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小学校长的角色应以教育管理专家为核心

中小学校长的角色应以教育管理专家为核心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换一种说法,那就是前者是给局长、督学看的教育管理学,后者是给校长、教导主任看的教育管理学。“教育中的管理”,就是把教育视为大概念,而管理是小概念,管理是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学校管理是大教育学中的一个分支。看来“学校教育中的管理”,确实与工商管理、交通管理有不同之处,有共性,也有其独特的个性。

中小学校长的角色应以教育管理专家为核心

教育管理在教育管理学中,应该是使用最频繁的一个概念,似乎又是人人都明白;谁也能回答出的一个要义。但是,对这个逻辑的起点进行认真的思考,会有两种不同的表述,一种理解概括为“对教育的管理”,另一种理解可以概括为“教育中的管理。”从这两种表述,就可以构成两种教育管理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这两种表述,就可以导致对校长角色的两种标准、两种要求。

“对教育的管理”,就是把教育视之为一个被管理的客体,然后人们就运用管理理论中抽象出来的共性的理论对教育实施管理。这样,教育管理的概念和工商管理、交通管理、农田水利管理等概念,就在一个层面上,理论上是等价的,只不过被管理的对象不同而已。尽管被管理的客体内容不同,但都要遵循管理的共同的规律、管理的职能,如计划、组织、控制、协调、检查等,对于任何客体的管理都是一样的,管理所揭示的原则,如整体性原则、整分合原则、目的性原则和责、权、利统一原则、弹性原则、封闭原则等等,对任何领域中的管理活动都是适用的。

现在,在教育管理的理论界,所形成的教育管理学的主流理论,就是从“对教育的管理”为逻辑起点出发的。1865~1868年,德国的施泰因发表了著名的《行政学》,其中系统地阐述了国家干预教育的理论,把国家行政管理理论贯彻于教育领域,于是建立了教育行政管理理论,称之为“教育行政学之父。”1903年,美国的达顿出版了《学校管理》,1908年,达顿和斯奈登合作出版了《美国教育行政》。这实际上就是把美国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的思想——追求效率、标准化生产的思想迁移到学校中来,形成了对学校教育的管理,于是完整的教育管理理论体系就勾勒清楚了。讲国家管理教育的,也就是从宏观角度出发的教育管理学,称之为《教育行政学》;讲学校内部管理的,也就是从微观角度出发的教育管理学,称之为《学校管理学》。换一种说法,那就是前者是给局长、督学看的教育管理学,后者是给校长、教导主任看的教育管理学。

“教育中的管理”,就是把教育视为大概念,而管理是小概念,管理是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学校管理是大教育学中的一个分支。凯洛夫的《教育学》中,就是将学校管理作为一章来论述。解放后,凯洛夫的《教育学》对中国影响很大,这也是造成文革前二十年中,学校管理未能“独立”出来的一个原因。管理就是教育中的一部分,并和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管理不是从上面,或从外面加进来的,这个观点,也不无道理。从教育这个社会活动诞生起,管理就伴随而生。教育的出现,就要有师生,乃至有一定的场所,如我国夏朝时期的“庠”和“序”,西周的“国学”和“乡学”,以后的年代中,上至“国子监”,下至乡村的“私塾”。这样就要有师生间的权威和服从的关系,就要有各种规章制度的纪律约束,这些不都是管理吗?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教育就是对人、对个体的人施加的一种后天的获得。简单地说,就是教育要使人长知识、有能力、成习惯。知识是通过教学而学到的,当然这个教学是广义的;能力是通过训练而练出来的;而习惯往往是通过管理,一种制度纪律的长期规范,一种奖惩的前引后堵而管出来的。试想,不论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礼仪习惯、锻炼习惯,都必须先从管字开头,慢慢使学生形成定势,然后悟出道理,内化为一种自觉的思想和品格。有时常讲一个孩子有不良习惯,都是说由于“管教不严”而致,显然,管和教是紧密联在一起的。

教育中的管理和其他领域中的管理有所不同。在别的行业的管理措施,可以完全是强制的,甚至同被管理者的需要是完全相反,比如马路边的禁止停车的标志牌,或对纳税人的偷漏税的强制处罚,除了从广义要求每一公民都必须服从社会利益的整体要求的深层教育意义外,具体的每一项规定也好,手段也好,不可能都有明确的教育意义。而在学校内的管理则完全不同,学校中的管理必须具有明确的教育作用,而这个管理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是一致的。

