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观念创新对教育创新的影响

教育观念创新对教育创新的影响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育创新作为整个社会变革与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我国教育事业的兴旺发达,它必然要适应我国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更新教育观念,是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创新的首要任务,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是实现教育创新与发展的重要前提。教育行为取决于教育观念。所以,校长在实施教育创新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和加强对教师教育创新的引导。

教育观念创新对教育创新的影响

社会的变革推动着观念的变革,落后的、陈旧的观念必然要被符合时代精神的新观念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所处的现代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大系统,每时每刻都在发展着、变化着。尤其是随着教育改革、创新的不断深入,以信息技术发展为主要标志的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兴起,对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管理乃至教育模式的变革和创新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一名中小学校长,应密切关注教育改革创新的发展和变化,并使自己的思想观念与之相适应,在进行教育创新的同时,首先变革自己不适应时代发展的旧思想、旧观念,代之以新的、符合时代要求的观念和思想。

广大中小学校长大多数都学过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都知道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条基本观点,即观念是客观世界存在的“物质的东西”在人的头脑中的反映,即人通过思维过程再对它进行“改造”的结果,包括人们对社会各种现象的认识、看法,以及相对稳定化、系统化、理论化的意识形态。马克思在分析观念这一本质时说:“在黑格尔看来,思维过程,即他称为观念而甚至把它变成独立主体的思维过程,是现实事物的创造主,而现实事物只是思维过程的外部表现。我的看法则相反,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但是,观念虽然是物质的东西在人的头脑中的反映,但它一经产生,便会对人的实践活动发生强大的影响,换句话说,观念的东西对人的实践活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观念与思想之所以对人的实践活动具有反作用,原因就在于人类的思想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人类意识能动性的重要表现就在于,活动的结果在过程开始时就“已经观念地存在着。”一方面,观念产生于一定时代的实践;另一方面,观念一旦形成决不是消极的、被动的发挥作用,而有其相对的独立性、稳定性,不会轻易改变,并能成为指导人们实践活动的重要原则和巨大的精神力量。

人们的行为无论对错、好坏都与其头脑中的观念密切相关。观念制约着行为的结果,会使行为的结果具有不同的性质。符合客观实际,反映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正确观念,能够有效地指导人们的实践,促使实践活动取得成功;违背客观实际和规律的错误观念会把人们的实践引向错误的道路,导致实践活动的挫折或失败。同时,在实践中,不同观念不仅决定人们采取不同的方式;也决定着人们在实践中采取不同目标以及达到目标的手段;还决定着人们在实践中不同的观察问题的角度和处理问题的方法;甚至决定着人们采取不同的评价人和事的尺度。

总之,观念是人们一种巨大的相对独立的精神力量,它会这样或那样地渗透在人们的实践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和制约着人们行为的各个方面。教育创新从本质上讲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是教育观念的变革和教育观念的进步在教育运行机制中的体现,是教育领域的一场革命。其目的就是要建立一种既符合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又符合教育的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为提高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和办学效益提供保障,使学校能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断发展、壮大,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越来越多的创新人才。教育创新作为整个社会变革与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我国教育事业的兴旺发达,它必然要适应我国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要进行教育创新,中小学校长就必须改革自己不适应时代要求的一些陈腐的教育观念,改变一些不符合教育规律的做法。

更新教育观念,是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创新的首要任务,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是实现教育创新与发展的重要前提。我们只有从观念上得到更新,才能保证整个教育创新的成功。因为观念的更新是一切改革、创新的先导,任何实践活动都是在一定的观念支配和影响下进行的。

教育观念是教育科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任何教育实践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教育观念支配和影响下进行的,具有现代化教育观念是成为现代化教育工作者的必备条件。作为一名新时期的中小学校长,必须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原则的前提下,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符合时代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要求的新观念。

教育行为取决于教育观念。教育观念是教育工作者对各种教育行为进行思维过程的产物,是教育主体对教育这种社会文化现象和教育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的比较系统、理性的认识,其核心是教育与社会、人、文化之间的基本关系;是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中形成的对相关教育现象,特别是对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所教学生的主体性认识。它是教育这种社会文化现象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既受教育规律和认识对象“突然状态”的规定与制约,又与时代背景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教育工作者总是带着种种已经形成的教育观念去从事教育工作,这些观念从不同的方面反映社会存在的思想和思想体系。

