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校管理创新的步骤与程序优化方案

学校管理创新的步骤与程序优化方案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即学校外部环境的变动有可能成为现代学校管理创新的关键。因此,现代学校管理创新首先必须从全面分析学校教育教学、经营管理活动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不协调现象开始。因为现代学校管理创新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最后五分钟”的坚持。

学校管理创新的步骤与程序优化方案

学校管理创新“是一个杂乱无章的过程”,因为它是对学校旧的传统管理的否定,对新的学校管理思想、目标、组织、风格、模式、技术、制度和环境的探索,在最终的成果取得之前一般都经历无数次的反复甚至失败。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现代学校管理创新的“杂乱无章”是相对于学校旧的管理观念、制度和秩序而言的,是相对于个别调整、创新而言的,从学校管理创新的全过程而言,或者说要有效地开展现代学校管理创新,是有一定的步骤、程序和规律的,这就是寻找机遇、提出构想、快速行动、持之以恒、全员参与,这是一切学校管理创新通向成功大道的共同规律。

(一)寻找机遇

现代学校管理创新首先是抛弃陈旧的学校管理思想、机构、模式制度、秩序,因为它们内部存在和显露出了某些不协调现象。这些不协调既对学校管理事业带来了阻力和不利的威胁,又为学校管理创新提供了机遇和有利的条件。现代学校一切管理创新都是从发现和利用传统管理内部的这种“不协调现象”开始的,不协调为现代学校管理创新提供了有利契机。即学校外部环境的变动有可能成为现代学校管理创新的关键。学校内部教育教学与经营管理中的瓶颈始终困扰着高层管理者,由此可以引发出现代学校管理创新,出乎预料的成功和失败,往往可以将学校高层管理者从旧的思想模式中驱赶出来,成为现代学校管理创新的重要源泉。因此,现代学校管理创新首先必须从全面分析学校教育教学、经营管理活动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不协调现象开始。

(二)提出构想

在观察到显露的和潜在的不协调现象并究查其原因后,选用定性和定量预测方法推测其不协调的未来走向,估计其可能对学校教育教学和经营管理发生的正面或负面效应,并在此基础上,努力利用机会将“威胁”及“瓶颈”转化为机遇,采用便于发表独创性意见和集思广益的头脑风暴法、特尔莫法、畅谈会法,收集和提出解决问题,消除不协调,使学校教育教学与经营管理在更高层次上实现新的平衡的创造性设想和方案。

(三)快速行动

现代学校管理创新成功的秘密武器就是快速行动。这是因为任何新的学校管理设想或创造性学校管理方案,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只有快速付诸行动,在学校管理实践中受到检验,才能在做中补充,在做中逐渐完善,才能有效地利用“不协调”带来的机遇,没有行动的学校管理创新构想和方案,是没有存在价值的;快速将学校管理创新构想方案付诸行动可以赢得时间、赢得机会,增大成功概率,否则,惧讥讽、怕攻击,畏首畏尾,追求完美,就会延误良机,甚至造成严重失误。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上海建平中学就提出了“规范+选择”的教育思想,“合格+特长”的育人目标,并落实于教育行动;毫不留恋地摒弃了那种完全忽略了教育对象的差异性,不尊重个性,不给学生选择的余地,从进校到出校只接受一种教育的传统模式。坚持两个发展一起抓,既抓全面发展,又把欢乐真正地还给学生,热情鼓励他们中的每个人,都去通过特长上的尽情发挥而发现自己的潜能,而使自己的个性获得健康和谐的发展。

在管理改革中,建平中学创新不断,他们认为,学校最主要的活动是教学活动,第一课程的改革是具有根本意义的改革,在走小步、不停步,积小变为大变的改革进入到攻坚阶段,他们开始对第一课程的教学时间、课程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进行了系统的改革。压缩第一课程的教学时间。改革不能只做加法不做减法,在调研文科、理科特点的基础上,他们把45钟一节课改为40分钟一节课,将每周第一课程教学时间的1/9调给第二课程,长期的实践证明了第一课程教学质量并没有因教学时间的压缩而下降,世界文学名著选读、中外名曲欣赏、围棋桥牌管弦乐声乐、民乐等培养高品位气质和人格的课程开始登堂人室并在选修课程中占了显著的位置。

探索教学方法。在“合格+特长”的育人模式,“规范+选择”的办学思想逐渐实现目标集合的基础上,把探索符合建平模式特点的学科教学模式,提到议事日程上。教常有法,教无定法,学校要求各科教学由传授式向探究式教学过渡,要求在各科教学中,学生能讲的让给学生讲,经过启发后学生还有困难的地方由教师画龙点睛。这已成为学校教学方法探索的方向性原则。

改革教学评价,允许学生申请单科免试,单科跳级考试,允许跳级,注意评价第一智慧,即课程学习吸收知识的能力,也注意评价第二智慧,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社交能力。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课程教学改革第二阶段方案出台后,他们在审视以往教学改革的基础上,推出了探究性课程,发展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在这些方面,这么多年过去了,至今看也是颇为前沿的。

快速地将观念转变为行动,为建平中学赢得了主动。一步主动,步步主动。长期以来,建平中学从教育观念转变,从外围向核心逼近,形成隐性课程、选修课程、微型课程、必修课程相结合与“扬长教育”课程模式,取代因循守旧、代代世袭的“补短教育”,激发学生的展望意识、竞争意识与参与能力,引导他们由知识型向复合型方向发展。“合格+特长”给学校注入了活力,“规范+选择”赢得了发展,教学质量连年获得大面积丰收,拔尖人才大批涌现。创新给学校带来了无穷的发展后劲与潜力。

