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一章里,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就是音乐。关于孩子的音乐启蒙,家长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给孩子报各种音乐方面的兴趣班,结果孩子每天练琴时都一脸苦大仇深。可能孩子学了一年所谓的“音乐”,钱花了不少,时间和精力也投入不少,但事实是弹琴不成曲,唱歌不在调,只不过是学了点皮毛,在批评和打击中艰难度日,最后以没有音乐天分为由结束学习,过上了和没学过的孩子基本相同的日子。
这种现象在小学生的身上普遍存在。真的是孩子没有音乐天分抑或是音乐如此难入门吗?当然会有这部分的原因存在,但是也许更应该思考一下,在孩子的音乐启蒙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让这个音乐启蒙的过程和结果被引导至期待中的那个方向。这个引导应该是放在给孩子报各种音乐兴趣班之前,最好是在幼儿阶段。通过激发孩子对各种声音组合的兴趣,引导孩子主动去了解旋律和节奏。在这个阶段,不需要让孩子知道什么是音乐,什么乐器要怎么演奏,只需要让其对声音有足够的好奇心即可。带孩子去发现简单的声音组合,让其体会哪些声音组合是好听的,哪些声音组合是不好听的。只要让孩子对“声音这样组合起来很好听”这件事情产生足够的兴趣与执着就够了,这就是音乐启蒙阶段要做的。
和大家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去年,笔者班里有一个5岁的小女孩。在等她妈妈来接她去学琴时,笔者随口问了句:“学琴辛不辛苦啊,你自己喜欢不喜欢啊?”这个平时活蹦乱跳、天真烂漫的小女孩,露出了一脸疲惫与无奈的表情,叹了口气说:“唉,我妈妈喜欢我去学,我也没办法。”那一刻,笔者觉得仿佛是她在牺牲自己,努力照顾她母亲的感受,有一瞬间,笔者都想对她说:“有这么个爱折腾的老妈也是辛苦你了呀。”
其实,上面故事里学琴的孩子之所以会选择学琴,不是因为她对这个乐器有多少兴趣,对音乐有多么热爱,而是为了照顾家长的心情,缓解家长的焦虑,让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没有输在起跑线上。当然,我们并不否认只要这个孩子坚持学下去,也会有很多的收获,但明明有办法让孩子更加快乐地享受音乐,为什么一定要让孩子绊倒在音乐启蒙的路上呢?
孩子在7—8月龄时可以连续发出明确的音节,如baba、mama等。在11—12月龄时能够发出有意义的音节,通常是与其最亲密的人的称呼,如妈妈、爸爸等。有时还会看到孩子装着说话的样子,用高低起伏的音调,自言自语一些“莫名其妙”的话。
孩子进入幼儿园后,开始尝试模仿各种各样的声音。他会发现原来自己的声音可以是这样的,也可以是那样的,自己是可以控制声音的,故而逐渐有了信心——我很神奇,并对自己的声音愈发有兴趣。
当孩子对自己的声音产生足够的兴趣的时候,就会慢慢地学习控制自己的声音。大多数孩子都以为自己的声音只有一种功能,就是说话,殊不知他们的声音也是一个很好的交流途径。比如快乐的时候,声音传递出的是轻快的感觉;愤怒的时候,声音传递出的是攻击的感觉;伤心的时候,声音传递出的是委屈的感觉等。所以,家长有必要告诉孩子,声音是美妙的,也是多变的。
声音的变化多种多样,孩子有足够的能力去模仿,年龄越小,模仿能力越强。因此只有让孩子对自己的声音产生足够的兴趣,才能让其找到自己最喜欢的声音。
训练手册
难度系数1:《声音探秘》
具体做法:让孩子用一个简单的字,比如“哦”“啊”等,通过不同的声调发出不同的声音,并将不同的声音组合起来,然后找到自己喜欢的声音组合。
备注:这个训练的目的就是让孩子喜欢上自己的声音,对自己的声音产生足够的兴趣和好奇心。
难度系数1:《模仿动物》(www.xing528.com)
具体做法:让孩子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如狗的叫声、猫的叫声、马的叫声等,让孩子明白,自己的嘴巴就是一个丰富的宝库。
备注:这个训练的目的是让孩子对自己的声音感兴趣,主动去研究自己的声音。
难度系数2:《动物交响乐》
具体做法:让孩子挑选自己喜欢的动物的声音,先模仿一次,然后把这些声音组合起来,变成自己喜欢的节奏。
备注:声音组合可以有多个,比如马和狗、马和猫等,可以两两组合,也可以多个动物组合到一起。必要的时候,家长可以加入模仿不同的动物。
难度系数3:《听听它们在表达什么》
具体做法:家长在网络上找一个比较欢快的节奏让孩子听,然后让孩子说说感受,说说这个节奏表达了什么情绪,让孩子明白,原来节奏是可以表达情绪的。
备注:家长可以根据条件不断寻找表达各种不同情绪的音乐,让孩子感受音乐带来的魅力。
其实,我们的身边有许许多多的声音,家长可以多留心观察,细心聆听,把有识别意义的声音带回来,和孩子一起分享讨论。相信过不了多久,你的孩子就会有一双灵敏的耳朵。
认识各种声音,感受旋律和节奏的美妙,这些都是对倾听能力的横向训练,旨在拓展孩子对声音的认识。但是这个世界是复杂多样的、不断变化的,我们周围的环境也不可能是一直安静的,或者一成不变的,如果我们需要获取想要的声音信息,就必须根据不同的环境选择合适的倾听方式,有选择、有目的地去甄别环境中有价值的声音,这个是对倾听能力的纵向训练。
生活中,女儿总是对笔者对声音的“猜测”能力感到惊讶。比如,笔者能够根据从楼梯间里传来的脚步声的特点“猜”出是不是家里人回来了;从一个人上楼梯时脚步声的节奏和轻重程度“猜”出这个人今天是疲惫还是开心,抑或是有心事。在女儿看来,笔者对周边事物的洞悉是来源于猜测。其实不然。声音真的会传递出很多信息,只是笔者正好抓到了那些更有价值的部分。而这个能力也是可以通过相应的训练达到的。这个训练可以分为三部分:一是对声音特点的识别训练,二是对声音内容的识别训练,三是对异常声音的识别训练。
对听觉能力的训练之所以会排在本书的第二章,是因为拥有一双灵敏的耳朵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我们的眼睛不可能一直盯着周遭的事物去观察,去分析,但是我们的耳朵可以。它可以在第一时间帮助我们去识别各种声音,识别声音传递出的信息,甄别信息背后的含义,然后迅速地做出应对。甚至,听觉能力的强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今后的学习成绩和工作能力。希望本章的内容能够给家长一些启发和参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