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园教学管理的目的与有效措施

幼儿园教学管理的目的与有效措施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幼儿园教研工作管理的目的和措施幼儿园教研活动是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进步为目的,以幼儿园课程实施过程和教研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的教研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专业研究人员为合作伙伴,以园为本的实践性研究活动。最后,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使幼儿活动后有所收获等。

幼儿园教学管理的目的与有效措施

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开展是由教师来完成的,教师是承担和开展幼儿园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师风师德、专业素质、综合能力、教学水平和宽泛度等,直接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因而,在幼儿园教学管理中,首先要加强和提高幼儿园教师的教研能力、反思能力、环境创设能力,其次要加强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和执行力度,最后是要促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充满幸福感,热爱幼教事业。

(一)幼儿园教研工作管理的目的和措施

幼儿园教研活动是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进步为目的,以幼儿园课程实施过程和教研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的教研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专业研究人员为合作伙伴,以园为本的实践性研究活动。对幼儿园教研工作的深刻认识,有利于克服幼儿园教研目的不明、任务不清、内容偏颇的倾向,提高教研质量,促进幼儿园保教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幼儿园教研工作是推求、探索、寻找、解决保教实际工作问题的规律性活动,而不是就事论事的事务性活动。研究性是幼儿园教研工作的本质特征。

1.幼儿园开展教研活动的目的和内容

幼儿园开展教研活动的目的:一是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二是有利于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三是可以激发教师的敬业精神

幼儿园教研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组织教师开展业务学习;第二,组织教师开展交流活动;第三,实行集体备课制度;第四,及时研究教研实践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第五,开发编写教材,设计教学活动。

2.幼儿园教研工作管理的措施

建立教研制度,是幼儿园教研管理工作的核心要素,能保证教研活动得以正常开展。为保证教研活动不流于形式,不断提高幼儿园的教研工作水平,幼儿园必须建立操作性强的制度。教研制度中必须明确提出参加教研活动人员的职责和权利,同时对教研活动的内容、实际、经费等提出明确的要求。为了确保教研工作的质量,幼儿园还必须营造积极参与教研活动的氛围,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热情,必要时可采取一定的奖励措施。教研制度的制定要具体和有操作性,要结合各幼儿园具体实际来规定。教研制度的建立要体现原则性和客观性,具体体现在:一要提高效率,追求实效;二要符合幼儿园教研教学规律;三要注意广泛性和群众性;四要与幼儿园其他管理制度相一致。

知识链接

幼儿园园本教研的突出特点

作为幼儿园一种实践性研究,园本教研有以下突出特点:

1.研究内容来源于幼儿园保教实践

园本教研不是上级部门下达的命令,更不是上级部门布置的任务,而是幼儿园自身的保教实践,提出研究问题、围绕问题进行的探索。这些问题包括来自幼儿的问题、来自教师自身的问题等,这些问题是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现实存在的,可以作为幼儿园园本教研的对象。

2.教师是教研的主体

在园本教研中,教师是教研的主体。他们既是实践者,又是研究者;既是研究成果的创造者,又是研究成果的消费者和受益者。虽然教研过程中倡导专家和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但引领的目的是激发教师发挥主体性,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所以,园本教研的主体是参与问题研究的一线教师。

3.强调教师个人、同伴、专业人员的合作

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园本教研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三足鼎立,缺一不可。

自我反思是园本教研最基本的力量,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要素,因此被看作是开展园本教研的基础和前提。教师的自我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是反省、思考、探索、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它具有研究性质。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不断实践、反思、改进、再实践、再反思、再改进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同伴互助是教师同伴之间的对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与合作是园本教研的标志和灵魂。只停留在教师个体身上的研究,不能实现幼儿园整体教育能力的提升。

专业引领实质上是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是理论与实践的对话。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是园本教育具有深刻性和持续性的关键

从园本教研的内涵及形成、发展的过程来看,园本教研并不是与课堂研究相对的一种教研形式,而是一种制度或是一种理念,它强调“以园为本”的主旨。因此,只要是从幼儿园实践中来的,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目标及结果指向幼儿园发展的保教工作研究,都可以称为园本教研。

(二)幼儿园教学活动评价管理体系的目的和措施

幼儿园教学活动评价就是对照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活动及由这些活动所引起的变化进行的价值判断。教学活动评价的含义包括哪些内容呢?首先,教学是涉及教师与幼儿双边的活动过程,因此,教学活动评价中既要观察幼儿的活动,又要观察教师的表现。其次,教学是一种学习活动,本质上是学,而不是教。最后,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使幼儿活动后有所收获等。

