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战龙、金清苗等人的《为了裕固族的明天——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第二中学校本课程开发纪实》(《中国民族报》,2006年8月18日第3版),翔实地报道了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第二中学校本课程——一套六本的“裕固族乡土教材”(《肃南地理》《裕固族历史》《裕固族文学作品选读》《裕固族传统体育与健康》《裕固族民间美术欣赏》和《牧区寄宿制学校学生安全教育手册》)的开发过程,揭示了少数民族地区乡村学校教育普遍面临的矛盾,即乡土教材开发与升学压力、国家课程之间的矛盾。钱丽花、赵北扬和王延军的《裕固族乡土教育“更上层楼”》(2007年7月27日第3版),深度报道成功开发了6册裕固族乡土教材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第二中学的教师不断进取,精益求精,和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建设项目——“中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类型与初中地方性校本课程建构”项目组成员一起,又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新编了3册新的乡土教材——《认识家乡》《保护家乡》和《建设家乡》的实践。这两篇文章对于了解裕固族地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历程有较高的文献价值。赵北扬的《社区背景下的校本课程开发——肃南二中和勐罕镇中学的个案研究》(《民族教育研究》,2008年第5期)则是对上述“985工程”建设项目两所实验学校的比较个案研究。作者认为,肃南二中和勐罕镇中学两所学校,以人类学的经济文化类型为理论依托开发出来的校本课程,在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学校与社区间的联结,解决教师职业倦怠,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信息、技术、文化资源匮乏等给校本课程的深入开发带来困难;民族地区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要依赖于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学校给予资金、技术支持,在教师培训中使用教育人类学的理论方法,积极整合社区文化资源。
胡雅宁和刘旭东的《因地制宜造就祁连山深处的民族文化课程》(《中国教师》,2007年第2期),是关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第一中学和红湾小学等学校开发民族文化校本教材、教师开展民族文化教学行动研究和以本地素材为主造就民族文化课程的简单记述。马晓丽的《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民族音乐教育浅议》(《陕西教育》[高教版],2008年第12期)在对明花学校、明德学校和肃南二中民族音乐教学探索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本着向前看的原则”,对该自治县中小学民族音乐教学提出了三条建议:1.培养具有民族音乐素质的师资;2.创造良好的视听环境;3.丰富学校课外活动内容。作者还指出:应结合国家课程开展多元文化教育,以激发中小学生对民族音乐课程的兴趣;重视民族音乐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传承,保护少数民族民族音乐文化。(www.xing528.com)
蔡世宏和王延军的《肃南裕固族体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现状及思考》(《体育健康知识画刊》,2006年第2期),首先对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裕固族体育校本课程资源内容与开发现状进行了描述,接着对如何利用这些课程资源展开分析,认为应该从转变观念、增强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感、优化组合教师队伍和完善现有评价机制四个方面着手努力。安维武和王延军的《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思考》(《教育革新》,2007年第9期),是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第二中学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的基础上,对校本课程的资源开发主体、资源的多元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和利用原则的简要描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