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班班级的特征及管理引导方案优化

中班班级的特征及管理引导方案优化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中班班级特征1.自我服务能力增强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就是幼儿在一定的年龄阶段内照顾、管理自己的能力。(二)中班班级管理引导随着中班幼儿生理水平的进一步成熟,尤其是神经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兴奋和抑制过程都发生较大改变,表现为:行为方式具有一定的持久性,动作变得灵活,而且富有条理性和连贯性。

中班班级的特征及管理引导方案优化

(一)中班班级特征

1.自我服务能力增强

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就是幼儿在一定的年龄阶段内照顾、管理自己的能力。[1]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生理、心理等发育不断趋向成熟,肢体动作也得到了相应发展,自我服务的愿望和要求越来越强烈。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中班幼儿逐渐学会独立进餐、穿脱衣服、系鞋带、整理自己的物品等,一些简单的自我服务的动作完全可以由自己来完成,不再需要成人的帮助与指导。除此之外,中班幼儿具有为他人、为集体服务的意识,乐意承担教师布置的任务,并努力去完成。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更强的自主性,还能帮助有需要的同伴。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初步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意义和影响。但个别幼儿在意识上还会存在依赖家长和教师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利用生活活动、教学活动以及游戏活动进一步练习、强化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幼儿的独立性、自主性,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行为习惯。

2.责任意识初步萌发

幼儿园活动过程中,中班幼儿参与活动的目的性逐渐增强,责任意识和任务意识开始萌芽,逐步意识到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并能帮助家长和教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从中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比如当有的幼儿洗完手忘记关水龙头时,有责任意识的幼儿不用教师的提醒,就会主动把水龙头关好。具有责任意识的幼儿,会把自己视为班级的小主人,班级活动中的各种事情,都愿积极参与其中。

3.竞争意识变得强烈

中班幼儿的自我意识逐步形成,开始具有一定的独立判断的能力和强烈的表现欲望,在幼儿园各种活动中乐于表现自我、展示自我,希望得到成人的表扬和赞赏,同伴的认可和肯定。例如,在一次美术活动中,教师说:“我请一位乖宝宝帮我用水桶打点水,好的,我请某某小朋友帮我去。”教师话音刚落,一个幼儿非常不满地说:“老师,老师,我也想去,为什么每次都是他,不公平。”活动结束后,幼儿争先恐后地向老师展示自己的成果,希望得到教师的夸奖。中班幼儿随着自我意识的萌生,开始有胜负欲并不甘落后。这无论是对幼儿独立自主性的形成以及良好生活方式的养成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可激发幼儿的竞争意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给予幼儿参与活动、承担任务的机会,让每一位幼儿体验到成就感。

4.合作能力逐步形成

随着认知水平的发展和神经系统的成熟,中班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都得到明显提高,游戏活动形式更加丰富,在游戏活动中更愿意与他人进行合作,与他人交往的能力明显增强。小班的幼儿通常进行平行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不喜欢与其他同伴进行交流,合作行为较少。而中班幼儿不再满足自己单独进行的平行游戏,而是开始喜欢寻找同伴一起游戏,或者主动加入同伴的活动中去。游戏的过程往往会有简单的分工与合作,但因他们的社会行为规则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容易发生冲突行为。总之,4-5岁的幼儿喜欢和同伴一起活动,并且在活动中逐渐学会交往和合作,与同伴共同分享快乐,并获得领导同伴和服从同伴的经验,合作能力逐步提高。(www.xing528.com)

(二)中班班级管理引导

随着中班幼儿生理水平的进一步成熟,尤其是神经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兴奋和抑制过程都发生较大改变,表现为:行为方式具有一定的持久性,动作变得灵活,而且富有条理性和连贯性。但是,由于中班幼儿知识经验不足,言语发展水平有限,心理活动具有不稳定性,因而在幼儿园活动中并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行为,这就需要教师学习分析幼儿的特点,尊重幼儿的兴趣、需求,善于观察、分析幼儿,把握中班班级的特征,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加以引导,打造健康积极的中班班集体。

1.良好的教育环境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如同植物生长需要适宜的阳光、空气和水一样,幼儿的身心是在外界刺激下发展起来的,他们借助环境来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所以说,幼儿园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向幼儿提供适宜的成长环境,因为良好教育环境的创设是幼儿潜能发展的前提条件。一方面,教师应为幼儿创设温馨、舒适的物质环境。活动室的布置不仅要考虑到干区、湿区的相对分离,还要考虑到动态空间和静态空间的合理分配,提供适合中班幼儿的活动材料,引发幼儿主动学习与深入探究,为幼儿的生活和学习提供一定的便利条件。中班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脑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在创设环境时,应鼓励幼儿积极地参与进来,基于幼儿的视角来提供材料和布置材料,确保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快乐成长。另一方面,教师应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的精神环境。轻松自由的精神环境,可以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活动中来。教师应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幼儿,尊重幼儿的需求,追随幼儿的兴趣点,充分考虑幼儿的爱好,为他们提供创造的空间和时间。教师还应以有趣的活动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以减少他们之间的冲突,正确处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冲突,有效地化解活动中遇到的各种危机。

2.科学、民主的管理方式

在幼儿园班级管理过程中,部分教师为了便于管理,往往高控制、高约束,这会让幼儿产生恐惧心理。近日来,屡次被媒体曝光的虐童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管理班级的做法欠科学、欠妥当,对幼儿的身心发展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由于其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强硬的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严重损害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在中班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应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了解每个幼儿的身心发展状况,针对不同幼儿的不同特点,选择合适的方式因材施教,给予幼儿更多的关心、爱心和耐心,学会倾听幼儿,进行适时的启发、诱导,避免直接训斥、厉声批评甚至暴力殴打等不科学的做法。具体而言,教师应学会与幼儿协商、对话,广泛收集幼儿的意见,积极引导幼儿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幼儿的参与意识,形成良好的行为方式,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现管理方式的民主、科学和高效。

3.提升幼儿的社交技能

中班幼儿不再满足于自己独自活动,开始主动地参与进同伴的活动中来。但是个别幼儿由于缺乏必要的社交技能,往往在交往过程中遭到拒绝和排斥,被迫游离于同伴活动之外。教师作为幼儿成长过程的引导者和促进者,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教给幼儿基本的社交技能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主动学习和提升有关幼儿社交技能教育的知识和技能,善于发现生活中适合对幼儿进行社交技能教育的各种途径,适时把握对幼儿进行社交技能教育的时机,加强对日常活动、游戏、体育锻炼等不同活动形式的合理运用,在幼儿相互互动的过程中了解本班幼儿社交技能的发展水平,适时地进行引导和点拨。除此之外,教师应主动与家长进行沟通和合作,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各项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在训练中因势利导,使幼儿尽快提升社交技能,学会交往,学会生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