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实施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中心阶段,教学实施策略的选择既要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又要考虑在特定教学环境中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观察能力,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达到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
(一)激发学生实验的热情,培养正确的实验素养
在实验课前可通过鼓励的方式,加强学生的学习动机,课堂中采用讨论、交流的方式设计实验,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实验中。合理地应用多媒体设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其探究的欲望。
实验素养包含着实验习惯、科学作风和刻苦的精神。通过演示实验或者讲解,指导学生对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明确实验目的。应爱护实验仪器,对实验室卫生做到及时清理。实验中数据的处理应做到实事求是,不允许拼凑数据,弄虚作假。实验中出现的偶然现象,应注意观察,形成一丝不苟的科学习惯。
(二)积极设计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
演示实验可见性和直观性强,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和现象的变化规律,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对于课本上操作烦琐、现象不明显的实验,可通过自制教具或者设计替代实验来进行演示,方便学生的理解。如在演示实验“观察桌面微小形变”中,运用到激光灯,而在教师演示时有其他光线的干扰。有些老师让学生自己把尺子架起来,在中间放置重物,观察尺子的形变。这样设计不仅简单,而且人人动手,知识掌握得也更牢固。
在实验中可以通过演示讲解相结合,提醒学生注重细节,如在使用弹簧秤前看是否调零,称量物体前天平是否调平,正确的指导学生使用实验器材。积极鼓励学生列举生活中相似的实例,拓展其想象力,了解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之紧密。
(三)合理分组,发挥学生团队合作探究精神(www.xing528.com)
分组实验是训练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培养学生探究精神的最佳手段。教师应该考虑学生的特点与能力,合理地进行分组,挖掘学生的潜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充分发挥各个成员之间的特性,加快实验顺利有效地进行。在实验课上,教师应安排适当时间,讲清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容易发生的故障,分析本次实验的关键所在,指导学生正确规范地进行实验操作,正确处理小组间的合作与竞争关系。例如在做“用打点计时器测加速度”的实验中,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培养两个人之间的默契,加强小组的团队精神。
1.积极创设物理情景,增加学生的好奇心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可以掌握知识并学会运用,源于生活的物理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能融入其中。高一物理涉及力与运动两个方面的内容,都是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引入情景,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改进实验,鼓励学生进行创新
教学实践中,可根据学生的实验研究能力,适当脱离教材与实验册的束缚,让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大胆进行猜想与假设,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同时也可使学生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更客观、全面。然后再对学生提出的猜想与假设进行讨论、分析与论证,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理想化处理,根据需要选择重点进行研究。
(四)对实验中的问题进行探讨总结
在进行实验中,学生很容易会操作失误,出现各种疑问。此时应正确地引导学生,找出出现错误的原因。采用开放式的训练模式,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探索能力。积极地进行探讨总结,纠正学生错误的认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