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园大班管理及幼儿参观小学活动方案

幼儿园大班管理及幼儿参观小学活动方案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大班幼儿的发展特点大班幼儿处于学前晚期,是幼儿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转折阶段。大班幼儿的大脑发育已接近成人水平。在幼儿园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个人需求,在小学不被重视,孩子必须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融入集体,他们以往的感性将逐渐被理性和规则所控制。这样的做法,违背了幼儿园大班的教学规律,很有可能适得其反,不利于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向往。探究活动制定一个组织幼儿园大班参观附近小学的活动方案。

幼儿园大班管理及幼儿参观小学活动方案

(一)大班幼儿的发展特点

大班幼儿处于学前晚期,是幼儿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转折阶段。幼儿的游戏水平、学习能力都显著提高,初步表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

1.生理发展特点

大班幼儿的身体素质较中班、小班幼儿有了质的飞跃。他们的身体稳速发育,骨骼的骨化程度较强,可塑性强。大班幼儿开始进入换牙期,各器官的发育有所增强,但免疫功能还是不太成熟。大动作的发展有了明显进步,运动技能、速度、力度、灵活性、耐力等都进步明显。大班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能力也在增强,眼手协调能力增强。大班幼儿的大脑发育已接近成人水平。他们的兴奋性增强,睡眠时间减少,活动时间延长,自控能力增强;神经反射功能逐渐完善,第二信号系统开始发育。

2.心理发展特点

语言的发展。大班幼儿基本能掌握本民族语言,词汇量迅速增长,口语表达能力有较大提高,能用长句完整复述故事,语法结构已形成。

抽象思维能力萌发。数学概念发展较快,对事物因果关系、包容关系、类别关系等的认知分辨开始形成。对左右、整体与部分、数量守恒等概念有正确的认识。能对事物进行分类。对观察的事物进行逻辑推理。

心理活动向有意性发展。大班幼儿的活动已具有一定的目的性,且活动中能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初步的调控。同时,大班幼儿已具备为了活动做计划的能力。

自我意识逐渐发展。大班幼儿在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幼儿开始对自己进行多元评价,能看到自己的优点或不足,逐渐树立起自尊心和自信心等。

情绪情感不断发展。大班幼儿的情绪体验日益丰富,他们有了较为稳定的是非感、集体感、友谊感、责任感。他们总是很认真地完成成人布置的任务。

社会交往能力提高。大班幼儿越来越喜欢与人交往。在交往中,游戏的社会化程度大大增强,与同伴合作的意识和能力也在增强。在活动中,幼儿会与同伴开展讨论、进行分工,还会主动向同伴学习,寻求帮助。

(二)大班幼儿的日常管理

1.生活常规教育

大班幼儿在中班基础上,继续保持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等生活习惯;在日常生活中,还应具备良好的交往习惯、学习习惯、安全习惯等。同时,由于大班幼儿面临着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任务,因此,在日常生活管理方面,教师应在作息时间、活动安排上逐渐接近小学的安排,以使幼儿能够逐渐适应小学的生活(见表6-6)。

表6-6 大班幼儿园生活常规教育

2.教育常规管理

按照“幼小科学衔接,去小学化”的原则做好幼小衔接的教育常规管理,是幼儿园大班日常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见表6-7)。

表6-7 大班幼儿园教育常规管理

续表

知识拓展(www.xing528.com)

德国哈克教授根据观察和研究指出,处于幼儿园和小学衔接阶段的儿童通常存在断层问题,主要包括:

关系人的断层。孩子进入小学后,必须离开“第二个母亲”——幼儿园教师,而去接受要求严格、学习期望高的小学教师,这让孩子倍感压力和负担。

学习方式的断层。小学正规的科学学习方式与幼儿园游戏学习、探索学习和发现学习的方式区别很大,给孩子的适应造成很大的困难。

行为规范的断层。在幼儿园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个人需求,在小学不被重视,孩子必须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融入集体,他们以往的感性将逐渐被理性和规则所控制。

社会结构的断层。孩子进入小学后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结交新同学,寻找自己在团体中的位置并为班级所认同。

期望水平的断层。进入小学后,家长和教师都会对孩子给予新的更高的期望和压力。

学习环境的断层。幼儿期自由、活泼、自发的学习环境转换成为学科学习、有作业、受教师支配的学习环境,孩子容易陷入不注意状态或学习障碍

(三)幼小衔接的误区及策略

1.幼小衔接的误区

幼小衔接就是小学化。一些家长认为,幼小衔接就是要让孩子提前学习小学的内容。在教学管理上,他们要求幼儿园完全按照小学的作息时间、教学形式,让幼儿完成相应的语文、数学等学科知识的学习。这样的做法,违背了幼儿园大班的教学规律,很有可能适得其反,不利于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向往。

幼小衔接的误区及策略

幼小衔接就是让孩子上学前班。学前班发展到今天,它的存在已变成正常学制教育中的一个“骨质增生”。但这个多余的东西现在被许多人看作“天使背上的翅膀”,以为这样的“多”总比“少”要好。这实在是个错误!近年,一些学前班在班级人数、教育内容、教育形式等方面已完全背离了国家设置学前班的初衷,学前班已变成了小学的翻版或小学的预备班,家长把孩子送到学前班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孩子提前一年学习小学的内容。这样的做法,减少了孩子游戏、户外活动的时间。即使在学前班学得很好,但进入小学后,孩子会因为学习内容都是提前学过的,反而不再认真学习,这不利于孩子后续的长期发展。

家长的幼小衔接观念不当。一些家长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教育观念和“破窗效应”的影响,重视孩子的短期学习成效而忽视孩子的终身学习发展,看重孩子对知识的掌握而忽略孩子的全面发展,认为别家的孩子提前学习了,我家的孩子不学,就亏了或是跟不上了。因此,在幼小衔接的问题上,他们偏向于对孩子进行超前训练,而缺乏对孩子在规则意识、任务意识、学习品质等方面的培养。

2.幼小衔接的策略

幼儿园层面。培养幼儿正确的入学动机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从激发和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专注力和持久性等方面入手,为孩子日后进行正规系统的学习打好基础;适当调整作息时间和学习时间,使幼儿的作息习惯逐渐向小学靠拢;在教学方法上,采取多种有效方法,引导幼儿能较长时间静心听教师讲课,促进幼儿的思维由直观向抽象过渡;加强幼儿的体育锻炼,培养幼儿健壮的体质,使其适应小学紧张的学习生活。

家长方面。协助幼儿园调整幼儿的生活规律,使其能适应小学的作息安排;激发幼儿上小学的兴趣和愿望,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根据自家孩子的情况,合理地制定学习目标,增强幼儿的学习自信心;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小学层面。小学也应主动开展幼小衔接工作。如邀请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参观小学;一年级新生的作息时间、学习形式尽量与幼儿园衔接;一年级新生的学习内容以熟悉校园、熟悉校园规则为主,不要一开学就布置大量的作业。

探究活动

制定一个组织幼儿园大班参观附近小学的活动方案。

【思维导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