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门倚杖图》完成后,王渔洋门人争相题咏,王渔洋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可见一斑。这些题咏,把它们放在画中是整幅艺术作品的一部分,分离出来,又是可以单独阅读的文学作品和书法作品。诗书画结合在一起,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既增强了画的形象性,又触发人们更多的艺术联想,由此增添了审美情趣,深化了作品的主题,完整地体现了中国文人画的艺术特色。这是世界各画派中绝无仅有的一支,也是中国画家追求的绘画最高境界。
读赏《柴门倚杖图》,品佳画、诵诗文、味珍迹,一个个学子雅士的形象和传奇飘然而出。按照题跋居手卷位置的先后,整理如下:
陈奕禧题:庚辰六月 寒山秋水。
黄山画派代表梅清的侄孙梅庚承题:秋原紫翠自层层,望表寒烟夕照澄。好景当门谁拾取?先生闲倚一枝藤。一树垂杨蘸碧痕,乱山高下赴衡门。谁知负杖行吟者,便是城南韦杜村。
陈奕禧跋文:远水苍山好处寻,翛然扶杖出秋林。先生高趣吾能说,应有含风饭露心。
其后还有朱载震、王丹林、蒋仁锡、查嗣瑮、查嗣庭、查慎行、查昇等人的题咏。这里不一一展开介绍,只介绍其中一二。
其一,陈奕禧
手卷天头有陈奕禧题“庚辰六月 寒山秋水”,款识:“渔洋夫子命题,海宁门人陈奕禧”。钤印:陈奕禧印(白文),六谦(朱文)。引首印:梦墨楼(朱文)。王渔洋的多幅肖像画的卷首均由陈氏题写画名,比如山东博物馆的《幽篁坐啸图》和前文提到的《北征扈从图》等,可见师生关系的不同寻常。
在天头和画心之间的隔水处有陈奕禧为《柴门倚杖图》题写的名字:“倚杖图 庚辰六月,海宁门人陈奕禧拜题”。还有几行小字:“余日藏《秋江晚棹》立帧,係禹上吉为渔洋写照。乙丑秋携之南游,为友人陈乐山坚索去。丁卯冬復得此卷,静坐展玩,如对故人,不禁欣喜欲狂。”款识:“庚午冬适生记于自在香馆”。钤印:保世(朱文),引首印:家承赐书(朱文)
这些字句应为一收藏者所写,此人和他提到的“陈乐山”待考。从他的题句可以看出这幅手卷曾称为《秋江晚棹》图,是他和陈乐山的挚爱。
陈奕禧《柴门倚杖图》题跋
陈奕禧在梅庚诗写之后还题有一段跋文:“远水苍山好处寻,翛然扶杖出秋林。先生高趣吾能说,应有含风饭露心”。款识:“庚辰中秋,海宁陈亦禧承题”。钤印:梦墨(朱文),臣亦禧(朱白文),引首印:家在刘郎花堰车(朱文)。
陈奕禧自幼爱诗作诗学书,工书法诗词,以书法名天下。他的书法深得康熙帝赞赏,因此虽无科举功名,却被破格召入直南书房。陈奕禧初学董其昌,但他对米芾书法用力也很多,着意于结体变化。康熙、雍正、乾隆三帝都喜爱陈奕禧的书法,康熙帝曾请他在宫中写了大小字三幅,并赏赐他御制楹联。陈奕禧和姜宸英、汪士、何焯并称康熙书坛四家。就这幅《柴门倚杖图》的题字来说,“寒山秋水”4个大字是隶书,沉着浑融。落款使用稳逸的小楷,全字气势和神韵表现得出神入化。陈书融汇诸帖,自成一体,有“用笔千古不易之正宗”“翰墨妙当代,海内翕然”之誉,号称“香泉体”。此幅手卷题跋为陈奕禧晚年之作,随心所欲的书势在文采流宕的诗中信手拈来,自信洒脱而水到渠成。
其二,查氏兄弟及子侄
査家是明清以来江浙四大家族之一,以文为业,书香传家。康熙年间创造了“一门十进士,叔侄五翰林”的科举神话。康熙赐联“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勾勒出对査家的盛赞。
