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称职的、能够领导学校和教师进行教育创新的校长应该是一位教育家。那么,教育家的标准是什么呢?
关于教育家的标准,现在有两种看法:一种是“既有自己比较系统的教育思想和观点,又有成效卓著的教育实践活动的教育专家,才能称之为教育家”,也就是说,在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上都要有重要贡献,对某个时代的教育的发展和建立发挥过重要作用。这个标准,当然是非常之高,以此为标准,中国古代也只有孔子合乎教育家标准,他既有弟子三千,又有《论语》这样的不朽之著。近代也只有蔡元培办了北京大学,又有教育著作;陶行知办了晓庄师范,又有大量教育文集。如果真以这个条件为标准的话,大家公认的教育家叶圣陶也不能算数,因为他只在年青时当过很短时期的小学教师。
另一种观点是,或者有丰富的教育活动,在教育实践中富有成效、特色,为社会培养大量人才;或者在教育理论上提出过独到的理论,并产生一定社会影响。这两种有贡献、有影响的人都应称之为“教育家”。
从实际情况来看,第二种观点还是比较合理,能够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卢梭写了《爱弥儿》,公认为划时代的教育著作,影响了教育界上百年,但他连老师都没当过,难道他不是教育家?又如清末的武训,一生办义学,得益于他办义学受到教育的平民、穷人、农民数以千计,他可没有什么系统的教育理论和教育著作,难道他就不能称之为“教育家”?
一般来说,教育家从事的工作都或多或少与教育有关。那么,根据他们工作的种类和性质,可以把教育家分为四种类型:
第一,教育行政型教育家。他们工作在教育行政岗位上,对宏观教育管理进行过创造性的改革实践,并提出了新的教育思想的人物。他们的成就主要反映在对教育宏观领域的改革创新上,如教育制度、教育立法、教育方针、教育政策、教师队伍建设。他们的影响主要通过行政权力来实现。这一类教育家如我国的张之洞、蔡元培、叶圣陶、徐特立、马叙伦、杨秀峰、蒋南翔,如前苏联的克鲁普斯卡娅、加里宁等。(www.xing528.com)
第二,学校管理型教育家。他们一般是学校的主管,是对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进行有效地管理、有创见的改革,形成创造性的教育思想和办学思想的人。他们的成就主要反映在形成了系统、先进的教育经验教育思想和理论;形成名校、造就名师,并培养了大批有用人才,满足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他们的影响一般通过论著出版、参观介绍、媒体宣传、讲学、获得荣誉等渠道实现。这一类教育家,如我国的陶行知、晏阳初、张伯苓、黄炎培、段力佩、韦力、李夜光等。在我国这一类教育家特别多。外国的如前苏联的马卡连柯,苏霍姆林斯基等。
第三,教育教学型教育家。他们是在学校中从事某一具体教育工作或某学科教学工作,从而在学科学术理论或教材、教法上作出较大贡献的人,其成就主要反映在三方面:所任学科的学术理论上的成就;教材的创编;教学法的创造。一般大学的教育家主要贡献在前者,中小学教育家的贡献在后者。这一类教育家如竺可桢、朱自清、华罗庚、苏步青等大学教授,还有如张子锷、霍懋征、斯霞、魏书生、马芯兰等中小学教师。
第四,教育理论型教育家。他们一般在高等院校师范院校、教育科研机构工作。他们从事教育理论的研究工作或教育科学实验工作,对教育理论的发展作出较大贡献的人。其成就主要反映在教育理论的创新上。他们的影响主要通过论著出版、影响决策、讲学、指导教改实验等渠道实现,如我国的杨贤江、刘佛年、陈鹤琴、朱智贤等。外国的如赫尔巴特、杜威、赞可夫、巴班斯基等。
在教育家的群体中,也是分层次的,呈金字塔形。在广大的教育人才基础上,有相当一部分为高级教育人才,也可称为教育的“行家”,比如高级教师、副教授称职的中小学校长等。在他们之上,有教授、特级教师、优秀的中小学校长等;可称之为教育专家、教育学家。他们往往是一个群体的代表,一个领域内的权威,在一个时期(20年左右)的潮流的引路人。在金字塔的顶层,往往就是影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时代(50年至100年)的著名的教育家,他们的知名度往往超越国界,是教育界的“领袖”人物,他们的著作能影响后代,他们的业绩和理论,在教育史上可占一席之地。在金字塔的顶尖,站立的是古今中外少数几个伟大的教育家,如我国的孔子,古希腊的柏拉图,他们的教育思想影响了全人类,他们名垂青史,他们是人类教育大厦的奠基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