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传周初的统治者推行了“礼乐制度”。周公旦在总结殷商各种典章制度的基础上,制订了一套十分严密的封诸侯、建国家的等级制度,这就是周公“制礼作乐”的故事。时间约在公元前1058年。自此以后的3000年,“礼乐”成为中国人思想的准则,行动的规范;中华民族“礼乐之邦”的自誉亦由此而来。这一时期,钟磬乐悬与西周初年统治者推行礼乐制度的政治运动有密切的关系,成为西周礼乐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在音乐考古学上也是最值得注意的现象。周人对音乐的社会功能已有了充分的认识,他们把“乐”看得与“礼”同等重要,严格规定了各级贵族的用乐制度,亦即“乐悬”制度。所谓乐悬,其本意是指必须悬挂起来才能进行演奏的钟磬类大型编悬乐器。《周礼》中有“王宫悬,诸侯轩悬,卿大夫判悬,士特悬”的记载。所谓“宫悬”,是指王应该享用的编悬乐器,可以像宫室一样摆列四面;诸侯则要去其一面,享用摆列三面的“轩悬”之制;卿大夫再去其一面,享用摆列两面的“判悬”之制;士应再去一面,只能享用摆列一面的“特悬”之制。不难看出,乐悬制度是周代礼乐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而钟声类大型编悬乐器,则是乐悬制度实际体现者。钟磬类大型编悬乐器中,又因为钟为青铜铸制,铜在当时称为“金”,十分昂贵。造一件大钟,动辄需要花费数十斤、甚至数百斤金。石磬以石为材料,当然要便宜得多。同时,从工艺上来说,青铜的冶铸需要很高的技术,涉及采矿、冶炼、合金比例、翻模技术等等。相比之下,石磬的制作工艺要简单得多。不言而喻,钟磬乐悬中,钟完全占据着核心地位。
西周时期,音乐考古学上较为重要的发现有:山西曲沃县曲村镇北赵村西南天马—曲村遗址晋侯苏墓编钟、宝鸡市南郊竹园沟西周强国墓乐器、陕西眉县窖藏编镈、湖北随州毛家冲钟磬、陕西长安张家坡井叔墓编磬、陕西周原召陈乙区遗址编磬、陕西扶风庄白一号窖藏乐器群、河南平顶山应国墓乐器群、山西闻喜上郭村西周墓钮编钟等。在西周时期的考古发现中,出土的青铜乐器有甬钟、钮钟、铃、铙、大铙、钲、铎、鼓等。前9种的形状构造大体相近,一般统称为钟类乐器,其中的甬钟、镈和钮钟均为地位显赫的乐悬。甬钟是西周乐悬的主体,是西周初期统治者在制礼作乐中确立的新型钟制。据研究,甬钟是在南方大铙的基础上经过改制而成的,而并非与殷商的编铙一脉相承。镈也是最早出现于南方的湘水流域及其邻近地区的一种青铜乐器,在制礼作乐中为西周的统治者所采用。钮钟在西周的末期才初露端倪,进入春秋以后开始在乐钟的舞台上成为主角之一。钮钟的出现,主要是为了发展钟类乐器旋律性能的需要。(www.xing528.com)
从文献中看,西周的乐器多达70余种。夏商时代所有的乐器,西周基本上应有尽有。但从考古发现的情况看,其中相当部分的乐器尚未找到出土实物,如排箫、笛、管、鼓、琴、瑟等等。不难想象,这些乐器由于制作材料的原因,极难保存到今天。考古发掘中所能见到的音乐文物,主要还是铜器、石器和陶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