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机关工作,爱读书,也喜舞文弄墨。我常常不屑于官员所写的文章及其“墨宝”,对那些没有血肉感情的官样文章,觉得读之无味,缺乏真性情,而一些官员的“墨宝”,有的看了恶心,又“佩服”其胆量,其“墨宝”不如小学生涂鸦之作。我喜欢读官员有真性情的文章,也爱欣赏功底浓厚的官员书作,可惜这样的文章和书作如凤毛麟角,极其稀缺。购买《谈书法与传统文化》一书,不因作者邵秉仁为政府要员,只因近来有搜购书法书籍习惯,我每见到讲书法之书便购之。今天读此书,令我惊喜,邵先生是有真性情之人,其文虽短小,内涵却很丰富,读之颇受启发。
这本书内容分五个部分,我比较欣赏第三部分的内容。邵先生寥寥数笔,即把中国书法史的面貌勾画得清晰如画,好像是中国书法史的素描图,虽是粗线条,其精神实质毕现。如评价汉代精神及书风时说:“汉代是一个海纳百川、恢宏壮阔、吞吐八荒、纵横捭阖的时代。汉人具有旷古未有的气概与胸怀,统御天地,顶立霄壤,纵横四海,睥睨八荒。”、“他们崇尚大美的境界,这种大美是重大之美,阳刚之美。不仅现实世界是大的,而且感知、开拓、征服、掌握这一世界的主体也是大的。在汉人发扬蹈历、感物造端、慷慨雄放、广大宏伟的风貌里,诸如汉赋、乐舞、雕塑与建筑,处处表现为一种对‘大美’的理想追求”。又如评魏晋南北朝的精神和书风时说:“南方士人崇尚清谈之风,讲求内慧外仪,寄情山水”、“东晋书法表现了世事艰难当中文人的超脱和对审美的执着”、“《兰亭序》的信笔挥洒,令人想见王羲之优雅、从容的士子情怀”、“动荡时期,必有宗教的出现,抚慰人们的心灵,于是佛释大兴,开窟造像,祈祷佛祖,墓志、摩崖与造像应运而生。”邵先生评论唐代韩文、杜诗与颜字时说:“唐代的文人,不似宋代的文弱书生和谦谦君子,更不似清代文人的卑怯与迂腐。他们讴歌大漠孤寒,兵刀弓马,寄情山河壮美,向往田园牧歌的生活。他们的身上,尽管有颓废、忧郁与悲伤,但更多的是青春与朝气、自由与欢乐”、“他们的作品既法度完美,又在性情表现上达到一个新的高峰,博大宏阔,纵逸豪放,一派盛唐气象。”而对宋代的精神和书风的评价时说:“宋代对文人影响最大的是道、佛思想,尤其以庄老、禅宗思想为主”、“宋代尚意书风盛行,书法成了文人寄情达意的艺术,一反唐代法度平整森严、标举优美抒情的书风,讲究书家的散怀舒意,强调书法的风神”。“宋代理学兴起,文人重视学识,书法多有书卷气,黄庭坚说:‘胸中有道义,广之以圣贤之学,书乃可贵’”。邵先生对元代文化艺术的评价时说:“在少数民族统一中原后,国域的辽阔只是外表强盛的假象,文化的萧条与漠视是当时国家统治的致命弱点”、“拥有文化的汉族知识分子在异族统治之下,自然幻想回归晋唐时期文人的优越。以赵孟为代表,崇尚晋唐,反映了当时文人的一种心态”。邵先生对明代文化艺术的评价时说:“人性解放思想狂飙突起,为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反虚伪和矫饰,反对一切传统观念的束缚,反映在文艺上,反抗伪古典主义,主张描写性灵,反对摹拟”、“书写空间的扩大为书家抒情写意提供了施展的舞台,故明代书法姿态万千,极尽变化之能事”。邵先生对清代文人及书风的评价时说:“清兵南下,犹如一道强大的洪流,冲垮了病态的晚明统治,使兴于明季的市井文化与士人放浪形骸的风气烟消云散”、“知识分子身经换代的沧桑之变,深感家国之痛,或落拓不羁,绝意仕进,或眷恋故国,图谋恢复,或潜心学问,力矫明人空疏之病”、“汉产生了草书,唐孕育了狂草。清代则不盛行草书,主要的原因在于思想的禁锢,在于环境的封闭,在于个性的压抑。在思想意识被完全禁锢的时代,旭、素的癫狂是不能容忍的,那么,草书也就失去了它成长的土壤和气候”。
