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籍数字化在明代科举研究中的应用与展望:以《天一阁藏明代科举录》为例

古籍数字化在明代科举研究中的应用与展望:以《天一阁藏明代科举录》为例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此后的《天一阁藏明代科举录》数字化,更是为当代的明代科举研究带来了巨大福音。天一阁古籍数字资源库于2010年底正式启用,这意味着人们可以在网络上浏览天一阁的藏书。然目前该数字化系统仅限在天一阁内部阅览室查阅,研究者无法从外界直接使用包括《天一阁藏明代科举录》在内的诸多历史文献,着实让人遗憾。

古籍数字化在明代科举研究中的应用与展望:以《天一阁藏明代科举录》为例

卞 梁(1)

古籍是记录中华民族智慧和文明成果的重要载体,是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遗产(2)古籍整理工作自古便有,延绵不绝。相传春秋时期,孔子整理过六经;而在清代,出现了我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大规模整理古籍的高潮。古籍数字化是现代人整理古籍的一种新方式,它从利用和保护古籍的目的出发,采用计算机技术,将常见的语言文字或图形符号转化为能被计算机识别的数字符号,从而制成古籍文献书目数据库和古籍全文数据库,用以揭示古籍文献信息资源的一项系统工作。(3)古籍数字化是21世纪古籍整理工作中的主流,并将代表着古籍整理未来的发展方向。浙江宁波出版社分别于2006年11月、2007年12月、2010年7月正式出版了《天一阁藏明代科举录选刊•登科录》《天一阁藏明代科举录选刊•会试录》《天一阁藏明代科举录选刊•乡试录》,为科举制度史和明史的研究带来新的突破与进展。而此后的《天一阁藏明代科举录》数字化,更是为当代的明代科举研究带来了巨大福音。

《天一阁藏明代科举录》可谓卷帙浩繁,有乡试录276册、会试录48册、登科录47册,共371册,这让明史研究学者在查阅资料与携带古籍时颇为不便,古籍数字化的出现很好地弥补了这个缺憾。首先,300多册古籍在转换成图片或是文本数据后,在重量上化为无形,便于携带。其次,在史料的查阅方面,古籍数字化未成趋势前,学者收集文史资料基本上都是亲力亲为地手工抄写小卡片,耗时且费力。例如在研究明代某个省直的进士群体时,若要统计该地区具体的进士人数,只能徒手翻阅纸质书籍并记录相关内容,这实在是一个不小的工程。但在《天一阁藏明代科举录》数字化完成后,研究者可以借助电子设备的查找功能,在较短时间内依据关键词找到所需史料,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天一阁藏明代科举录》的数字化提高了古籍利用率,大大推动了对明代科举制度的研究,促进了国内科举学研究成果的推陈出新。

经过400多年的沧桑变幻,作为我国现存的历史最为悠久的私人藏书楼,天一阁所藏古籍绝大部分是明代的刻本和钞本,不少已是海内孤本,内容丰富而宝贵,一直是中外学者青睐有加的学术资源。这些资源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很高的文化价值,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财富。(4)尤其是271册明代地方志和371册明代科举录,更是我国明史研究的无价瑰宝。然而,保护古籍需要一个条件严苛的环境,温度湿度、纸张酸化、空气污染、光辐射、有害生物等都十分容易影响到古籍的保存。而且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普及程度不断加深,读者阅览与利用古籍的需求大大增加。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长期影响下,大部分古籍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坏甚至不堪再用,古籍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矛盾愈发突出。除了改善藏书环境、原本脱酸、原样修复以外,古籍数字化无疑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最有效的手段,这也使得明史领域研究能够在文献史料多样化的基础上不断获得新成果。

