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单凭教师自身的努力很难获得成功,这需要社会的关注、家长的信任和学校的支持。
首先,社会对教师的关注程度远不及对科学家、企业家以及影视圈人物的关注,这固然与我国的传统有关,但在经济文化发达的今天,教师不受重视,就不再是个历史问题,而是社会的认识问题。这一方面使得许多优秀的教师大量外流,另谋职业,另一方面也使得大多数优秀毕业生不愿当教师,影响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其次,家长因为对课程改革精神不了解,他们仍然认定原来的课程教材,习惯了教师现在的教学方法,害怕新的课程改革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学生的升学,也对教师的教学改革产生障碍。
最后,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下,有些学校往往对课程改革没有太大的热情和积极性,他们所关注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对新课程持怀疑甚至排斥态度。在历次课程改革中,活动课及音、体、美、劳等课程历来是被忽视的,这类课程大部分代之以数理化等课程,尤其是在初中高年级和高中阶段,更是不作要求。因为学校和家长都认为这些课程不重要,不会在考纲中出现,不会作为升学的成绩,不影响学生的升学。而这些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要作用,也能充分体现出教师的独创性和自主权。
(二)课程改革过程中对在职教师的职后培训不够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课程体系引入教材,新的知识被编进课本,新的教学手段、教学媒体引入课堂,如果不及时对教师进行培训,必将延误改革的进行。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曾说过:“课程中的质量问题是不能靠购买16厘米的放映设备来躲避的,国防教育法提供巨额金钱来发展视听辅助器,那些金钱和其他可利用的资源使用得是否明智,就要看我们把制片人或编排者的技术同熟练的教师的技艺和智慧结合起来的能力如何了。”美国在20世纪60、70年代进行的学科主义课程改革就过高地估计了当时中小学的师资水平,大部分教师既不能完全按照特定年龄儿童观察事物的方法去解释各门学科的结构,又不能像学者那样建构知识,并从事科学发现,因而就很难引导学生用探究法来进行学习。相反,当时法国的师资水平较美国高,他们国家的教师能够较好地掌握结构课程,结果,在美国失败的结构课程却在法国获得了成功。
我国对中小学教师进行的职后培训工作并非完全服务于课程改革,许多教师进修的目的不是为了学习新的课程理念,提高教学技能,掌握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他们或者只是为了获得在行政职位上进一步升迁。只有根据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彻底地服务于课程改革的需要,才能培养适应新课程的新型教师,面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特别是综合课程的设置,对现有教师进行培训迫在眉睫。
(三)课程改革经费来源不足,影响教师的热情和态度(www.xing528.com)
当教师、行政人员、家长或其他人的教育培训成为课程计划中的一个基本部分时,人们常常忽略了有实力进行这项工作的各种物力的可能性。例如在以色列,“自然科学教学中心”编制了一种新的自然科学课程,这种新课程要求广泛地对教师进行继续教育,使他们能指导学生的学习,在教材编制后,才对实施师资培训大纲所需要的经费进行预算。参与规划的人员非常惊愕地发现,为使用新课程而对以色列中学自然科学教师的培训所需的开支,是以色列教育部拨给整个在职培训工作的10年的经费。同时,对社会学科领域的课程编制也提供了很大的开支。所以,在进行一项大规模的课程规划时,应该对所有的必要条件进行细致的估量,包括人员、设备和器材、专家评议会,以及教师的继续教育等。
经费的不足也直接影响了课程改革配套的教学设备的添置及场地的扩充,使得许多教师不能按照既定的目标实施教学。教学和教室所需要的设备,其涵括范围从铅笔到钢琴;从显微镜到速读训练器;从布告栏到学生灯。它既包括静止的设备,如平行工作台、烧陶的窑;也包括可移动的设备如小提琴、球。教室是学校里主要的教学设施,但却不是唯一的设施。
学校的图书馆以及各种资料库也是另一个教学的地方,还有其他教学场地,如体育馆、篮球场、操场以及社会可以提供的青少年宫、博物馆等。这些设施的不足也直接影响到课程改革的进行。再有教学辅助材料,包括教师指南、教学参考用书、配套的磁带、录像带、教学软件及挂图、模型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辅助材料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实施教学方法,灵活多变的教学加强了师生间的对话和交流,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习效率。部分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缺乏必要的教学辅助材料,使教学难度增大,影响自主性发挥。此外,经费不足也导致教师待遇微薄,教师职业似乎永远无法与律师、医生等职业相同,工作条件欠佳,加之根据年资晋升,更是无形之中扼杀了教师的前途和士气,使教师在接受新技术的挑战以及经济、社会提出的新要求时,面临更大挑战。
(四)课程改革中评估手段单一
我国高校连续几年扩大招生,使高考的压力有所缓冲,但因种种原因,高考仍是制约中小学课程改革的“瓶颈”因素。一般说来,只要存在统一的考试评估制度,学校开设的各种课程就不可避免地要在某种程度上受考试目标的影响。如果课程改革突出了对学生能力的全面培养而考试方式基本上要求学生死记硬背,那么课程改革的宗旨就得不到很好的体现。评估手段与课程目标只有在价值取向上取得一致,才能使课程改革有突破性进展。评估手段的单一也同时制约了教师的教学目的和行为,使教师的潜能不能得以充分发挥。
(五)课程改革中班级规模过大
有关研究表明,教师喜欢小班教学。批改作业的数量、教学编排与行政管理所需投注的精力,以及压力程度,这些都会随着班级的大小而增加。同时,这些因素也影响了教师的心理健康和工作满意程度。我国学龄儿童人数较多,师资力量不足以进行小班教学,在中小学阶段,每班50~60个学生左右是很平常的,尤其是在一些实验班、提前班,人数就更多了。这些都大大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水平的发挥,使他们不能更好地进行个别教学、因材施教,不能很好地进行课程改革与科研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