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积极有效地带头探索和推广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方法
应该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教师的教学方法如何,是能否培养和造就创新人才的关键。德国生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贝尔纳说过:创造力是没法教的。所谓的创造力教学“指的是学生要真正被鼓励展开并发表他们想法的机会”如此“才能发展他们富有创造力的才能”,因此在教学方法的引导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落实启发式教学。要改变教学方式,努力把归纳法和演绎法结合起来,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推行问题讨论式教学,并将知识的认知和获取知识的方法及规律的讨论也列入学习的内容,并在这种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思维互动。让学生不仅能获取一般知识和结论,而且还能在如何发现知识、如何获得结论方面得到深刻的启迪,从而使学生能够在掌握已有知识和结论的基础上,主动地去学习发现新知识,去突破新结论。
3.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加强开放性和实践性教学环节。要大力提倡和加强学术交流,努力扩大学生的视野,积极拓展社会实践空间,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到实践中去经受各种实际工作的锻炼和考验,在实践中引导学生研究和掌握科学创新的规律和科学创新的方法,在实践中培养和提高他们独立学习和认识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www.xing528.com)
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课堂气氛的营造,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都要由教师去实现。教师的创新性教育观、知识结构、个性特征、教学艺术和管理艺术,特别是教学方法,对学生智力的开发和创造力的提高起着直接的作用。
在大力提倡和实施教育创新的今天,我们的教师必须有设计颇有新意、效果最佳的教学方案的能力,要从所面对的学生的特定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到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接受能力,把大纲的共性要求与学生丰富的个性特点有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目标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力求使“课”,真正成为蕴含审美价值、洋溢审美情趣的立体动态艺术,在结构上尽可能体现出主线突出、副线辉映、节奏饱满、张驰有度、前有伏笔、后有呼应、潮涨潮落、抑扬顿挫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要求教师从学生求知、创新的促进者和合作者的基本立场出发,通过引导、点拨、讨论等多种形式,使学生从内心需求出发,忘我地参加到教学进程中来。特别要留出时间让学生们有充分的思考、质疑的机会,从根本上改变“满堂灌”的现状。
(三)营造开拓创新的学习环境
创新是主体性发挥的最高层次,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基础。为此,校长必须为学生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其中包括:建立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处理好求异与求同、发散与集中、形象与抽象的关系,注重教学中学生的探究、体验和实践,让学生体验和理解知识的发生过程,给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和运用知识,转换和拓展知识,检验和批判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新世纪呼唤教育创新。校长只有实现角色的全方位重塑与升华,才能以优异的素质和超前的管理技术,深层次地开发中国最丰富的智力资源,从而使我们的国家最终掌握全球战略竞争的主动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