1.幼儿园教学活动评价的目的

幼儿园教学活动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促进教师成长,从而了解教学活动对幼儿成长的意义、对教师成长的重要性。因此,如何提高幼儿教师专业理念和素质,如何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是对有效开展幼儿园教学活动评价至关重要的因素。

2.幼儿园教学活动评价的理念

第一,促进幼儿发展。首先是要按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确定的各项教学目标要求进行有序的教学,关注初浅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的达成,同时注意幼儿发展性目标的形成。其次是要认真研究教学策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性,鼓励幼儿进行探究,高效实现目标。

第二,促进教师成长。幼儿园教学评价要沿着促进教师成长的方向发展,评价的重点不在于鉴定教师的教学结果,而是诊断教师教学的问题,制定教师的个人发展目标,满足教师的个人发展要求。

第三,以幼儿的“学”评价教师的“教”。幼儿园的评价要真正以幼儿发展为本。强调以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来评价教学质量,以幼儿认知、思维、情感、态度、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程度来评价教师教学质量。

第四,体现发展的教育评价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因此,可以看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倡导的是发展性的教育评价观,因而要求幼儿园从根本上在实践中逐步构建促进幼儿发展与教师成长的发展性教育评价体系。

3.幼儿园教学活动评价体系建立的目的

评价是教育活动发展的重要环节。教育活动从制定目标、选择教育内容,到活动的设计以及计划的实施,其教育效果如何,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是否促进儿童的发展,均需客观地进行评价。因此,幼儿园建立评价体系的目的在于:

①有利于加强幼儿园管理。教育活动评价是对教育工作的有效监督。它对办好幼儿园、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具有指导性和指令性作用,有助于促进幼儿园的各项管理走向规范化和科学化。

②有利于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教育评价的过程就是对全体教职工的工作成效、业务水平、敬业精神和工作能力的评价。通过自我评估以及专家和社会的评价,教职工的工作得到了公正、客观的质量判断。通过寻找目标与现状的差距,可进一步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激励他们更加勤奋学习,转变教育观念,努力工作,做出更大的成绩。

③有利于促进学前儿童的发展。对幼儿园教育活动进行评价,可以了解教育活动的目标、计划、内容、过程、方法以及环境、设备、材料等是否适合学前儿童的发展水平,是否能促进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可以观察学前儿童的兴趣、能力、智力、道德行为、情感和态度,了解学前儿童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经常对照评价标准进行分析,发现不足,交流经验,不断改进教育活动中的不足,激发学前儿童的活动动机和参与教育活动的兴趣、信心,激励学前儿童继续学习,从而在教育活动中取得更大进步。

4.幼儿园教学活动评价管理体系的实施途径

①科学组建教学评价团队。教学评价团队主要负责建立既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法规性文件要求和原则,又符合本地幼儿园实际需要的具体可操作的目标。同时还要定期开展教学评价工作,促进幼儿园教学活动水平的不断提升。

②制订教学活动评价团队的学习制度。定期考评团队成员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水平提升情况,定期上交各种学习材料和学习成果,通过考评等级量化团队成员的学习积分,实行学分转化制度,纳入工作业绩的范围给予一定的奖励。

③定期开展幼儿园内课赛活动或其他教学活动,以赛促学。教学评价工作要公开公正公平,通过评价真正激发教师的教学比赛热情和学习积极性,为提高幼儿园教学质量起到推动作用。

(三)幼儿园教师团队优化的目的和内容

幼儿园领导要注重教师素质的优化组建,建立一支师德师风高尚的教师团队。同时,还要从多角度引导教师改进教学策略和方法,根据幼儿需要和幼儿园实际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对教师教学水平提出科学合理的质量标准。

1.幼儿园教师团队优化的目的

叶澜教授认为,未来教授的专业素养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对人类的热爱和博大的胸怀,对学生成长的关怀和敬业奉献的崇高精神,良好的文化素养,复合的知识结构,在富有时代精神科学性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育能力和研究能力,在实践中凝结生成的教育智慧,这就是我们期望的未来教师的理想风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获得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根据众多学者对教师角色的期望和我国学前教育的特点以及我国学前教育相关法规性文件精神,幼儿园教师的角色主要有五种,即生活的照顾者、行为观察者、课程建构者、活动指导者、资源整合者。

因此,优化幼儿园教师团队的目的是促使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使幼儿教师能够扮演好幼儿的生活指导者、行为观察者、课程建构者、活动指导者和资源整合者的角色,使学前儿童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经验的连续不断增长,能够拥有幸福快乐的童年生活。

