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园班级物品管理的原则与方法的优化方案

幼儿园班级物品管理的原则与方法的优化方案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各班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班级物品管理制度,按照“共同规划、分工合作、用管结合”的原则进行管理。因此,班级物品管理可与幼儿园的资产管理相结合,每个班建立班级物品登记表,对班级内的设备设施、各类用品进行登记。

幼儿园班级物品管理的原则与方法的优化方案

(一)幼儿园班级物品管理的原则

1.安全实用原则

保护幼儿的安全健康是幼儿园的基本责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班级物品的安全,一方面是材料的安全,要确保无毒、无污染。一方面是物品摆放的安全,电子产品、电源插座玩具、悬挂物、墙饰、活动器械的摆放需符合安全规范。班级物品的收集避免多多益善,应根据幼儿学习生活、活动的需要以及幼儿的身心特点设置区角、丰富材料。

2.动态发展原则

班级物品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物质保障,是幼儿生活、学习、游戏的重要保障,是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支柱。班级物品的提供应根据教育教学活动的变化及时整理、补充、丰富活动材料,为幼儿创设温馨、健康、丰富的活动环境,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活动及一日活动的开展,还要根据季节的变化及时调整,比如根据气候的变化及时更换被褥等。

3.物尽其用原则

在班级物品的管理中,应避免物品进行堆放式投放,而应根据需要逐步投放,精打细算,不铺张、不浪费。纸箱、奶罐、纸杯、易拉罐、矿泉水瓶等都可以再利用,教师可引导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新力,使其一物多用,变废为宝,既培养幼儿创造能力,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勤俭节约的美德。

4.共同参与原则

班级物品的管理不只是教师和保育员的职责,还是班级中每一位成员的职责,老师和幼儿都是班级的主人和班级物品管理的主体,老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幼儿共同制作标识、制定班级物品管理的规则、规划班级区域,调动幼儿参与物品清洁、整理、整顿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幼儿科学管理物品、定位收放物品等良好的习惯,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和按类别收拾整理物品的能力。

(二)幼儿园班级物品管理的措施及方法

1.幼儿园班级物品管理的措施

(1)建立健全合理分工的班级物品管理制度

班级中的教师、幼儿是一个整体,班级物品的管理人人有责。各班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班级物品管理制度,按照“共同规划、分工合作、用管结合”的原则进行管理。保育员负责班级物品的整理、清扫、消毒工作,教师负责教学用品、幼儿学习、游戏用品的规划,并组织幼儿参与到物品的整理中,保证物品的摆放规范、有序。班级物品的管理既要分工又要合作,共同管理,做到有序管理,物尽其用。

(2)班级物品管理与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结合

幼儿园的班级物品因班级幼儿人数的增减或者地点变换,班级物品会有变化。因此,班级物品管理可与幼儿园的资产管理相结合,每个班建立班级物品登记表,对班级内的设备设施、各类用品进行登记。每学期初和学期末对班级物品进行清理登记,如有损坏的资产,填报班级物品报损清单上报幼儿园资产管理部门,对进入固定资产管理的资产进行报废资产处置。每学年班级地点变换,清理、登记资产后,交接班级的老师对班级物品确认、签字,确保资产妥善、规范、有序管理,不流失。班级物品的登记、报废与幼儿园的固定资产管理结合,凡是登记入账的固定资产,须登记“资产编号”“资产名称”“入账时间”“品牌”等信息,并填列表中对应项目,便于资产的管理(表6-2-1)、报损(表6-2-2)等。如果班级物品的存放划分了区域,表中可增加一栏“存放地点”一栏。

表6-2-1 班级物品登记表

表6-2-2 班级物品报损清单

(3)满足幼儿需要,提供幼儿存放个人物品的空间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建议幼儿园班级“提供一些纸箱、盒子,供幼儿收拾和存放自己的玩具、图书或生活用品等”。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给幼儿准备一个柜子或箱子,满足幼儿“个人空间”的需求,同时为幼儿自主管理个人用品提供机会。

