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意味着他们将离开自己熟悉的家庭环境,来到陌生的幼儿园环境,是其从家庭迈向社会的第一步。在陌生的幼儿园环境里,面临着新的学习任务,新的交往对象,新的生活方式,这不仅需要他们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学习新的人际交往方式,而且需要遵守幼儿园生活的基本规则和制度。这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不仅是其成长过程中的一次重大转折和挑战,也是一次严重的发展性危机。环境的突变以及生活方式的转变,容易引发他们严重的恐慌和焦虑。如果幼儿能顺利地适应幼儿园生活,那么就成功地迈出了社会适应的第一步。然而,对于刚刚入园的幼儿而言,由于周围的环境、交往的对象、生活的方式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导致入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不适应,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分离焦虑”,比如说,不愿意上幼儿园,无法与同伴友好相处,攻击性行为较多,生活不习惯,生活自理能力差,不善于管理自己的行为等。除此之外,由于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有限且行为发展尚不完善,在对其进行管理时具有相当大的难度,但是做好小班的班级管理工作可以为其他年龄班级的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幼儿园小班班级管理工作中,生活管理是重头戏。首先,管理内容应重点放在初步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卫生行为等方面,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养成符合规范的行为,逐步适应幼儿园环境与集体生活。其次,管理的方式应充分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采用易于幼儿接受的游戏法、儿歌法、故事引导法等。最后,管理的策略应灵活多样,充分发挥教师和家长的作用,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合作,实现家园双方的合作共育。
(一)小班班级管理内容
对于刚进入幼儿园的幼儿来说,生活常规的培养是小班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包括盥洗活动常规、饮食活动常规、睡眠活动常规、来园离园常规等。在幼儿园活动中,教师应有意识地进行指导,教会幼儿简单的礼貌用语,帮助幼儿形成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见表4-1-1)
表4-1-1 小班班级管理内容
(二)小班班级管理方式
小班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低,记忆力差,理解水平低,因此,对于小班幼儿的班级管理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身心发展水平,采用灵活多样、易于幼儿接受的管理方式与方法,帮助小班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生活方式,顺利地适应幼儿园生活。
1.通过游戏活动的方式进行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形式,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不仅可以促进幼儿身体、心理、社会性等发展,还可以帮助幼儿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因此,教师可以采用游戏活动的方式对幼儿进行生活常规的教育,如此一来,幼儿不仅乐于参与其中,而且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幼儿可以练习穿脱衣服、刷牙和洗脸等,从而使幼儿在身心愉悦中达到教师想要的效果。
2.通过反复练习和强化的方式进行
小班幼儿的记忆力持久性相对较差,对于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特别容易遗忘,因此,常规的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通过多次练习反复强化,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为小班幼儿提供了在生活环境里进行练习的机会,比如教给幼儿穿脱衣服的顺序和方法后,可组织幼儿进行脱衣服比赛,看谁脱得又快又准确,对于表现较好的幼儿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从而促使幼儿在反复练习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www.xing528.com)
3.做好个别教育和随机教育
幼儿是独特的个体,由于生理、心理、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速度不同,以及生活背景、已有经验等的不同,小班幼儿具有自己的特点和需要,他们不仅是正在发展中的个体,而且是能动的主体。因此,作为幼儿教师,应该注重幼儿的个性发展特点,尊重幼儿的个别需要,多角度地去评价每一位幼儿。除此之外,幼儿教师还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经验和实践智慧,合理有效地利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随时出现的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适时的教育和合理的引导。
(三)小班班级管理策略
1.创设和谐的班级环境
幼儿园班级环境是否和谐,直接关系到初入园幼儿的归属感与安全感的形成。幼儿园班级环境通常包括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两方面。为确保幼儿能够喜欢上陌生的幼儿园环境,进而解决幼儿入园焦虑与恐惧等问题,教师需要从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着手创设和谐的班级环境,从而激发小班幼儿入园的积极性。首先,教师应为小班幼儿创设温馨的物质环境。温馨的物质环境可以让幼儿感到安全,由此幼儿才能投入注意力,感受到环境的友好。其次,教师应营造轻松、愉悦的心理环境。对于入园适应期的小班幼儿来说,轻松愉快的环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消幼儿的焦虑、紧张,消除幼儿的戒备心和警惕感,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幼儿园活动中。教师应积极地接纳幼儿,表现出对幼儿的理解、认同,并且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引导幼儿积极地参与班级活动,表现出积极的行为。当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应给予适宜的回应并及时解决。教师应尽可能地考虑到每位幼儿的需要,关注到每位幼儿的情绪状态,对于内向、羞涩的幼儿可以通过拥抱、轻声交谈等方式予以鼓励,让幼儿在新环境中感受到温暖。最后,教师应设立富有弹性的、灵活的适应期常规管理制度。在时间安排上,适当缩短幼儿在园时间,在开学的两个星期内,允许他们迟入园、早离园等。在内容安排上,根据幼儿注意力时间短的特点,降低幼儿对新环境的敏感度,为个别具有特殊生活习惯的幼儿提供一定的自由度。在管理方式上,突出人性化、民主化,打破常规制度的束缚,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
2.制定合理的班级规则
小班幼儿由于年龄较小,身心发展水平较低,理解能力和生活经验有限,明辨是非能力以及接受能力不高,因此幼儿园小班班级规则的具体内容、表现形式以及实施方式都应基于小班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从小班幼儿的实际需求出发。具体而言,第一,班级规则的制定应建立在充分尊重和了解幼儿的基础上。教师要全面了解、细致观察每一名幼儿,了解并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以及现有的经验水平,并结合幼儿的各种特点制定出符合本班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班级管理方案。第二,班级规则的内容应具体明确、简单易行。由于小班幼儿理解水平有限,行为约束力差,规则的内容应简单具体,而且必须以有益于幼儿身心发展为核心目标,以实现幼儿的自由与创造性培养为前提。第三,班级规则的表现形式可采用生动形象的图画、标识和标记。这样能帮助他们理解班级规则的概念,形成班级规则的初步认识。第四,班级规则的实施不仅要循序渐进,还要灵活多样。由于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形式,可以通过游戏活动的方式引导幼儿在班级中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等。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唱儿歌、绘画、讲故事等形式进行。
3.合理安排幼儿园一日生活
小班幼儿的好奇心强,注意力持久性差,对于初入园的幼儿来说,由于所处环境、交往对象的变化,在陌生的幼儿园环境里往往存在着各种不适应的情况,那么,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幼儿的这一特点科学安排幼儿园一日生活,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吸引他们的兴趣,转移注意力。具体来说,教师应合理安排幼儿入园、如厕、进餐、盥洗等活动,避免各环节过渡的消极等待现象,在各个环节中利用多种形式,引导幼儿主动参与、积极配合,从而实现班级活动的正常开展和有序进行。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各种活动去,不仅有助于其认知、情感、社会性等各方面的发展,还有助于解决入园初期的“分离焦虑”问题,促进小班有序班集体的形成。总之,幼儿教师在组织一日生活时,可以使用简单、有趣的游戏形式,让幼儿学得轻松、做得快乐,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幼儿园这个集体的大环境中来,并逐渐形成自主、自理、自立的性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