我不厌其烦地把邵秉仁先生对历代书家、书风、文风的评价抄录下来,因为我被这些精彩的评语深深感动,这都是邵先生的真情流露和感悟,没有深厚的文史知识,是写不出这么深刻的评语的。我在2009年7月22日《书法导报》读到邵秉仁书法作品展学术研讨会发言摘要,中国书协副秘书长陈洪武这样评价邵先生,他说:“第一,邵秉仁拥有宏阔高远的视野。”“第二,邵秉仁是大文化书法理念积极的倡导者。邵秉仁对书法文化和理论有浓厚兴趣,造诣比较深。”“第三,邵秉仁坚持用文学、诗歌来涵养心灵。”“第四,我觉得邵秉仁努力坚守并铸就清新典雅的书法风格。”邵秉仁先生自己坦言:“我骨子里是文人,大家评论是非常正确的,按吴震启的话来说,如果不是骨子里这样,可能官升得更高。直到目前为止,实事求是,敢讲真话,这是政界有目共睹的。尽管在政界混迹几十年,但是性情没有改变。”
我特别欣赏有学识又富性情之人,特别是官场上这样的人,因官场上有学识的人不少,有真性情的人极少。邵秉仁先生敢于直言,我很钦佩。在谈到当今书坛弊病时,邵先生说:“总体上看,由于传统继承不够,又缺乏必备的文化素养的支撑,书法作品雅的少,俗的多,文静的少,张牙舞爪的多,内蕴少,追求形式摆花架子的多,自主创新的少,跟风的多”。“当前的艺术批评,一种是奉承阿谀,不负责任,大肆渲染。一种是缺乏宽容,鞭挞讨伐,攻击谩骂。真正的充满善意的平等学术探讨,不是太多”。他认为好的书法作品,其共性标准有三方面:“第一,必须具有可读性和观赏性。第二,必须符合书写的法度。第三,要雅俗共赏。雅是书家人文精神的流露,是书家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雅是一种精神,一种修养,但绝不是故作高深。让大众看不懂,只在小圈里孤芳自赏,那绝对不是好的艺术”。邵秉仁先生的文章虽然短小,但见解非常精辟,鞭辟入里,一针见血,读之令人深思。他说:“书法的本质,不是单纯的写字,更不是绘画,而是文化。”、“书法不仅是‘技’是‘艺’,更是‘道’,尺幅天地,构建的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不是书法行家,说不出这样深刻的语言。邵先生胸怀广阔,对中国文化富有忧患意识,他对国家、民族文化的忧思,是一般书法家所没有的,他希望把书法纳入义务教育的范畴,要大力提倡和支持。他认为中国文化安全不容乐观,要加以保护和发扬,并提出一系列的措施,令人赞叹不已。
本书的序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是中央党校教授、中国领导科学学会会长刘海藩先生所写,他对当今中国领导干部有深入的研究和了解,序言中有两段话写得很精妙,说出了我的心里话,录于此作此文之结:(www.xing528.com)
“一个领导干部平日工作千头万绪,闲暇之余,如能读一点古文、古诗,能写上一点书法,可收气专神,火静而朗之效。能‘正’自家身心,能‘静’自家心境,方能从容不迫。如此,治国理政才不会慌里慌张”。
“中国古典政治理论向来信奉‘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焉’。一个领导干部,如果一天到晚打官腔,玩官样文章,忙于应酬甚至声色犬马,那绝对是国家民族的悲哀。换言之,一个领导干部,如有自己的真性情,真思考,并能寓于诸如诗歌、书画这样的文艺领域,激发同道,启迪左右,我想,这未尝不是‘为政以德’的应有之义”。
2010年4月24日下午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