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益的启示
(1)提高教师素质从改变教师课堂互动行为做起。从教书育人的角度看,教师互动行为的研究为教师素质的改变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关于教师素质通常的议论是教师缺少什么素质,理想的教师应该如何,如有学者撰文说理想的教师,应该是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应该是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应该是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应该是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注:朱永新:《理想的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教师博览》,2001年第5期。)……确实,教师需要这些素质,但是这些素质不容易把握,这些素质如何与课堂教学的每一个微观的行为联系起来呢?教师互动风格的研究为我们找到了这二者之间的关系。教师不是告诉自己应该如何,而是着眼于改变自己教学行为中的每一个细小的环节,所有这些细小环节的改变最终会促进教师的教学技能的深刻变化并且会促成教师的人格成长,而且也肯定地会带来学生的学业成绩的提高和人格的健康成长。
(2)教师互动行为是教育改革的另外一种思路。当前正值国家课程改革,研究者对教育改革的建议历来有两种基本的思路,一是改革教材内容和教材结构,二是改革教学方法。前者如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的观点,后者如程序性教学,指导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等。对教学方法的建议并不直接来自对教师的研究,而是来自对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和实质的研究,但是作为教学的实施者,教师仍然受到了众多教育研究者的关注,而每一种对教师的研究的发现都会深化人们对教师教学的认识。笔者认为,在进行课程改革的同时需要配套地加强对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教师互动行为是一种教学方法之外但又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能力,使用QTI可以为教师培训提供有益的指导。
(二)明显的不足(www.xing528.com)
(1)研究结果应用的问题。Wubbels等人一开始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东西,“我们的目标在于改进教师教育,所以我们关心的是教师行为而不是影响新教师的互动行为的其他因素,如学校组织管理问题或教师负担过重等。”(注:Wubbles,T.等(1993).Doyouknowwhatyoulike?Interper-sonalrelationshipsineducation London:TheFalmerPress.)从研究的角度来说,为了使研究得以进行,这样的考虑是必要的,可是,课堂中教师的互动行为并不是发生在真空中的东西,它和其他的许多因素联系在一起,如果教师消极的课堂互动是因为教师负担太重而不喜爱教师工作的话,那么研究者的建议必然会失效。看来,还需要更多的人来关注教师才能使现有研究结果更加广泛地应用。
(2)理论上存在的问题。对教师互动行为少量的纵向研究表明了教师互动风格的稳定性。Brekelmans等(1993)发现教师的支配行为在他们教育生涯的头十年中逐渐加强此后就十分稳定,而合作行为在整个的教育生涯中都没有什么变化(注:Wubbles,T.等(1993).Doyouknowwhatyoulike?Interpersonalrelationshipsineducation London:The-Falmer Press.)。这个研究可能十分有意义,就是我们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干预教师的互动风格。江光荣则认为QTI测量的是类似于人格的一种稳定的特征而且作了很有说服力的说明,即QTI来自于人格测量模型(注:江光荣:《班级环境及其与教师风格和学生发展之关系》,2000年博士论文,未公开发表。)。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格是很难被改变的,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我们对教师互动风格的干预或者教师对自己课堂教学行为的反思又会在多大程度上取得成效呢?另外,从道理上讲,改变一个具体的行为并不算太难,但是现有的研究表明教师互动风格似乎是一种稳定的特征,那我们改变的是什么呢?这个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教师互动行为的研究最初来自对新教师的关注,也就是说,他们所说的问题大多数是新教师的问题,而不是有经验的教师的问题。看来Wubbels等人的研究解决了他们研究的最初目的,即运用于新教师的培训,但是无论从实践还是理论上讲,教师互动行为都需要进一步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