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实物资料与文献相结合的方法及其在古代齐鲁音乐研究中的应用

实物资料与文献相结合的方法及其在古代齐鲁音乐研究中的应用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实物资料与文献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自王国维“二重证据法”的观点提出以来,将地下出土文物与地上文献资料相互印证的方法对我国史学研究领域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这种科学而有效的研究思路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和方法学意义,对于本文深入挖掘古代齐鲁音乐的发展也大有裨益,因此也是本文所要运用的研究方法。因此,广泛吸取和应用考古学、音乐学以外其它相关学科的先进研究方法和既有成果,是本文写作中所要运用的重要方法。

实物资料与文献相结合的方法及其在古代齐鲁音乐研究中的应用

(一)实物资料与文献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王国维二重证据法”的观点提出以来,将地下出土文物与地上文献资料相互印证的方法对我国史学研究领域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这种科学而有效的研究思路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和方法学意义,对于本文深入挖掘古代齐鲁音乐的发展也大有裨益,因此也是本文所要运用的研究方法。

(二)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

李纯一先生曾经指出:“古乐器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考古学所普遍使用的研究方法,如地层学、类型学等,以及它自身所特需的模拟(复原和复制)试验、乐器学分析和音乐声学检测分析……它应该既是普通考古学的一个特殊分支,又是古代音乐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是由于它是一门交叉性很强的边缘学科,必然要和许多相关学科,如民族学语言学古文字学美术考古学、物理学、材料学、人类学等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广泛吸取和应用考古学、音乐学以外其它相关学科的先进研究方法和既有成果,是本文写作中所要运用的重要方法。

【注释】

[1]许源元.上古东夷文化圈原始音乐考略[J].大众文艺,2015(9).

[2]孔子尚书[M].周秉钧注译.长沙岳麓书社,2001.

[3]许源元.古代齐鲁两国音乐文化特征初探[J].黄河之声,2015(4):69-70.

[4]许源元.先秦时期齐鲁音乐文化史料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5]林济庄.齐鲁音乐文化源流[M].济南:齐鲁书社,1995:4.

[6]林济庄.齐鲁音乐文化源流[M].济南:齐鲁书社,1995.

[7]资盟.韶乐[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1999.

[8]邵彬,闰水村.齐都乐论[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7.

[9]王福银,闫水村.齐国韶乐概论[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

[10]宣兆琦,杨宏伟.齐国史话[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7.

[11]王勇.齐鲁文化[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8.

[12]曲英杰.齐国故都临淄[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4.

[13]张龙海,高广举,张士友等.齐国故都观览[M].淄博:淄博市淄博区文物局,1993.

[14]宣兆琦、李金海主.齐文化通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0.

[15]王志民.齐文化论稿[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5.

[16]解维俊.齐都风情[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

[17]李玉洁.先秦史稿[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18]马东风.音乐教育史研究[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1.

[19]郑师渠,王冠英.中国文化通史1(先秦卷)[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

[20]鞠茂勤.锦绣山东[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88.

[21]宣兆琦.图说齐文化[M].青岛:青岛出版社,2010.

[22]何光岳.东夷源流史[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0.

[23]山东省曲阜市史志编纂委员会编.曲阜市志[M].济南:齐鲁书社,1993.

[24]邢其典,张景孔,青州市志编纂委员会.青州市志[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9.(www.xing528.com)

[25]即墨县县志编纂委员会.即墨县志[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1.

[26]张福山,济南市史志编纂委员会.济南市志6[M].北京:中华书局,1997.

[27]山东省文化厅史志办公室.山东省文艺志资料——音乐专辑[M].济南:山东省文化厅史志办公室出版,1990.

[28]谭源材.山东艺术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

[29]朱正昌.齐鲁特色文化丛书音乐[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4.

[30]孔子孟子荀子乐论[M].吉联抗译注.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63.

[31]《中国音乐文物大系》总编辑部.中国音乐文物大系(山东卷)[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1.

[32]朱晓芳.山东地区两周乐钟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

[33]米永盈.东周齐国乐器考古发现与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34]申莹莹.中国新石器时代出土乐器研究[D].北京:中央英语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12.

[35]王友华.先秦大型组合编钟研究[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学位论文,2009.

[36]孙文潇.山东两周编钟的音乐考古学研究[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学位论文,2012.

[37]王清雷.从山东音乐考古发现看周代乐悬制度的演变[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学位论文,2002.

[38]徐艳霞.《诗经》乐器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

[39]刘延福.荀子诗乐理论与实践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40]付晓青.荀子“乐论”美学思想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41]张红梅.荀子“乐论”美学思想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42]袁文举.二十世纪《诗经·齐风》阐释史论[D].武汉: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43]刘若杨.先秦诸子视野中的齐鲁文化——以《庄子》、《列子》、《韩非子》及《吕氏春秋》为核心[D].济南:山东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2.

[44]杨成秀.孔子音乐思想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45]彭玮.春秋战国时音乐生产概况[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学位论文,2010.

[46]王晓静.“声”、“音”、“乐”—先秦文献中的音乐思想考察[D].南京: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47]李婵.孔子与《诗》三百[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48]慧芳.孔子“乐教”思想对当代我国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启示[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7.

[49]孙琛.《考工记·磬氏》验证[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学位论文,2007.

[50]陈榕.先秦儒家音乐伦理思想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51]唐琨.素朴齐风至情至性——青州民歌艺术探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