(四)持之以恒

现代学校管理创新的成功一般都是在屡遭失败后才姗姗来迟。因为,学校管理创新构想与方案只有经过实验才能成熟,而实现往往是有风险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失败是可能随时且经常发生的。现代学校管理创新是一个不断实验、不断失败,在不断完善中不断提高的过程。因而现代学校管理创新主体必须树立“失败是成功之母”的意识,在开始行动后要有足够的自信心和忍耐力,不论在实验中出现多大的波折与失败,都泰然处之,坚持下去,持之以恒,决不能半途而废,决不把一次实验的失利看成是学校管理创新的全线失败,要总结经验教训,变失败为动力,迅速采取预防和纠正措施,继续拼搏。因为现代学校管理创新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最后五分钟”的坚持。这种坚持不是机械的,而是视具体情况而定,必要时可用好“例外原理”。(www.xing528.com)

西方科学管理之父德里艾·泰勒认为,规模较大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应该将处理日常事务的权力授予下级,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项的决策和监督权,这就叫“例外原理”。帕金森氏也说:“要使管理工作完善,必须有规章制度,但也不必完全被它束缚住手脚。”这里的“不必完全被它束缚住手脚”的言下之意就表示有例外事项的存在。对于例外事项的处理就不能机械地固守既定的章法,而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根据事物的普遍性,制订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条例、原则等,为实施常规管理提供依据,具有普遍的适用性。但事物都有特殊性的一面,对于事物的特殊性,就难以用常规的章法去规范。如果硬要死依既定的章法去处理,必然会陷入挫伤积极性、打击工作热情的僵局,此时,章法就成了束缚手脚的桎梏。遇此情形必须用“例外处理”的办法去解决,这是为事物自身的复杂性和事物发展过程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的。

管理实践中,需要用“例外原理”的例子是不少的。比如学校试行岗位责任制,原则上是设岗定责,按量计酬,考绩发奖。就拿按工作量发放津贴来说,有些学校是老牌学校,老教师较多,这些老教师过去为学校的发展作了很大贡献,目前仍是诲人不倦地工作,但是从发展的大局出发,应该让他们退到第二线,让中青年教师挑大梁,这样这些老教师的工作量减少了,如果依据常规,他们的津贴也随之减少。这样做虽然合理但不合情,不利于真正调动积极性。于是就要对津贴作点微调,这种微调就是“例外原理”的应用,通过微调,使退下来的老教师心情舒畅,他们感到自己得到尊重、得到肯定,同时也会使接近退下来的同志看到希望,从而真正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促进真诚而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建立。这种“例外原理”的运用,既坚持了照章办事的原则性,也体现了实际处理的灵活性。它是常规管理的必要补充,使常规管理更具生命力。

应用“例外原理”的另一层意义是可以使上一层次的主管人集中精力去规划学校、设计学校、经营学校、推销学校,从而走向管理的良性循环。但这里有一个舍得放权的问题。有作为的校长总是舍得放权,把处理日常工作,尤其是循规依章的工作授权给他人,有些校长却事事都要自己过手才放心,交给别人去办总是担心办不好,所以整天忙忙碌碌,总感到时间不够用,其主要原因就是不能很好地运用“例外原理”这一管理办法。

(五)全员参与

现代学校管理创新必须是全员的,现代学校高层管理者的重要职责一方面是强化自我管理,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自己份内的管理创新活动,不断提高学校整体素质;另一方面是全面规划,组织全校教职工从自身所肩负的教育教学和经营管理任务出发,积极进行创新活动,并竭尽全力为其创新提供环境和条件。为此,首先要通过各种途径进行了解沟通,创造促进创新组织氛围。要确立教师的主人翁地位,在工作上尊重教师、信任教师、依靠教师,在生活上关心教师,照顾教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针,激发他们参事议事管事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教师了解学校重大问题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学校领导要定期向教师代表大会通报学校各方面的管理工作,沟通情况,反馈信息。学校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工资方案等重大决策必须由教师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充分发扬民主,使各项规章、方案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广泛民主的基础上树立不同层次不同工作性质的典型,使教师在工作中学习有榜样,竞争有对手,奋斗有目标。为广大教师提供当家作主,发表意见,施展才华的机会,逐步强化教师主人翁意识,不断开发教师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创造潜能。

其次要改革和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使各项制度、措施的制定都有利于教师创造力的开发。做到定量与定责相结合,定责与考核相结合,考核与奖惩相结合,工资制度改革与人事制度改革相结合,目标管理与讲究奉献相结合。改革不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陈规旧制,根除不利于开发教师创造力的种种规章制度。

另外,还要建立一个有利于开发教师创造力的学校管理运行机制。教师创造力的开发直接影响学校管理的质量。因此,建立一个有利于开发教师创造力的运行机制是学校管理的核心问题。

一是要因人而宜,不强求一致。学校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要正确对待教师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不同教师其创造力是不同的,是有差异的,这是客观存在的。

二是要依靠教师的主导作用,依靠教师对于工作的积极性,让教师以主人的责任感参与学校各项工作的管理,创造性地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三是管理者不仅要做好精神激励工作,使教师有奉献为荣的思想意识,还要做好物质激励,实行“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尽量满足教师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合理要求,使广大教师安于教育,奉献教育,以极大的热情创造性地完成本职工作。

四是要不断强化学校的整体目标,不断调整学校管理的运行机制,使目标的确定,机制的调整朝着有利于教师在轻松、愉快的管理氛围中安心工作、创造性地完成学校分配的各项工作的方向发展,以此来提高学科的管理水平,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管理就是创新,学校管理必须创新,这是21世纪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校长管理学校的呼唤。这种创新不仅向学校的校长提出了管理学校的思想、目标、措施和手段等方面的创新要求,而且更需要校长们根据学校管理内部与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整个社会、整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发展情况进行系统、整体的创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