这种存在于个人思想中的教育观念一旦形成,其观念的指导性、连锁性、影响性的特征就会对教育工作者产生相当大的支配作用,无论正确与否很难为他人的劝说所改变,对教育工作者教学行为和效果的影响程度更大、更直接。而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过程中,所有的一切最终都要落实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之中,最根本地要受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影响。因为,教师的教育观念首先要影响其教育态度、教育方式和教育策略,进而影响其教育行为。所以,校长在实施教育创新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和加强对教师教育创新的引导。只有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正确的教育观念为指导,去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进行教学活动,才能争取到预期的教育创新结果。

观念归根到底是由实践决定的,存在决定观念,观念反映存在。任何观念都不可能永远、绝对不变,当形成观念的物质的、社会的条件发生变化时,就要求并促使观念做出相应的变化。马克思说过,在改造世界的生产活动中,“生产者也改变着,炼出新的品质,通过生产而发展和改造着自身,造成新的力量和新的观念,造成新的交往方式,新的需要和新的语言。”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变革的急剧变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体制改革的伟大实践,必然要更新传统观念,并产生许多新的观念。这就要求人们必须及时转变观念,决不能用老观念去对待新的历史时期的各种事物。时代前进了,实践发展了,如果我们还用过去的陈旧观念去理解已经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那就必然会犯“刻舟求剑”、“削足适履”的错误。

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作为对教育的理性思考,贯穿于教育管理和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正确的、符合教育规律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必然指导管理和教学创新的顺利进行;反之不正确的思想观念则导致管理和教学创新的失败。因此,教育创新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变革的程度。教育思想和观念正确与否,直接关系教育创新的方向和成败。只有变革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才能带来教育创新的新突破。思想、观念上理不清,就不可能知道改革该如何深化。思想观念的模糊不清,必然导致工作上的盲目和软弱无力。转变旧观念,树立新观念,不是说凡是新的就好,既不能把过去长期历史形成的观念都统统看成是过去的陈旧的观念,也不能把一切时髦的都看成新观念,而应以实践为标准,看其是否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相适应,是否与生产力的发展相符合,是否与“三个代表”相适应,是否与教育规律相一致。因此,教育观念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应在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树立适应时代需要,有利于推进教育改革的正确的、进步的、优良的现代教育思想观念,摈弃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并着重解决以下问题:(www.xing528.com)

在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的关系上,树立人才培养要更加积极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坚定不移地走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创新人才道路的思想;在基础与专业教育的关系上,树立加强基础教育,拓宽专业口径,增强人才培养适应性的思想;在知识传授与能力和素质培养的关系上,树立注重素质教育,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为一体,相互协调发展、综合提高的思想;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上,树立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践教学的思想;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树立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更加重视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思想;在同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的关系上,树立在一定的教育目标指导下,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以及加强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思想;同时,要重视学生独立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继续发展奠定基础。要改变以传统的书本知识为基础的状况,使现有传授知识的教学观向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观的转变;实现由“师道尊严”向师生平等的教学民主转变;转变单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教育观念;转变只注重智力因素培养,不注重非智力因素培养的教育观念;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具有开放性和选择性的最大空间;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突出实践性;把教学内容的适应性与创新性统一起来,凸现高等教育的创新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从整体上讲,符合时代发展和社会需要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就是牢固树立起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教学观念。中小学要以提高质量意识和加强素质、创新教育为重点,全面推动教学创新不断深入。素质教育作为一种着眼于未来、适应挑战、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新型教育,其本质正是创新。因此,树立创新教育观念是转变教育观念的重点。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改革应从教育大政方针、办学指导思想和改革基本思路等方面着眼,实质上是围绕创新教育进行的,素质教育为当前的教育观念注入了新的丰富的内涵,为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是教育改革深化的重要表现。为此,进行教育创新,开展创新教育要树立与之相适应的教育观、发展观、管理观、育人观的问题,它包含着继承、发展和创新等许多内容。校长在教育创新中,决不能忽视教师的作用和主动性的发挥。在教育改革创新中,只靠领导和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方案,要求教师这样做那样做,事实证明是不行的。教师是教学改革得以展开与进行的主要承担者,是落实教学改革的主体,也是改革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的主体,这不仅由于教师最懂得它所教学科的教学内容,最了解他所教学生的水平和能力,也了解学生的需要,更由于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能起主导作用。正如列宁所说,“学校的真正性质和方向不由地方组织和良好愿望决定,不由学生‘委员会’的决议决定,也不由‘教学大纲’等等决定,而是由教学人员决定的。”