2.幼儿园教师团队优化的措施

(1)营造良好人文环境,制定教师优化评价目标。

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幼儿园提供适宜的条件,采用多种渠道方式,鼓励教师加强专业学习,力争优化教师团队,提高教师综合素质,达到以下教学标准。

第一,教师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要适宜。教师对活动内容的展示、讲述、分析解释的适宜性不是以占有时间衡量的,而是以是否到位来衡量的,即是否有利于幼儿进一步的学习、游戏和在活动中促进幼儿的思考。

第二,教师教学策略要有适宜性。教师对特定的教学问题情境,尤其是面对幼儿的学习状况所采用的激励、指导、传授、帮助、启发等具体策略是否合理,都是针对特定的幼儿和特定的问题情境而言的。

第三,教师对幼儿的关注度要到位。对幼儿在生活中的状况的关注,具体包括对幼儿的现实需要、兴趣、活动投入度、遇到的具体问题等方面的关注。衡量教师对幼儿关注程度的主要标准是对活动过程中幼儿出现的一些重要事项是否注意,并采取有效解决策略。

第四,教师的总结评价要适宜。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及活动结束后,根据需要开展适当的评价。教师的评价可以针对个别幼儿,也可以针对小组或全班幼儿;可专门评价,也可在情境中评价。但评价一定要从需要出发,不能流于形式,或为评价而评价。评价应注重过程中、情境中的评价。

(2)改变观念,变革团队关系。

变革幼儿园传统的师幼关系、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努力在各种挫折和困难中探索优质幼儿园教师团队关系,用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来转变自己的观点,实现幼儿园团队关系如师幼关系等从“我与它”到“我与你”关系的根本转变,使幼儿园教师在审视与反思已有教育观念的基础上,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与现代儿童观相适应的现代教育观念。(3)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育教学技能。

在幼儿园教学管理中,要以规范化和本土化相结合的原则,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要主动积极吸收先进发达地区幼儿园的先进管理知识和理念,要以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各种政策和法规性文件为依据和学习指南,努力研究当地具体实际,有针对性地学习借鉴中外优质幼儿园的教学管理经验和实施策略及方法,激励教学团队打造适合本园实际的特色教学团队,探究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各种科学合理的多样化教学方式和策略,不断凸显园本特色的各类主题活动和家园合作活动,促使幼儿园的教学管理能朝着规范、标准、典型和本土化的方向发展。比如,通过让教师参加各种专业化培训、进行继续教育、提升学历、参与到规范化的幼教专业研究团体、开展园本培训、参加园所之间的互动交流、参加园内外听评课、开展教育教学研讨活动、成立专业研究团队等多种渠道,加强师资培训。

知识链接

幼儿园教育活动方法设计技能

以幼儿教师引导探究的方法为例,来了解幼儿园部分探究方法的具体操作。

一、情境法

情境法是指教师根据活动的需要为幼儿创设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使之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引发相应的情感和态度,促进幼儿学习的教学方法。

使用情境法的技能要点:

(1)创设的情境应具有新异性,能引发幼儿的新奇感。一段录像能将幼儿带入奇妙的植物世界,一幅大型的森林背景投影图能将幼儿带入动物世界……日益先进的现代教学技术设备和教学技术手段丰富了教师创设情境的形式。

(2)创设的情境要实用。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应与活动目标相一致,设计要合情合理,要避免牵强附会的情境设计。

(3)创设的情境。创设的情境应能增加幼儿的体验,丰富他们的感受,激发起他们的想象,提高他们活动的兴趣,不能为了表面热闹而设计情境。

(4)启发讲解。教师要根据需要做启发讲解、点拨总结,以帮助幼儿将获得的感性经验进行概括、提取。

(5)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在情境中给幼儿充分表达、表现的机会和交往的机会,使他们成为活动的主体。

二、尝试法

尝试法是指由教师设置一个情境,让幼儿对某一学习任务经过几次错误的尝试后找到正确答案的教学方法。尝试法一般分为四个步骤:设置情境—尝试练习—探索讨论—讲解指导。

尝试法能充分发挥幼儿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一开始就要求幼儿进行尝试练习,把幼儿推到主动的地位。在尝试练习中遇到困难,幼儿便会主动地自主探索或寻找教师的帮助,使学习成为幼儿自身的需要。

使用尝试法的技能要点:

(1)教师应鼓励幼儿尝试。

(2)教师应正确对待幼儿在尝试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错误。根据尝试教学的“先尝试学习,再相应引导”的理论依据,在尝试练习过程中,幼儿必然会遇到一些困难,产生一些错误。犯错误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教师此时的责任不是立刻指明,剥夺孩子犯错误的机会,而是应帮助其切实地体会到这种错误的过程,这样比直接说明的教学效果要更好。对幼儿来说,重要的不是正确的结果,而是走向正确的过程,这个过程才是最有价值的。因此,教师良好的引导会给幼儿有力的支持。