古籍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对它的保护与利用一直处于两难。20世纪80年代,我国古籍数字化开始起步,30多年来,得益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进步,古籍数字化手段也日臻成熟和完善。2010年12月8日,400多岁的天一阁也迈入了数字化时代,其所藏约3万册古籍实现了数字化,占全天一阁库存的1/5,中国古代藏书家、刻书家们终身追求将典籍“化身为千”的梦想得以实现。此外,天一阁所藏古籍具有极高的历史文献价值。完成数字化的古籍是天一阁最为核心的善本、孤本,包括宋元珍本、明代地方志、科举录、政书等,如现存的271种明代地方志中,有多达164种为海内孤本,它们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古籍数字化是现代人利用高新技术,对古籍进行与时俱进的再整理、再学习的过程,它一方面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凝聚力,另一方面也使中华古籍得到大力推广,丰富了世界精神文化宝库,使文史资料在全球范围内的资源共享成为了可能,从而促进了史学研究在国际范围内的不断深化与创新。中华古籍数字化,不仅可以使全球范围的炎黄子孙能够方便、快捷地了解学习本民族的文化,也可让全世界的人们感受到东方文化历久弥新的魅力。(5)

古籍数字化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能够充分挖掘古籍的史料价值和文化价值,有利于古籍的长久保存,其发展前景一片明朗。目前,对天一阁所藏古籍的数字化只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对它的深入整理和研究还有很大空间。

连同《天一阁藏明代科举录》在内,目前天一阁已数字化的古籍占其所藏古籍总量的1/5强,然而依旧有超过10 000卷的古籍正饱受着各种因素的侵蚀。从历史上看,天一阁作为私家藏书楼,历经440余年,原藏书由最初范公所保留的70 000余卷减至现在的13 000余卷。其藏书流布既有范氏家族的主动所为,又有迫于社会大环境的被动流布。但无论以何种方式造成藏书流布均会对中国文化产生重大影响。(6)既然天一阁藏书已经遭受了极大损失,留给当代史学研究者的仅1/5,而我们亦不能保证余下的纸质古籍不会被湮没在历史长河中。所以,尽快完成天一阁全部藏书的数字化工作就显得极为紧迫。

天一阁古籍数字资源库于2010年底正式启用,这意味着人们可以在网络上浏览天一阁的藏书。然目前该数字化系统仅限在天一阁内部阅览室查阅,研究者无法从外界直接使用包括《天一阁藏明代科举录》在内的诸多历史文献,着实让人遗憾。要解决这个问题,一种方法是开放权限,另一种方法是形成一个独立的古籍数字化软件检索系统。

以《文渊阁四库全书全文检索系统为例,它将传统的纸质读物转换为网络出版物,成为一个独立的数字化软件,不再依附于网络,并且拥有检索功能,在资料获取方面其便捷性优势尽显无遗。在实现全文检索的同时,还向读者提供可选择的异体、通假、简繁、正讹、新旧、古今、形近等关联功能,大大提高了检索命中率。(7)笔者以为,《天一阁藏明代科举录》可以借鉴《文渊阁四库全书》全文检索系统的创制,创设出独特、实用性强、便于人们使用的一款数字化软件,真正做到资源共享,促进国内外科举文化研究者、感兴趣者之间的交流。不过,在制作古籍数字化软件的同时,需要注意几个问题:

(1)全面展现古籍版式。

这一点对文献学研究的影响尤为显著,版式是研究古籍文献的必要对象,天头、地脚、书耳、版心、象鼻、鱼尾、界行、边栏等都是古籍版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有些古籍数字化后无法全面展示版式。例如汉籍全文检索系统,就完全是以段落形式呈现内容,虽然这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但是也损害了古籍的完整性。古籍在与时俱进的同时,也应该保留有其原本风貌,这样才更有利于我们了解到古籍的特色所在。

(2)完善检索功能。

古籍数字化软件成果中的全文检索功能,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但是,由于数字化本身的技术障碍,检索系统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我国的古文字复杂异常,在数字化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古籍在传抄、刊刻过程中所产生的异形字、避讳字、通假字等问题,在技术上仍然存在不小的难度。(8)汉字问题无法得到彻底解决,全文检索功能的效力自然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即便今后检索功能在汉字问题上得到改善,但是依然面临着一个大难题。我国文化博大精深,一方面体现在文字上,另一方面表现在语言上。古时人们的语言常有弦外之音,书面更有微言大义,需要当代学者在字里行间去找寻、揣摩。故而古籍数字化工作除了将古籍以数字化软件方式呈现外,还应往促进学术研究方向上努力。

