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加速民族文化课程建设,推动人口较少民族发展

加速民族文化课程建设,推动人口较少民族发展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2个人口较少民族,是中国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2005年以来,在国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系列政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系列政策以及基础教育发展系列政策的促动下,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包括教育事业在内的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迅速。“经济社会越发展、文化遗产越濒危”正成为人口较少民族发展面临的最主要的现实问题。经过数年时间的田野研究,我们认为,加快民族文化课程是促进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正确选择。

加速民族文化课程建设,推动人口较少民族发展

22个人口较少民族,是中国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进入21世纪以来,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已经成为民族工作的一个重点和亮点,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制定和出台了包括《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05-2010年)》等在内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和社会效益。

2005年以来,在国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系列政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系列政策以及基础教育发展系列政策的促动下,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包括教育事业在内的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迅速。截至2009年8月,人口较少民族适龄儿童入学率普遍达到95%以上,初中毛入学率多数达到90%以上,人口较少民族聚居乡镇已经全面实现普及初等教育,大部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落实“两免一补”政策。例如,裕固族已经在全国少数民族中率先实现15年基础教育全免费,还补助寄宿生60~320元不等的家校往返交通费用。

在肯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同时,人们也逐渐认识到棘手问题的存在。“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和人民生活水平较大改善的同时,包括语言文化在内的人口较少民族传统文化却正在以极其惊人的速度消亡。“经济社会越发展、文化遗产越濒危”正成为人口较少民族发展面临的最主要的现实问题。(www.xing528.com)

当前人口较少民族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是:首先,大部分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存在由于传统生产生活方式难以为继,继而导致与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紧密结合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趋于濒危或消亡等社会文化问题突出;其次,人口较少民族中本族语言在公共领域的使用频率下降,使用人口数量快速下降且年龄差异显著,汉语单语人口数量快速增多,多种语言处于濒危或趋于消亡,例如,赫哲族中赫哲语使用人口高龄化相当明显,50岁以下的人几乎都不会听说赫哲语;裕固族有两种本族语言,使用本族语言的人口只占本族人口的一半,而在改革开放以来的新增人口中,裕固语单语人的数量和比例正在急剧下降,汉语单语人的数量和比例正在急剧上升;再次,人口较少民族大多没有本族文字,本族文化常常依靠口耳相传,由于本族语言的濒危或消亡,许多口头传统和文化现象,例如民歌、神话、传说、故事和谚语等文化遗产都将面临濒危或消亡的境地;第四,长期以来人口较少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较低,本族知识分子少,力量小,对本族传统文化的整理继承和对现代文化的发展创新能力较弱,文化的“碎片化”导致社会抗逆力较弱,社会文化发展的难度和代价增大;第五,随着“十一五规划”期间“四通五有三达到”目标的基本实现,现代信息媒体已经进入村落山寨,传统的文化传承方式和文化传播方式急剧萎缩,文化适应和社会整合的难度增大。

在此,特别值得提出的是,人口较少民族文化发展问题,从来就不是单一的文化发展问题,而是关系到人类的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保护、中国国家安全和社会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问题,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并得到及时妥善的处理和解决。近年来,在上述这些实际问题的解决策略上,许多专家学者和社会人士都主张把开发和实施民族文化课程作为基本途径和主要方法。经过数年时间的田野研究,我们认为,加快民族文化课程是促进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正确选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