,将政务服务与文创产业、文化服务融合在同一空间。温馨的沙发、书架替代传统的服务窗口,咖啡吧、讲座区替代会议室,这里成为居民们常来、爱来的“院子”。

院子文化创意园自开园后,成功引入和培育各种社会组织,鼓励社区企业、公益组织和个人向居民提供文化、教育等服务,打造社区生活共同体。目前,创意园引入小酒馆、谱造司、墨上花开等11个文创工作室,每个工作室都有自己的公众开放日。在开放日,居民可以走进工作室参与互动、聆听讲座、参观展览。

在咖啡吧的一角,65岁的社区居民张建熙正和策划人唐翔讨论MV的拍摄。MV里,张建熙等5位60多岁的老人穿着时尚,在成都街头边走边演唱“阿卡贝拉”。张建熙说,他退休之后,在院子文化创意园区的音乐团队组织下,拉起了几个老伙伴组成了一个“阿卡贝拉”乐团,现在“老有所乐,生活多姿多彩”。

“我们希望院子文化创意园能敞开大门,让居民们在家门口享受到更多的艺术文化盛宴,同时也希望这里能成为大家造梦、圆梦的地方。”陈英说。创意园先后举办民谣音乐节、中国西班牙文化艺术交流分享会、艺术展览、音乐现场LIVE等15类主题活动200余次,实现了以文化提升生活品质,提升区域影响力。在院子文化创意园外,玉林街道还打造了多个文化聚落,让文化活起来、动起来、用起来。

(本文选自《光明日报》2020年7月21日01版,原标题《玉林路上的诗意与烟火》,记者:安胜蓝、李晓东、朱晓帆)

品武侯(www.xing528.com)

中西结合的华西坝建筑(一)

华西协合大学主体建筑是由英国建筑师弗烈特·荣杜易于1913年设计的,在他这位洋设计师和中国泥瓦匠的通力合作下,在此后的十余年间,事务所、生物楼、图书馆、广益大学舍,协合中学大礼堂以及钟楼等一幢幢极具风格的建筑从华西坝拔地而起,至今仍是中西合璧建筑风格的最佳典范。建筑学大师梁思成在其1944年所著《中国建筑史》中认为,荣杜易等西方建筑师在华建筑作品“开始从中国建筑之部分应用于近代建筑,如北京协和医学院……成都华西大学,皆其重要者也”。在国家文物局2013年3月公布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华西坝上的怀德堂、钟楼、万德堂、赫斐院、嘉德堂、懋德堂、教育学院、苏道璞纪念院等8栋老建筑榜上有名。2014年,稚徳堂和华西协合大学中西研究所旧址被列为成都市文物保护单位。

怀德堂 建成于1919年,是美国人罗恩甫为纪念白槐氏而捐建的。怀德堂为两层砖木结构建筑,采用H型平面对称,两侧厢房突出,使得该屋成为一横向歇山顶,与两个纵向歇山顶相交组合,体现英国府邸和中国宫室型制。入口前廊二重檐是具有四川地方建筑特色穿斗式梁架结构,六根大红柱和大红封檐板,内部空间多采用欧美大学建筑样式。值得注意的是屋顶上还有烟囱,是供楼内西式壁炉使用。怀德堂是华西协合大学行政办公、礼堂、照相部等场所,楼上礼堂经常举办歌舞音乐会等。作为华西坝现存最早的一栋老建筑,怀德堂现在依然是四川大学华西校区办公楼。

钟楼 建于1926年,原名柯里氏纪念楼,由美国人柯里氏(J. Ackerman coles)捐建。钟楼高达百尺,造型中西合璧,古朴优雅。中式塔楼点缀神兽,塔基厚重,飞檐纤秀,四角攒尖顶更加突出,带有哥特式建筑风格。据刘报晖、陈兴邦介绍,钟楼是成都现存唯一的机械式钟楼,半人高的大钟是美国纽约的梅尼利制钟公司(Meneely Bell Co.)于1924年专为华西所造。每到整点,钟声飘扬,几点钟即敲响几次,后又重复,而钟声之大,加之华西坝附近基本上是平房,可以传到十几里之外,成都市民称其为城南钟声。1954年,在古建筑专家左平南的主持下,钟楼塔基以上改建并增加中国建筑元素,塔顶改为中式角楼,显得更为厚重。如今,钟楼早已铁锁把门不能入内,美国造大钟也停止了报时,但作为华西坝老建筑的精华,钟楼依然是成都的标志之一。

万德堂 又名万德门纪念堂、明德学舍,建于1920年,为美国浸礼会万德门夫妇捐建。万德堂是融合中西建筑文化的最为明显的华西坝建筑,在外观上极力表现中国特色,门楼雕梁画栋、屋顶飞檐走兽,但在楼基、台阶、卷拱门窗等又带有浓厚的西方风格,极为华丽。1960年从坝上穿过的人民南路修建后,位于人民南路上的万德堂拆迁至钟楼东侧重建。重建后的万德堂,虽然保留了主要的建筑形式,但因迁建地面积有限,背后侧楼及房顶塔楼均被除去,窗户的形式也改变了,复建后的万德堂作为教学楼和学生宿舍使用。现为第六教学楼。(下转第478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