2.引入“6S”管理方法,科学管理班级物品

在幼儿园班级物品的管理中,引入“6S”管理可提高管理效率,6S自主管理的能力,让幼儿真正成为班级小主人,并将这种有秩序的行为方式,迁移到学习、生活中。

(1)“6S”管理简述

“6S”管理起源于企业,由日本企业的5S扩展而来,内容包括: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t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ecurity)六个方面,因为6个项目的日语名称的罗马拼音以“S”开头,简称“6S”,其目的是通过规范生产现场的人员、机器、材料、方法等,营造一目了然的生产环境,其作用是提高效率,保证质量,使工作环境整洁有序,预防为主,保证安全。“6S”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现场管理方法,是秩序化、规范化的保证,“6S”项目的含义如下(图6-2-3):

表6-2-3 “6S”项目含义表

(2)运用“6S”管理班级物品策略

①整理物品,腾出空间,创设整洁美观、规范有序的环境。

整理是“6S”活动的第一步,要进行的工作就是把不要物清理出来。清理的过程主要包括:现场检查、确定不要物判断标准、进行不要物处理。[13](www.xing528.com)

现场检查是整理的第一步,通过现场检查确定出必需品,才能对非必需品进行处理。现场检查可利用蟑螂老鼠法和下班后检查法进行。蟑螂老鼠喜欢待在阴暗的角落,行动的时候喜欢沿着墙角出现在不引人注意的地方,这些地方常常会比较杂乱、有杂物、灰尘等,是检查的重点,比如班级的柜子上下、床下、杂物间、储藏室、柜子里等地方。下班检查法就是在幼儿离园以后对班级物品进行检查,及时发现物品放置的问题。

现场检查要对班级的非必需品进行辨识,辨识非必需品的要点是使用频率。通过整理,清除班级物品零乱的根源,腾出空间,既提高班级空间的利用率,又降低了空间拥挤带来的安全隐患。比如:根据主题活动的进展情况及幼儿活动情况,确定区角是否保留,区角材料是否进行新材料的投放。如果需要更换区角,根据材料的使用价值区分是否保留,如需保留的放置在箱子里,做好标识放置在储存室,以备以后使用。已损毁和无保留、无使用价值的果断丢弃。

②整顿物品,科学规划,根据“三定”方法放置班级物品。

所谓整顿就是根据使用的频率、功能和种类,将有用物品进行分类并贮存在适当地方,并将物品及存放地点加以标识,使任何人都能清楚地知道物品存放的地点和数量。[14]经常使用的物品放在便于取放的位置,幼儿的药品、班级消毒、洗涤等用品专门保存。

物品的放置根据“三定”的方法进行,“三定”是指定位、定类、定量。定位是指物品摆放的位置按照使用频率、使用顺序、重低轻高、大低小高的原则确定。在确定物品放置位置时根据物品的功能、使用的频率进行定类及定量的科学规划及管理。通过“三定”确定物品摆放位置及方法后,对物品的摆放进行目视化管理[15],在物品放置的位置及区域画线或悬挂、张贴标示,打造一目了然、容易归位的环境。根据幼儿的年龄及认知特点,师生共同商议确定物品标示和位置标示,用图夹文(图6-2-1、图6-2-2)、线条(图6-2-3)、图形或颜色(图6-2-4)、名字(图6-2-5)、数字(图6-2-6)等标示标明物品的摆放位置及摆放秩序。从显性逐渐向隐性过渡,让幼儿学会有秩序的摆放。使用物品后放回固定的地方,以便下一次使用。

图6-2-1 图夹文标示(1) 

图6-2-2 图夹文标示(2)

