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教育观念对教育实践发生作用的过程也就是理论形态教育观念和制度形态教育观念向社会心理形态教育观念转化,以及社会心理形态教育观念向教育实践转化的过程。因此,这一过程是需要我们注意并加以研究的。在这一过程中涉及到这样几个范畴。
(一)教育观念的认可及认可度
这对范畴是描述不同形态教育观念内部转化的,意指理论形态教育观念或制度形态的教育观念是否能被社会大众所接纳、所认同,又在多大程度上被接纳、认同,进而形成社会心理形态的教育观念。这是一个了解、认知、判断、评价、接纳、内化、整合的渐变过程,是一个不断从表层的“所倡导的理论”和外在的“社会性概念”向深层的“所运用的理论”和内在的“自我概念”进行转化的过程。
在这一转化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两种认可:实质性认可和非实质性认可。实质性认可即主体把外部观念真正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之中,成为自己的“自我概念”。而非实质性认可则是一种表面的、口头上的认可,并没有真正理解、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之中。比如,有些教育主体,由于其承担的社会角色和当时的场合,他们公开发表的观点有时并不一定是他个人的观点,这种观点中所体现出的教育观念,可能是对制度形态教育观念的实质性认可,也可能是非实质性认可。
(二)教育观念的实践和实践度
这对范畴是描述教育观念向教育实践转化的,意指理论形态教育观念或制度形态教育观念是否真正运用到了教育实践之中,而现实的教育实践又在多大程度上体现了这种观念。从过程和结果两个不同的视角来分析,这里所谓的“实践”有两层涵义,即实践着和实践了。前者指人们是否有意识地、自觉地以这种教育观念来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后者指最终的教育实践是否实现了这种教育观念,或者说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这种教育观念。教育观念的实践和实践度要受到教育观念认可和认可度的影响,一般来讲被实质性认可、高认可度的教育观念会实际地指导着人们的教育行为,并会被最大限度地在教育实践中得到实现,而实质性认可、低认可度的教育观念则不会深入到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去。(www.xing528.com)
(三)教育观念的合理性
教育观念的合理性直接影响着教育观念的认可度和实践度。这一概念是指对于一种教育观念的价值判断,或者说是根据某一标准或尺度对教育观念所作的评价。对于“合理”存在不同的理解,黑格尔讲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这里的“合理”是一种哲学层面的理解,是一种事实判断,即从事物发展规律及其存在的因果关系上讲,任何一种事物的存在都有其客观必然性,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另外还可以从社会伦理层面来理解,这就是一种价值判断了,一种事物的存在合乎现实的道德规范就是合理的,反之就是不合理的。在这里我们参照马克斯·韦伯的社会行动类型及其合理性分析理论,把教育观念的合理性分为工具合理性和价值合理性。
教育观念的工具合理性。从过程的视角来看,它是指对于某一教育观念,根据当时现实的教育条件和手段是否能够实现的判断。它关注的是教育观念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在当前或可以改革的范围内能否得以实施或可以预见性地得以实施。其所采用的判断标准,主要是客观条件和手段。从结果的视角来看,它强调某一教育观念的工具性价值,如果能满足人们当下的功利性需求,则会被认可、接受。反之,则会被认为是一种虚无缥缈的东西,不具有合理性。
教育观念的价值合理性,即教育观念是否体现了人们的理想和价值追求,它特别强调教育的内在本体价值和导向功能,将教育活动所追求的目标作为评价标准,只要某一教育观念体现了人们的价值追求,就是合理的、有价值的。至于它的实施条件如何,是否具有一定的现实物质基础,往往不做太多关心。与工具合理性相比,对教育观念价值合理性的追求,往往可以引导教育实践向合目的的方向发展,有利于改变现有不合理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方式等。
当然,这两种合理性分析,只是一种理论模型,在现实教育实践中,并不存在这样纯粹的合理性形态,人们在对一种教育观念进行判断、评价时,往往是把两种因素结合在一起的。但在另一方面,也应看到在现实的操作中,确实存在上述两种不同的倾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