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郑板桥画竹:神韵生动,墨分五色

郑板桥画竹:神韵生动,墨分五色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郑板桥画竹,行笔爽劲,一气呵成,痛快淋漓;竹干瘦而腴,秀而拔,粗细相间;竹叶团簇有致,水墨满幅,然其妙在墨分五色,浓淡相宜;竹子或高或低,或浓或淡,疏密不一。郑板桥善于画竹,原因很多。郑板桥学画竹,重在神韵。郑板桥画石用笔迅捷,依形布势,常以白描的笔法勾出轮廓,再作少许横皴或淡擦,平稳中有聚散欹侧,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往往出奇制胜。

郑板桥画竹:神韵生动,墨分五色

秀竹

“四君子”中的竹,因其虚心直节,四季常青,为历代文人墨客所钟爱。文人画竹始于唐代的王维,历宋代文同、元代吴镇,至清中叶,“扬州八怪”中的李方膺、郑燮均以擅画竹而名,这其中郑燮成就尤为突出。

郑板桥画竹,行笔爽劲,一气呵成,痛快淋漓;竹干瘦而腴,秀而拔,粗细相间;竹叶团簇有致,水墨满幅,然其妙在墨分五色,浓淡相宜;竹子或高或低,或浓或淡,疏密不一。表面略显凌乱,实则错落有致;用笔随意,却不失竹子神韵。

郑板桥善于画竹,原因很多。一则郑板桥一生喜爱竹子,常在居所处种竹,有所谓“板桥无竹不入居”的说法。由于对竹子有着长期深入细致的观察,并倾注了深厚的感情,因而能把竹子画的或是惟妙惟肖,或是神形兼备。二则因为郑板桥勤于学习,师法古人。他学习先人名家大作,并不是简单地临摹,而是学习画竹之意,画竹之神,画竹之法。南宋郑思肖、明代陈古白俱是画竹大家,郑板桥却没有专门去学习。因为若学则会学死,落入窠臼。明代徐渭、清代高其佩虽不善画竹,却因立意深远,风格神韵独特,构图谋局多变而深受郑板桥喜欢。郑板桥学画竹,重在神韵。三则郑板桥画竹,师法自然,浑然天成。郑板桥学习画竹有个独到之法,他家种竹,竹子倒影时常映在纸窗、粉壁上,郑板桥灵机一动,直接铺上纸,临摹起竹子倒影来。郑板桥专门写诗说明:“风和日暖,冻蝇触窗纸上,冬冬作小鼓声。于时一片竹影凌乱。岂非天然图画乎?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如此学得画竹之法,自然是洒脱而无造作之感,可谓浑然天成。

竹石图 纸本墨笔上海市博物馆藏

兰竹石图 纸本墨笔扬州市博物馆藏

幽兰(www.xing528.com)

郑板桥爱竹、画竹,对兰花亦如此。他在《板桥题画·兰》中写道:“余种兰数十盆……来年忽发箭数十,挺然直上;香味坚厚而远……”郑板桥笔下的兰花,是生长在高峰或悬崖上的兰花,秀劲潇洒,天趣横溢;以重墨草书之笔,尽写兰之烂漫天性,浓墨写叶,廖廖数笔,洒脱而功力深厚,淡墨点写花朵,独具清幽风致。

丛竹图 纸本墨笔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郑板桥画兰也是因为喜爱兰花的芳香之气,欣赏兰花的高洁品质。郑板桥把兰花看作君子,激赏兰花在困苦中坚持本性的坦荡,他在《荆棘丛兰石图》中这样描述心中的兰花:“满幅皆君子,其后以荆棘终之,何也?盖君子能容纳小人,无小人亦不能成君子,故棘中之兰,其花更硕茂矣。”

怪石

郑板桥画石,初学石涛、万个,后博采诸家,在师古的同时又不完全摹古,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画石风格。他笔下的石头,是乱石、怪石、丑石,所谓“燮画此石,丑石也;丑而雄,丑而秀”。郑板桥画石用笔迅捷,依形布势,常以白描的笔法勾出轮廓,再作少许横皴或淡擦,平稳中有聚散欹侧,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往往出奇制胜。

郑板桥画石,同样出于爱石:“非唯我爱竹石,即竹石亦爱我也。”郑板桥爱石之体静、有骨、有德,将石比作君子、雅朋,因而常画石明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