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品味陈烈的《田家英与小莽苍苍斋》

品味陈烈的《田家英与小莽苍苍斋》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熟悉现代中国政坛的人,对田家英必定是了解的。我对田家英的了解是以前读了《毛泽东的秘书们》一书,作者是田家英的秘书逄先知。读了这本书,还给我另外一个收获,可以了解不同人收藏书画的目的,了解田家英收藏这些书法作品的经历,可以认识当时中央高层一些人际关系。田家英的收藏,是学者之收藏。田家英收藏有一幅林则徐著名的“观操守”条幅。如田家英和陈伯达、康生。

品味陈烈的《田家英与小莽苍苍斋》

熟悉现代中国政坛的人,对田家英必定是了解的。他是毛泽东的大秘书,但其政治情怀较淡,书生意气更浓。

毛泽东青少年时也是一介书生,并有爱书之好,他选田家英为秘书,而不找一名大学者为秘书应是由于有相同书生意气,兴味相投之故。我对田家英的了解是以前读了《毛泽东的秘书们》一书,作者是田家英的秘书逄先知。在毛泽东的秘书中,我对田家英比较欣赏,欣赏他的书生本色和淡泊权欲之心。我也经历过一段秘书生活,并有田家英的爱好,喜欢书画,爱逛书店。前几年,我经常在工作之余到北京路和文德路逛书店,仿佛自己就是穗城的田家英,我的一些行为有点受田家英的影响。

读了这本书,给我一次艺术的享受,使我观赏到世上难得的清代学者的墨迹。我对中国古代学者比较关注,喜读其诗文,也使我养成了一点书生气。读这些学者的墨迹,可以看到他们的真面貌。书如其人,除个别大学者外,以我现在的眼光看,清代一些学者的书法水平并不高,当然也有一些可超过当时书法家水平,其文名掩盖了书名。读了这本书,还给我另外一个收获,可以了解不同人收藏书画的目的,了解田家英收藏这些书法作品的经历,可以认识当时中央高层一些人际关系赵朴初在田家英收藏品上的题词值得品味:“观其收藏,知其所养。余事之师,百年怀想”。

收藏书画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收藏者的收藏目的不同,趣味迥异。陈四益说:“有商贾之收藏,其藏专为牟利。四处求购,八方搜罗,入选的标准以增值的多寡衡量。低价购进,高价售出,利在加倍,中心许之,利在五倍,如鹜趋之,利在十倍,忘命攫之”,“有好古家之收藏。其好专在物之久古,朝于斯、暮于斯,寝食于斯,摩挲把玩,终朝不倦”。田家英的收藏,是学者之收藏。小莽苍苍斋所收藏清代学者墨迹,时属晚清近代,为好古家所不取,也为商贾所不取,论增价,字逊于画,近逊于古。这些清代学者的墨迹,对于田家英却极为重要,这些墨迹包含着他关注的时代风尚和那个时代学者的思想、学问、趣味。田家英收藏有一幅林则徐著名的“观操守”条幅。内容是:“观操守在利害时,观精力在饥疲时,观度量在喜怒时,观存养在纷华时,观镇定在震惊时。防欲,如挽逆水之舟,才竭力,便下流;从善,如缘无枝之木,才住脚,便下坠。”田家英一生敬崇林则徐的人品,收藏了不少林则徐的手迹,此条幅的内容,是林则徐仕途生涯和自我修养的总结,也是他人生观的一个缩影,它揭示着这样一个客观真理:一个人的操守、精力、度量、存养、镇定要在特定的环境下才体现得最具体、最完备。(www.xing528.com)

收藏虽是一些中央高层人物的余事,但从他们的收藏的目的、经过及交际,可以看出他们的品位,有正反两面的例子。如田家英和陈伯达康生。有人收藏为了做学问,有人收藏为了储财富,有人收藏为国家做贡献。这些收藏故事也隐藏着政治背景,虽是余事、家事,也可以折射国事。如今流行收藏,京城达官贵人也热衷于收藏,而其收藏之来源,不少是跑官者奉献的,其收藏意义和目的,多数人是为了收储财富。

如今的一些达官贵人本身并没有书画爱好,他们收藏书画有的是附庸风雅,其本身的书画水平或鉴赏能力是极其低劣的,特别是他们有的热衷题词,那些字太难看了。他们为了显权显名,不怕献丑,不自量力。我想,作为一个中国人,没有一定的书法水平,当一名官员是不够格的。什么时候中国的官员们像田家英一样,有一定书画鉴赏水平和爱好,中国人就真正过上了优雅小康生活。在西方发达国家,人们普遍爱好艺术,用高雅的艺术来陶冶情操,社会就不会浮躁了。

2002年12月1日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