查慎行、查嗣瑮、查嗣庭,兄弟三人都曾拜王渔洋为师学诗。三人中以大哥查慎行诗名最大。查慎行诗学苏轼、陆游,用笔劲练,运思刻入,不流于滑易;讲究音节色泽,又兼得唐诗的好处。他的洗练工整、生动传神的作品,显示了他丰富的人生阅历,深厚的艺术素养,具有与众不同的特殊魅力。查慎行最擅长七律,骨力雄健、沉郁苍凉,七绝景观鲜明,意蕴含蓄;古体诗受苏轼、白居易影响较深,笔酣墨饱,云气淋漓。查慎行前承渔洋,下启袁枚,力主空灵淡脱的性灵诗歌。
陈奕禧 《柴门倚杖图》卷首题字
陈奕禧 《幽篁坐啸图》题名
查嗣瑮,查慎行二弟,赋性警敏,早解音韵。其诗精妙,与兄齐名,时人比作宋代“二苏”。
查嗣庭,查慎行三弟。得隆科多赏识,累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后来,雍正帝为铲除隆科多一派的势力,借口他所出的试题“讽刺时事,心怀怨望”,抄家查出的日记中“语多悖逆”,将其逮捕。查嗣庭最后在狱中自尽。亲族、弟子多人受株连。
查昇,查慎行的侄子。书法秀逸,得董其昌神韵,小楷尤为精妙。康熙帝称赞说:“他人书皆有俗气,惟查昇乃脱俗耳。用工日久,自尔不同。”查昇办事谨慎勤敏,备受康熙帝器重,康熙帝赐第西华门,并御书“淡远”堂名。他虽是查慎行的侄辈,却与之同年,情若手足,常有诗文酬赠,叔侄俩声名齐扬,合称为“大小查学士”。时人称查昇书法、查慎行诗、朱白恒画为“海宁三绝”。(www.xing528.com)
查慎行、查嗣瑮、查嗣庭和查昇组成了清初诗坛引人注目、享誉海内的查氏诗人群。海宁查氏在科举、仕宦、学术及文学方面都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海宁一地,清朝时属杭州府,这里学风鼎盛,民风淳厚,名人辈出,文化望族簇拥迭现,为文化之邦,人文渊薮。查氏家族又有其一脉相承的诗书经史的文化积累,在地域和家族文化熏陶下,查氏家族人才辈出,子弟大多在文学艺术领域建树颇多,能诗能文,擅书擅画,尤其在诗歌创作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虽两遭“文字狱”,却凭依着深厚的家学家风保持门第不衰。
海宁因书院众多,学风浓厚,因此,一些著名学者常来此讲学,黄宗羲就在此讲学5年,查慎行兄弟即为其弟子。北游太学时,慎行与查昇一起又成了诗坛领袖王渔洋的门生。而与王渔洋合称“南朱北王”的朱彝尊作为查家之姻亲又与查慎行、查嗣瑮诸多表兄弟过从亲密,常有诗歌唱酬。由于家族成员长期生活在相同的环境,彼此间吟咏啸歌,切磋诗艺,因此在创作技法和风格面貌上有较大相似性。
作为禹之鼎代表作之一的《柴门倚杖图》卷,不仅体现了他的绘画成就,而且为研究清初的书法和诗歌流派之一的神韵诗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从这个意义上说,《柴门倚杖图》卷无疑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李侯有句不肯吐,淡墨写作无声诗”。黄庭坚这句诗是对文人画的褒奖,也可以作为本幅手卷的评价。人与景,诗与墨,思与情,在一幅作品里浑然一体。江山可易,文脉永存!
谁与先生置一丘,柴门以外即沧洲。残露红上鲤鱼尾,远水澹于雄鸭头。
风定垂垂绿杨影,雨余咽咽凉蝉秋。几时真赋遂初去,容我来随撰杖游。
查慎行《柴门倚杖图》题跋
东路频年忆角巾,香山多恐是前身。此中或有寻诗诀,我是先生撰杖人。
高云远水雨无心,山到东坳色转深。苦为千秋添白发,莫从图画更行吟。
查嗣《柴门倚杖图》题跋.
曳杖闲吟夕照边,
晚风不动两行蝉。
此中合有归田兴,
直为苍生迟几年。
曲折绿堤一水通,
柳色涨东风。
角巾野服南庄外,
谁信扶筇是令公。
查《柴门倚杖图》题跋
本篇撰稿人:鲍艳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