(3)在保护自身知识产权的前提下,创设出兼容性格式。(www.xing528.com)

现今由于缺乏统一标准,没有统一的机读目录格式,古籍数字化名目繁杂。研发单位为了保护各自的产权,免受经济损失,在古籍数字化后自行开发数据库系统,并纷纷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文件格式。目前,常见格式除TXT、DOC、EXE、PDF、CAJ、DJVU外,还有HTML、EDB、EBK、NLC、PDG、XML、WDL等。虽然此措施能够保护开发商的经济利益,但也形成了资源共享过程中无形的障碍,不同的格式往往需要不同的浏览器进行阅读,从而使数据库无法进行交换,不能真正实现国家内乃至世界范围内的资源共享(9)。格式之间是否兼容、能否转换,这些都是古籍数字化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此外,古籍数字化软件还应与互联网的系统更新同步,尽可能多地为用户提供检索途径,通过不断完善自身,与时俱进,才能不被时代潮流淘汰。

古籍数字化不单单只是为了长久保存文献古籍,普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还应该不断促进史学研究的发展。古籍数字化软件具有复杂的建设性,其创建过程需要有相当强的综合知识能力,而且传统学术方法与现代数字化技术结合的双重性质,决定了参与这项工作的人员既要懂得一定版本知识、古籍知识、史学知识、古汉语知识,又要精通计算机技术。明代科举领域的研究人员作为《天一阁藏明代科举录》数字化软件的主要使用者,已不再满足在计算机上对古籍做一般的浏览阅读,更希望能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使数字化古籍能够具备更多符合学术研究需要的功能,从而使研究往更深的层次发展。但是,现今我国掌握电子技术的古籍整理专业人员为数不多,懂得古籍知识的计算机技术人员更是少之又少。从长远来看,古籍数字化软件的良性发展必须依靠专门的技术人才。为弥补这方面的缺憾,一是要着重培养复合型人才;二是在数字化软件开发过程中,努力提高史学史料专家的参与度,在将文献导入数据库前,应尽可能让专家对其进行专业的加工处理。同时,还需加大资金的投入,可以通过政府拨款、成果出版、社会捐助等形式积极地吸引资金、保障经费。

遍布世界各地的我国的古籍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智慧的结晶,沉淀着几千年的文化内涵,是留给我们和后代的宝贵财富,丰富着中华儿女的精神生活。这些古籍既代表了中华民族在人类历史文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又为我们今天的史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原始资料。《天一阁藏明代科举录》是研究明代科举最为权威、最为原始的史料,对它的数字化是我们现代人保护古籍的有效手段,这不仅可以使我们古老灿烂的文明重获新生,更能对我们当今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学术研究的进步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1) 作者单位为福建师范大学。

(2) 任红辉:《天一阁古籍数字化实践及思考》,《四川图书馆学报》2012年第1期。

(3) 毛建军:《古籍数字化的概念与内涵》,《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年第4期。

(4) 吴波、侯凤芝:《传承文化,还原古籍——“天一阁藏古籍珍本数字工程”的构想与探索》,《出版广角》2013年第22期。

(5) 耿伟杰:《关于古籍数字化建设相关问题的思考》,《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年第29期。

(6) 董桂琴:《天一阁藏书流布及文化影响研究》,《图书馆》2007年第2期。

(7) 康琳:《数字化古籍软件的成就及面临问题》,《科技创新导报》2007年第36期。

(8) 黄河:《古籍数字化利弊刍议》,《新世纪图书馆》2014年第5期。

(9) 耿伟杰:《关于古籍数字化建设相关问题的思考》,《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年第29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