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裕固族地区教育期刊创办的历程与成就:从《尧熬尔文化》到《皇城教育》的发展优化

裕固族地区教育期刊创办的历程与成就:从《尧熬尔文化》到《皇城教育》的发展优化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好事成双”,2006年对肃南二中和裕固族地区基础教育来说,是历史性的一年。经过两个月的组稿编校,于2006年10月《尧熬尔文化》教育专刊正式刊印,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本裕固族教育研究专刊。至2008年底,《皇城教育》如期刊印8期,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社会各界迅速引起较大反响。

裕固族地区教育期刊创办的历程与成就:从《尧熬尔文化》到《皇城教育》的发展优化

长期以来,在少数民族乡村牧野地区从事基础教育的广大教育工作者,虽然承担着启智育民、传道解惑的光荣历史责任和繁重社会任务,但是却没有期刊报纸和其他媒体为他们提供发出声音的阵地和发表作品的园地,在教育及社会研究领域,他们还遭受了无端的指责和隐性的歧视,被视作“落后的代表”和“发展的包袱”,本来,他们对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是最有切身体验和发言权力的。在2006年10月《尧熬尔文化》教育专刊印行前,裕固族地区几乎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发表文章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评职称”,他们的作品被排挤夹杂在《张掖日报》、《张掖教研》等报刊的角落里,如果没有作者简介,完全看不出他们是裕固族地区的教育工作者,他们的作品盲目且笨拙地模仿着“城市里的口音和笔调”,毫无地方或本土特色,对生物-文化多样性和民族、地域、阶层和性别文化差异的敏感度接近于零,几乎完全沦落为“教育教学”和“职称评审”这两架社会机器的附庸。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任务,于是,轰轰烈烈的中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就在世纪之交启动了。遵循“先实验、后推广”思路的新课程改革的春风,三年之后终于在裕固族地区这“一池清水”中吹起了“涟漪”和“水花”。2004年3月,经过酝酿和筹划,位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皇城镇的肃南二中自主确立了校本教研项目——“民族地区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与裕固族乡土教材建设研究”,历时近一年半,于2005年7月,编制出了一套六本的“裕固族乡土教材”,又经过近一年的修改补充,于2006年6月正式大批量印行了这套教材,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较好评价,先后获得了甘肃省、张掖市和肃南县基础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

“好事成双”,2006年对肃南二中和裕固族地区基础教育来说,是历史性的一年。自2005年4月起,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滕星教授和他的学生经过一年的辛勤论证,终于使“中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类型与初中地方性校本课程建构”得以立项,得到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和美国福特基金会的共同资助。2006年4月,该项目正式启动,作为两个子课题之一的“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皇城镇经济文化类型与初中地方性校本课程建构”立即开始实施,肃南二中是该项目的实验学校。在频繁的互动中,该项目的中央民族大学工作小组与项目合作各方逐渐达成一致,要积极整合资源,总结已有资源,利用作为合作方之一的肃南县裕固族文化研究室的内部期刊《尧熬尔文化》作为阵地,组织教育专刊发表肃南二中安维武、王延军、凯忠军、蔡世宏、杨爱军等多名骨干教师关于“裕固族乡土教材”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经过两个月的组稿编校,于2006年10月《尧熬尔文化》教育专刊正式刊印,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本裕固族教育研究专刊。

虽然《尧熬尔文化》教育专刊起到了宣传“裕固族乡土教材”,把裕固族学校教育“陌生化”和“问题化”的社会效应,但“初出茅庐”的肃南二中全体教师并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创办裕固族地区第一份连续刊印的教研期刊成为他们的新目标。在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的大力支持下,肃南二中精心策划、多方联络,提出了“办刊章程”和“办刊方案”,一份“以皇城牧区教育为立足点,综合反映当地教育发展和学校教育改革、教师教研情况的教育类季刊”——《皇城教育》——于2007年3月25日呱呱坠地了。该刊的办刊宗旨是:“立足牧区教育,面向一线教师;搭建交流平台,宣传教研成果;帮助教师成长,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学校发展。”至2008年底,《皇城教育》如期刊印8期,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社会各界迅速引起较大反响。(www.xing528.com)

创刊两年来,《皇城教育》主要刊发了三类文章:第一类是裕固族研究专家的研究成果,如钟进文的《乡土知识不可忘却》(2008年第1期)、《逆境中进取,机会属于有准备的人》(2008年第1期),铁穆尔的《裕固族教育研究:一个新兴的学术领域——访裕固族青年学者巴战龙》(2007年第4期),巴战龙的《兰普顿报告和斯万报告:英国多元文化教育的里程碑》(2007年第3期)、《“裕固家园”——裕固族乡土教育的里程碑》(2008年第3期)、《裕固族现代学校教育的创始人——顾嘉堪布》(2008年第4期)等;第二类是肃南二中的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各类课题研究成果,如安维武、王延军的《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取向思考与实践——以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第二中学为例》(2007年第1期),王延军的《浅滩乡土知识中的生态教育》(2008年第1期),凯忠军的《从“肃南二中地方性校本课程标准”管窥校本课程对学生的积极作用》(2007年第1期)、《校本课程的追求——促进教师专业发展》(2007年第2期)、《感受民族文学魅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校本课程“裕固族文学作品选读”实验报告》,宋培明的《浅议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应把握的几个要点》(2007年第1期),蔡世宏的《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2007年第2期)、《对农村学校“校本教研”的现状及对对策的研究》(2008年第2期),蔡世宏、王延军、凯忠军的《开发校本课程,实现教育公平》(2008年第3期),肃南二中课题组的《立足实际,积极应对,科研兴校,力促转变》(2008年第4期)等;第三类是以肃南二中教师为主体的校本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和课程案例,其中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如王春梅的《浅谈裕固语与普通话的关系》,(2007年第1期),王建霞的《“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课”调查报告》(2007年第2期),余会义的《对合作学习的再认识》(2007年第3期),章建明的《肃南二中初中数学教学现状调查与研究》(2007年第4期),阿勇的《浅谈民族地区的音乐教育》(2008年第3期)等,课程案例有马嫒的《保护家乡的珍稀动物》(2007年第1期),蔺志英的《酥油、曲拉的制作》(2007年第1期),秦爱华的《制作唐卡》(2007年第2期),程国良的《祁连山下的红缨帽子》(2007年第2期),阿勇的《各民族少年齐声唱》(2007年第2期),张晓兰的《“我最喜爱的小动物”教学案例》(2008年第3期)等。肃南二中校本教研取得的成绩引起了甘肃省张掖市教育局的高度重视,《张掖教研》2007年第5期从《皇城教育》选择了12位教师的9篇文章组成“肃南县第二中学专栏”在全市范围内加以推介。

值得注意的是,总结起来,以肃南二中教师为代表的一批裕固族地区一线教育教学工作者教育研究和实践探索成果的取得,始终贯穿着“搭建相互切磋的平台,坚持校本教研的理念,促进教师专业的成长,实现学校发展的目的”这条清晰的主线。这批成果不仅代表着裕固族地区教育教学工作者为改革和发展基础教育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同时也是他们认识、组织和探索教育教学活动实际水平的真实体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