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关货币政策冲击效应理论基础的问题研究核心在于厘清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并以此形成演绎逻辑的理论体系。其中以考察企业在不确定信贷市场中最优行为选择的金融加速器效应尤为引人注目。具体而言,金融加速器效应的发生分为两个环节。
有关货币政策冲击效应理论基础的问题研究核心在于厘清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并以此形成演绎逻辑的理论体系。理论界对该问题的研究虽不断扩展,从早期单一的利率渠道逐步发展到后来资产价格渠道,汇率渠道相综合,但受到莫迪利安尼-米勒(MM)定理的影响,在信息经济学出现前绝大部分文献均是基于宏观经济各系统的总量分析,对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描述得过于简化,很少将目光聚集于企业层面的微观行为本身,即企业自身的资产结构,总体而言缺乏理论的深度。
直至20世纪70年代以价格黏性等元素为表现的新凯恩斯主义出现,经济学家对货币政策冲击效应的思考不再满足于宏观总量间的回归检验或是数据生成过程,而是以原凯恩斯体系的诸多缺陷为突破口,重新审视宏观经济系统运行的各个微观环节,发掘其背后的微观经济学要义,并予以综合重新融入宏观经济学的框架。
其中以考察企业在不确定信贷市场中最优行为选择的金融加速器效应尤为引人注目。该理论不仅以微观层面企业资产负债表为视角详细推演出其局部均衡的实现过程,而且在宏观上以金融加速器效应为中间纽带将货币政策冲击为代表的外生冲击与宏观经济波动联系起来,体现出极强的现实解释力。(www.xing528.com)
图5.1 金融加速器效应传导机制
金融加速器效应,又称资产负债表渠道理论,最早由伯南克等人在1994年提出,是建立于价格黏性、信息不对称、委托-代理等新凯恩斯元素基础上,运用数理经济学的研究工具详细考察了企业微观决策行为以及所产生宏观效应。具体而言,金融加速器效应的发生分为两个环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