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巾舞:源起与演变

巾舞:源起与演变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巾舞,得名于舞者手中持巾。四是巾舞系独立起源。由于缺乏相关文献资料,巾舞的起源问题至今没有定论。另据萧亢达考证,滕县龙阳店、西户口,诸城前凉台出土的画像石中也有巾舞图。从与身高的比例看,巾长足有两丈多,“这是目前所见到的汉代最长的舞巾”。从汉代起,巾舞就流传开来,并形成所谓“四舞”之说。《隋书·音乐志下》载:“牛弘请存鞞、铎、巾、拂四舞,与新伎并陈。因称‘四舞’。按汉、魏以来,并施于宴飨。”

巾舞:源起与演变

巾舞,得名于舞者手中持巾。关于巾舞的起源,有以下几种说法:一是源于鸿门宴的故事。《晋书·乐志下》云:“公莫舞,今之巾舞也。相传云项庄剑舞,项伯以袖隔之,使不得害汉高祖,且语项庄云:‘公莫’!古人相呼曰公,言公莫害汉王也。今之用巾盖像项伯衣袖之遗式。”二是巾舞由长袖舞发展而来。刘芹、陈峰都认同这种观点。三是巾舞由帔舞发展而来。四是巾舞系独立起源。由于缺乏相关文献资料,巾舞的起源问题至今没有定论。

在山东画像石中,安丘汉墓和济宁师专10号石椁墓都曾出土巾舞图。另据萧亢达考证,滕县龙阳店、西户口诸城前凉台出土的画像石中也有巾舞图。

巾舞最突出的特点在于舞巾。舞者多为女性。他们所持之巾多为绸条,有长短之分。安丘画像石乐舞图有巾舞的典型形象:“一高髻细腰女子,下身穿分成四片的舞裙,其长及地,不见双足。裙叉开的极高,从腰部就开始分片”,“舞人手舞双巾,双巾在身体两旁转环飞舞,舞人上身略向右仰,头稍偏于一侧,双手抱胸前,似是作曲线退步的绕巾动作,身段优秀,姿态生动,表现出舞蹈美的韵律感。”从与身高的比例看,巾长足有两丈多,“这是目前所见到的汉代最长的舞巾”。时至今日,一般精于舞长绸的演员也只能舞两丈,可见汉代舞巾的技艺水平之高。

从汉代起,巾舞就流传开来,并形成所谓“四舞”之说。《隋书·音乐志下》载:“牛弘请存鞞、铎、巾、拂四舞,与新伎并陈。因称‘四舞’。按汉、魏以来,并施于宴飨。”

【注释】

[1]曾昭燏,蒋宝庚,黎忠义.沂南古画像石墓发掘简报[M].北京:文物部文物管理局,1956:18-20.

[2]济南市博物馆.试谈济南无影山出土的西汉杂技宴饮陶俑[J].文物,1972(5).

[3]胡思永.惊世汉王陵:济南洛庄汉墓揭秘[M].济南:济南出版社,2001:202-204.

[4]林济庄.齐鲁音乐文化源流[M].济南:齐鲁书社,1995:143.

[5]林济庄.齐鲁音乐文化源流[M].济南:齐鲁书社,1995:174-177.

[6]胡思永.惊世汉王陵:济南洛庄汉墓揭秘[M].济南:济南出版社,2001:202-204.

[7]吴曾德.汉代画像石[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64.

[8]蒋英矩.中国画像石全集(卷一)[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0:66.(www.xing528.com)

[9]林济庄.齐鲁音乐文化源流[M].济南:齐鲁书社,1995:156.

[10]林济庄.齐鲁音乐文化源流[M].济南:齐鲁书社,1995:117.

[11]齐文涛.概述近年来山东出土的商周青铜器[J].文物,1972(5).

[12]林济庄.齐鲁音乐文化源流[M].济南:齐鲁书社,1995:118.

[13]林济庄.齐鲁音乐文化源流[M].济南:齐鲁书社,1995:79.

[14]林济庄.齐鲁音乐文化源流[M].济南:齐鲁书社,1995:79.

[15]林济庄.齐鲁音乐文化源流[M].济南:齐鲁书社,1995:178-179.

[16]胡思永.惊世汉王陵:济南洛庄汉墓揭秘[M].济南:济南出版社,2001:204.

[17]胡思永.惊世汉王陵:济南洛庄汉墓揭秘[M].济南:济南出版社,2001:205.

[18]萧亢达.汉代乐舞百戏艺术研究[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67.

[19]林济庄.齐鲁音乐文化源流[M].济南:齐鲁书社,1995:78.

[20]林济庄.齐鲁音乐文化源流[M].济南:齐鲁书社,1995:16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