校长只有真正把教师看作教育创新的主力,在教育创新中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积极引导他们参加教育思想观念的讨论。要让教师要直接参与教学创新的调查与论证、教学创新的标准等相关活动,强化教师的教学创新意识,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学习教育理论,引导教师对教学改革有明确的认识和理解,认清改革方向,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掌握教育规律和教学规律,明辨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素质教育的关系,参与教学改革,开展实验,与教师共同学习和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开展教改研究,从而提高教师对教改的理解能力、应用能力和开发能力,使广大教师在承担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教师的教育观念、专业水平、对教育创新的理解和处理能力等个人素质,直接决定着教育创新实施的过程与效果,表明教师在教育创新实施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只有实现教育思想的转变,才能促进教育创新的健康发展,创新才能收到实效。因而,树立创新教育观念是转变教育观念的核心。知识经济时代信息传递手段的高度发达与完善,使得对已有知识的传播和获取变得十分容易,所以仅仅掌握已有知识并不具备什么竞争优势,经济竞争的胜负突出地取决于知识创新精神与能力的强弱。江泽民多次深刻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动力;没有科技创新,总是步人后尘,经济就只能永远受制于人,更不可能缩短差距。”“要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建立国家创新体系。”

在经济知识时代,教育应突出知识创新能力。中小学应将培养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置于相当突出的地位,给学生以较大的发展个性、形成创新精神与能力的空间。

当代科学思维的特点是从绝对走向相对;从单一性走向多义性;从精确走向模糊;从因果性走向偶然性;从确定走向不确定;从可逆性走向不可逆性;从分析方法走向系统方法;从定域论走向场论;从时空分离走向时空统一。这不仅使人类对客观过程认识更深刻、更全面,而且把认识水平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从传统教学的智力目标向新型教学的智慧目标的转变。这是由智慧本身所具有的创造性特征所规定的。智力目标侧重于知识信息要素的简单传递,只重视已经形成的知识观点却忽视对知识材料的整合。而智慧目标则注重对知识信息要素进行结构性的整合,根据系统论结构决定功能的原理,智慧就是把不同的知识、信息要素以一个统一的结构进行整合,通过同化与顺应的功能达到创造的目的。

智慧的最终功能性指向是创造功能的,这与知识社会高等教育对创新素质的重视相吻合的。而这种智慧目标的达成有赖于观念的创新,要打破传统教育中对人主体性的忽视,尤其是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创新氛围,鼓励学生即潜在创造者的创造潜力的发挥,张扬他们创新的主体意识;在教学方法上则要求以适合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方法为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深对特定学科的独特理解并传授给学生,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启发和激励学生独立思考,使学生在求学与未来的求知过程中形成独立的、创造性的思维。

树立创新教育观念是开展创新教育的前提。要从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传统观念转变到既传授知识又加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观念上来,不转变以继承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就不可能有效地实施创新教育。

当然,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并不是把传统教育全盘否定,而是通过对继承性教育进行选择、继承、改革和发展,明确教育并不仅仅是满足于使学生获得知识,而更主要的是指导学生学会运用获得的知识,学会发现问题,去发明、去创新。培养创新精神,既要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又要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要构建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机制、环境和氛围。这对于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来、特别是中小学校长来说,最根本的就是能否跟上目前的教育创新。如果校长们依然抱着老条条、老框框,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很难创造出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机制、环境和氛围的。

总之,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急剧变革,教育的思想和观念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发展,学会共处是21世纪教育发展的重要支柱。探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改革,一定要着眼于21世纪的发展需要,着眼于世界科技发展与变化,着眼于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取向,着眼于世界教育创新和发展趋势,努力挖掘、继承和发扬我国中小学教育长期发展中形成的正确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思想和观念,积极吸收、大胆借鉴世界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观念的基础上,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用符合时代发展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指导教育改革实践。实践证明,只有不断提高和深化广大校长和教师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认识,才能增强教育适应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主动性,注重调动广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