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寄情于文化之域:赏析吴民贵的《书画有痕》

寄情于文化之域:赏析吴民贵的《书画有痕》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新世纪,全世界的商人都云集于上海,他们不仅看重这里雄厚的经济基础,还看到这里浓厚的文化氛围。有人预测,香港虽然经济繁荣,但是由于文化底蕴不足,现在正走下坡路。《书画有痕》一书给我提供很多鉴赏书画的知识,书中讲到一些文化名人的趣事,大开眼界,大悦耳目。王同愈藏书为的是读书,其读书极为勤苦,也极有乐趣。

寄情于文化之域:赏析吴民贵的《书画有痕》

上海这个地方给世人的感觉好像是一个大商都,而在我的印象中,却是一个文化重镇。这里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化的发源地,也是传统文化氛围很浓的地方,隐藏着不少文化遗产,这是上海成为文化重镇的底蕴,没有这个底蕴,上海就显得轻浮。上海给我总的印象是一个文化气息很浓的城市,而且是既有高雅文化又有大众文化的城市,突出表现在现代性上。这里出现很多文化巨人,辛亥革命以来,最著名的文化巨人都在这里生活过,如康有为鲁迅茅盾巴金吴昌硕刘海粟徐悲鸿黄宾虹等,上海是他们生活之地,也是他们生产文化产品的大工厂,创造了大量文化杰作。

由于上海是大商埠,富人多,不少人为了附庸风雅,又盛行文化产品收藏,文化市场相当活跃。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文化产业很难发达起来。所以,有文化的有钱人都热衷于收藏书画作品,从而形成了强大的文化市场。上海虽然也经过“文化大革命”的浩劫,但是这里的文化余脉还是没有被切断。随着上海经济新世纪的突飞猛进,收藏品赏文化品的遗风再次得到发扬光大。前天我刚从上海回来,在福州路和多伦街,我强烈感到这种文化余绪正在复兴。一个地方经济的发达,离不开深厚的文化基础。如果只有经济发达,没有发达文化的匹配,这个地方经济的发展是没有后劲的。在新世纪,全世界的商人都云集于上海,他们不仅看重这里雄厚的经济基础,还看到这里浓厚的文化氛围。有人预测,香港虽然经济繁荣,但是由于文化底蕴不足,现在正走下坡路。记得小时候有句很流行的话说:“一上二香”,就是说上海第一,香港第二,这种说法又将出现了。上海失落了几十年后又追上来了,这说明城市最终以文化论输赢的道理。

《书画有痕》一书给我提供很多鉴赏书画的知识,书中讲到一些文化名人的趣事,大开眼界,大悦耳目。如在《逸老雅好》一文中论述了郑逸梅的雅好时说:“郑逸梅先生喜读书,曾说:‘恨不得十年暇,读生平未见之书,涉从未至之境’,喜备酒藏书,认为‘虽无善饮,酒不可不备,虽无暇读,书不可不藏’。曾发出‘暖衣饱食,尚有余钱,沽酒买书,不亦快哉’的感叹。”我曾读过郑逸梅先生很多文章,对其高雅情怀很向往,尤其是他的读书情怀,令人佩服,我曾写文章介绍郑老的养生之道。郑逸梅在《幽梦新影》一文中写道:“架无书,壁无画,案无砚,瓶无花,陈设虽富丽,我无取焉。”他曾构想:“若得地十亩,必以三亩植梅,三亩树竹石,一亩凿莲沼,而所余三亩,则筑屋庋文史图籍,鼎观骨董,予偃仰舒啸其中,以度晨夕,此外则无所求矣”。这是多么令人向往的生活,既有情趣,又可明志,既可寄怀,又可广识。

《王同愈藏书、读书及其他》一文介绍了王同愈的藏书、读书故事,很感人。王同愈回忆藏书往事称:“吾家世守青毡,自明迄今,代传儒术,而传世卷轴悉毁于庚申之劫,时吾年才六岁。年十六,遭先大夫之丧,重慈在堂,孤贫不能自振,课童蒙六七人,所入仅资粥,插架无钱装书。弱冠就舆图馆之聘,束脩稍腆,节缩以为藏书地,遂岁月而置之。及游于幕,仕于朝,视学于鄂。有厚币、有廉奉,遂明而置之,历二十余年,经史百家略有七万卷。”王同愈藏书为的是读书,其读书极为勤苦,也极有乐趣。他认为:“天下颠倒、最可耻之事,莫如士不读书。”王同愈不仅喜藏书,也喜藏金石、法书、名画以及文房古玩。他说:“我之赏心乐事,无过鉴藏书籍金石,其次法书名画,其次文房古玩,此外如宫室车马,衣服珠玉,已非学士大夫所措意。”王同愈发出“津津呼有味于藏书,而知天下最宝贵、最可娱乐之事,无有过于此事”的感叹,可见其对藏书之痴情。他的生活很有情趣,他在一件自创山水画上题写:“室有图书富,门无车马临。悠然清世虑,奚必入山深。”王同愈称最爱管道昇《渔父词》,其词曰:“人生贵极是王侯,浮利浮名不自由,争得似一扁舟,弄月吟风归去休。”王同愈评此词说:“此等胸次,求之士大夫而不得,况闺阁乎?其软红十丈中一股清凉散也。”这是王同愈的情怀,也是我向往的生活。(www.xing528.com)

我常有逃离都市之念,读《陈介祺的金石缘》一文时,我写下这样的批语:“此归里三因,皆与吾之心怀相似,不知何故,是介祺之魂附吾身乎?”陈介祺归里三因是什么呢?其一是“身在林泉,心存家国”。这是著名金石学家吴大徽对他的评价。陈介祺始终认为:“中国积弊之大,在于吏治。积弊不革,事事万不能见真善者,能如之何?”其二是谋举业而不唯举业。他说:“举业不过敲门砖,何足短长。”又说“只求敲得门开,便可专读有用书而不受举业之忧矣”,静下心来读些有用之书。其三是他对金石学研究怀着抑制不住的浓厚兴趣。陈介祺说:“养病以安心为主,以移心为方。移心莫善于文字,安心莫善于淡泊心气”。这也是我的心声,我向往那种在厚实的经济条件下,寄情于艺术世界的生活,这种生活在上海、江浙一带可以寻觅到。

2002年5月8日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