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常听到这样一种说法,现在在中小学推行校本不合时宜,中小学校长的素质以及教师的业务水平尚不足以应对校本化的需求。这种说法的合理性在于认识到了校本的难度以及校本需要的相关培训,其不合理性在于“神化”了校本,把校本看作是高不可攀的了。其实,校本就在每一位校长身边,在每一位教师身边,只要我们切实从学校发展的战略出发加以规划与引导,是完全可以把它加以现实化的。
在这里,重要的是要认识到:校本是既可望又可及的,是可以操作实施的。
首先,来看校本研究。校本研究直接指向学校中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发生的问题,其特点是将学校实践活动与教育研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并大力倡导学校第一线的教育者积极参与。可见,校本研究并不是要求学校教育者脱离其教育实践,另搞一套本该是理论工作者从事的教育研究,而是植根于自身的教育实践,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升出有价值且能解决的问题,着手研究,研究的结果用于改进学校的教育实践。可以说,学校教育中众多活生生的教育教学现象都有可能成为校本研究的对象。对个别教师而言,课堂教学、课堂管理、对学生施行的德育等等一系列发生在身边的教育问题、教育难点都可以成为研究的对象,教师也可以通过校本研究的方式来探索、验证某种教育教学设想,乃至自己的教育理念。对学校的领导者而言,可以动员、组织学校教师来着手研究、解决学校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亦可用研究的方式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在我国的社会转型时期探索一条具有特色的学校改革与发展之路。当然,在动用学校自身力量进行校本研究而遇到一些技术或理论的困难时,完全可以通过与教育理论专家或兄弟学校的合作,或是争取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支持的方式来开展校本研究。
其次,来看校本培训。校本培训是与学校发展、提高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密切相关的一种教师在职培训形式。与非校本培训相比较,校本培训的主体更多的是学校内部的人力资源;培训的目的直接指向学校的发展,探讨、解决学校和教师实践中的难题以促进学校的发展,提高教师的素质,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培训的内容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在当前的国际大环境下,时代的加速发展给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价值观等方面带来巨大的冲击,科技的竞争、社会的发展,以及民族的振兴对创新性人才的渴求带动了学校教育的跨越式改革,而人才的培养最终还是要落实到每一所学校、每一个教师头上。今天,教师的角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且还要求成为一个研究者,一个对知识进行批判性分析的人。这一切都给教师的校本培训提出了较大的空间,它可以从教师的实际需求出发,采用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进行培训,学校内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对教师自身相关案例的分析、相互之间的听课与评课这些日常的教育实践活动完全可以在校本培训思想的指导下焕发夺目的光彩。(www.xing528.com)
再次,来看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开发实质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开放民主的决策过程,即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活动 [3]。虽然它涉及学校教育经验的各个方面,如学校组织结构优化、教师在岗培训、教育资源选用和社区参与等,要求学校有明确而独特的办学思想,教师要具有一定的工作时间和专业技能,但一般说来,只要学校精心安排校本培训,将培训活动与课程开发的相关要求结合在一起,并注意挖掘、组织学校中各方面的课程资源,这种校本课程的开发还是不难做到的。现有的一些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也证明了这点。
最后,来看校本管理。校本管理也不是对原先学校管理模式的全盘否认,而是更加突出以学校为中心的管理,把教育的责任和权利更多地转交到学校层面,放手让校长实施因地制宜的管理,并且要求在制度上支持这一管理形式。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校本管理业已如火如荼地开展了,并已取得了有益的经验。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肯维尔博士和史平斯曾探讨了实施校本管理领导者所需的“变革式领导”。另外,双向式的教师考核制度既能促进教师个人的成长,也能推动学校本身的发展,它将推动“校本管理”的改革。[4]
在新世纪到来的今天,校本已成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走向。关注校本,探讨校本,进而实施校本,正是今天教育理论界和实践界需要共同努力去做的重要事情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