这里举一个成功的范例,如北京光明小学的刘永胜校长(特级教师),他在学校的洗手池的水龙头上面挂一个小小的标牌,这是经过一番认真的思索的,他既不用“禁止浪费”,也不用“请节约用水”等常见的标牌,而用的是“北京是缺水的地区”这样一个标牌。他没有直接告诉学生不许做什么,或者允许做什么,而是通过这一小小的管理措施,让学生自己去想,应该怎样去做,既锻炼了学生的“想”,又渗透了环保意识的教育,这就是使教育和管理结合得天衣无缝,让你说不清这是教育,还是管理。(www.xing528.com)

再举一个失败的例子,有一个中学发现学生放学后,厕所玻璃经常被打碎,不知何人所为,于是总务主任就用“蹲坑”的办法,终于“逮”住了肇事者,原来是一个初二的学生。据班主任反映,这个学生学习不错,也不算淘气,那么他为什么要采取打破玻璃的行动来“发泄”呢?校长心平气和地同他谈话,他说出了缘由。他说一进学校,就到处看到“禁止”和“严禁”的标语,他觉得到了学校就像进了监狱一样。于是一种逆反的心理,让这个半成熟、半幼稚的孩子采取了砸玻璃的这种错误行为。

针对上面的例子反映的问题,我们的中小学校长应思考一下,学校中的管理如何体现出独有的教育性?社会上用罚款,有时是可以奏效的,新加坡人就讲,新加坡的卫生环境就是被总理“罚”出来的。于是有一个中学,为了管理好学生出勤,也采取了罚款的做法,迟到、请假、旷课各有标准,所罚之款一律由各班充当班费,以此调动班主任、班干部的积极性,开始还有点效,后来就发展到学生进办公室,往老师桌上放上二元钱,说一声“明天我请二块钱假”,扭头就走了,班主任哭笑不得。看来“学校教育中的管理”,确实与工商管理、交通管理有不同之处,有共性,也有其独特的个性。把其他领域中管理的理论、模式、经验、方法完全照搬过来,平移过来,不是完全行得通的。

“对教育的管理”和“教育中的管理”,两者都有一定的道理,也都有成功的著作。我认为,比较完整的“教育管理”应该是二者的综合。后面在分析管理本质时,阐明管理的横断性,将从理论上解决这个问题。那就是:学校教育应以教学工作为中心,重点突出,全面带动,井井有条,保证有序高效的运转;在学校中,教育与管理又浑然一体,把管理的方方面面,从决策到操作,从整体到局部,将教育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地步,这也就是教育管理的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那么,中小学校长应该是怎样一种教育管理的专家呢?他们应是优秀的教育者和有效的管理者的结合,是一个复合型的人才。校长要在教育和管理两方面的理论和能力上都精通,尤其要在二者的结合上有所研究、有所成就、有所创造。在这一点上,可从两个反面例子加以说明。一个好教师,甚至是特级教师,他不一定能当一个好校长。

20世纪50年代,北京一所著名中学的一名著名特级教师,非要任命他当副校长,结果是不成功的。他懂得教育,他深谙教学的真谛,他在课堂上能使学生折服,但他管理不了全校的教学,领导不了全校的教师,他“当校长”的经历就是不成功的。这里除了有他本人的组织才干问题外,还有一个中国的“官本位”的观念——认为好教师只有当校长,好校长只有当局长,沿着这条仕途升迁的道路才算进步,才表明有价值。中国要不改变这种官本位的思想,既毁了一些教师,也让一批校长处在“不得不当,又当不好”的尴尬境地。另外一个反面例子就是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中小学校长绝大多数靠边站,学校里进驻了能管连队的军宣队、能管工厂的工宣队、能管生产队贫下中农,他们在自己的行业中都是管理的好手,但是进了学校后怎么样呢?由于不懂教育,不懂教学,真的成了外行领导,把学校管得一塌糊涂。

由上可见,教育管理是一个难度很高的专业,当好一个校长,当一个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校长是很不容易的。但是,一名中小学校长要能够有效地进行教育创新,就必须当一个称职的好校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