图6-2-3 画线标示

图6-2-4 图形颜色标示

图6-2-5 数字与姓名标示

图6-2-6 数字标示

班级的设备设施(空调钢琴电脑、幼儿床、多媒体)一般采用固定放置方法,班级中物品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是区域活动材料及物品的管理。区域是幼儿游戏的主要场所,也是班级物品集中的地方。在区域标示设置上,小班幼儿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可以通过区域玩具的照片、点卡、实物卡等对应玩具实物,中班幼儿已经从直观形象性思维向逻辑抽象性思维过渡,可以采用不同数量的动物匹配、图形对应等,大班幼儿逻辑能力较强,可以用数字、问题符号、自主设计区域标记来提高一定的难度。通过幼儿参与区域管理过程,提高幼儿的主动性和自主管理能力,使班级物品的摆放变得更有序、更整洁。让幼儿了解区域游戏及物品管理的内涵,才能真正建立良好的秩序,科学、规范地管理班级物品(见图6-2-7、图6-2-8、图6-2-9、图6-2-10)。

图6-2-7 按标示定位放置美工材料及用品

图6-2-8 按标示定位放置玩具

图6-2-9 按标示定位放置毛巾、自然角物品

图6-2-10 按标示定位放置活动区物品

③及时清扫,彻底清洁,养成持久有效的清洁习惯。

清扫是检查的一种形式,通过清扫保证班级环境、物品的干净整洁。为了确保清扫工作的效果,班级每个人都应参与到清扫工作中,做到不漏人、不漏区域,还可用可视化标签提高清扫效果。可视化清扫标签包含清扫区域名称、区域主人、清扫周期、清扫工具、清扫方法等,做到边清扫边检查。清扫时根据幼儿园制定的清扫作业标准定期、定时进行清扫,对容易遗忘的角落(储藏室或杂物间)、清扫困难部位(空调后面、床下面、柜子上面下面)、容易脏乱的地方(活动区、卫生间)进行重点清扫。清扫检查时,关注细节与角落,多注意设备设施顶部、底部、柜子里面等容易藏污纳垢的地方。通过认真、细致的清扫保证班级环境、物品干净、整洁、规范、有序。

除了常规性的清扫,对于儿童的生活用品、玩具,按照《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要求消毒,保持干净,并做好记载(表6-2-4)。

表6-2-4 班级卫生消毒检查记录表

整理、整顿、清扫是“6S”管理的行为动作,清洁则是结果。清洁的目的是养成持久有效的清洁习惯,维持整理、整顿、清扫的成果。班级教师和幼儿共同遵守物品整顿的定位、画线、标示,彻底塑造物品明朗化的班级环境,确保设备设施、班级环境规范、有序、美化、优雅。不断总结、完善班级物品管理的制度,用制度化带动常态化。

④清除隐患,确保安全,提升素养。

安全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最基本的保障,合理布局班级区域活动的设置与物品的摆放,科学、安全地规划、利用班级空间,有利于消除和控制危险因素,确保幼儿活动中的安全。通道、活动区的物品摆放按要求放置,幼儿常用的玩教具材料,如积木、手工纸、超轻黏土橡皮泥水彩笔、图书、桌面玩具、剪刀、抽纸等,摆放既要考虑幼儿的身高、年龄特点,又要满足幼儿的需要。有害、危险物品专门放置、专人管理;定期检查班级物品、设备、设施有无损坏,及时排除安全隐患;电源插座、消防设施等安全标识要明显,并标明禁入区域。

素养是“6S”的重心,是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定型化的成果。班级教师和幼儿在共同规划、设计标识、区域活动秩序等过程中,学会遵守规则,养成良好的习惯。幼儿是“6S”管理的主体,一切的创设、创造与创新,都是为了让幼儿在一种有序的环境中,学会自我管理。先进的“6S”企业管理与班级物品管理、环境创设的相结合,既规范班级物品管理,同时又提高了班级管理的效率。幼儿从参与整理物品、摆放物品、收放物品,逐渐过渡到学习的自主。如:创设一日生活时间表等,让幼儿通过不同时间段的图文解读,了解每个时间段应该做的事情,从而提高幼儿学习的自主管理能力,体验到自主管理的成就感,从不同的层面促进幼儿个体能力的发展。(见图6-2-11、图6-2-12)

图6-2-11 幼儿自主管理活动区物品(1) 

图6-2-11 幼儿自主管理活动区物品(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