知识拓展

幼儿园保教实训及管理要领

一、幼儿园保育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一)幼儿园晨检的意义

日常工作中,晨检主要涉及的工作是:向家长咨询婴幼儿在家的饮食睡眠和大小便情况有无异常;触摸额头、下颌初步了解幼儿是否有发热情况;观察幼儿的腮腺、扁桃体;观察幼儿的口腔,了解幼儿的喉咙是否红肿以及是否有水疱、红疹等;观察幼儿的精神面貌、眼结膜、皮肤等是否有异常;检查婴幼儿的口袋是否有异物,并及时予以处理。

幼儿园保教实训及管理要领

晨检是为了排除幼儿身体发展中的安全隐患,从而对婴幼儿的疾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但在许多人看来,晨检不过是个形式,无非是几声问候,似乎人人都会做。其实不然,它绝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形式,而是一项对于幼儿的生理、心理健康有着重要意义的工作。婴幼儿期的身体健康能为人的一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必须加强对幼儿身体发展情况以及疾病的监测,以更好地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发展。晨检的意义主要体现为:

1.晨检是对幼儿身体健康进行保障

毫无疑问,晨检最初最主要的意义就是对幼儿的身体健康和对幼儿是否参加该日活动进行检查,不仅为幼儿自身提供保障,同时也为其他幼儿的健康做一个保证。例如在“非典”时期,晨检就是幼儿园每日最重要的事情,严格地执行晨检使孩子们的发病率得到有效控制。对于晨检工作来说,不仅保健医生要做,教师和保育员都应积极参与其中。每天都要进行晨检,而且应该根据传染病的发病季节进行晨检。例如春季是手足口病的多发季节,幼教工作者在这期间就应侧重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此外,婴幼儿入园以后,保育员在对婴幼儿进行日常保育的过程中应随时观察婴幼儿有无异常情况,若有异常情况应及时与医务人员联系,并做好观察记录。

2.晨检可以阻止陌生人或不安全的物品进入幼儿园

幼儿园是孩子的乐园,是一个纯净而圣洁的天地,孩子们在幼儿园里开心地游戏和成长。幼儿园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保证他们的安全,尤其是独生子女,安全问题更是头等重要的事情。每一天的晨检可以保证幼儿园里没有陌生人进入和停留,可以防止小朋友走失。同时晨检中也能检查出幼儿是否随身携带危险品(尖锐的玩具或物件),从而采取及时的保育措施,充分保证幼儿的安全。

3.晨检是家园沟通的重要平台

晨检是家园沟通的一个重要时机,它是每天都必须进行的,并且是全园幼儿都要参与的。在这一时间段,家长和幼儿园老师可以对幼儿的健康问题进行交流,也可以针对孩子在园在家表现进行一些交流,这不仅是对幼儿身体健康的关心,更多的是拉近幼儿园与家长的距离。在晨检的时候,家长们都会很乐意和老师说孩子的事情,这也让老师对幼儿了解更多,有效地实现家园沟通。保育员与保健医生要做好家长的工作,在晨间检查时应及时与家长沟通,询问幼儿在家的饮食、睡眠、行为习惯,并向家长宣传一些育儿、卫生、营养方面的知识,以此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家长心中对幼儿园的信任度。

(二)科学合理地组织幼儿进餐,培养健康习惯

1.洗手、清洁消毒饭桌、分发饭菜

进餐前,保育员应先洗清双手,并清洁消毒饭桌,然后再指导中、大班的幼儿帮助分发餐具,端盛好的饭菜。夏天分好饭菜等幼儿进食,冬天准备温度适宜的热饭、热菜、热汤,并做到随分随吃,注意饭、菜、汤的保暖。另外,要教育幼儿饭前洗手,饭后漱口,要求幼儿在盥洗室做到不拥挤、不打闹、不玩水,认真清洗。

教师在给幼儿分发饭菜时,应秉持公平对待、少添多盛、及时适时的原则,安全、合理地将饭菜分别盛入碗和盘子中。

若条件有限制的幼儿园,也可只用碗,将饭菜都直接盛入碗中。米饭不要盛太满,最多到饭碗2/3处即可,以便幼儿用餐。在盛饭菜时,注意将汤和饭菜分开,切勿将汤直接泡入饭里,这种吃法不健康。若当日菜品中有鱼、虾等食物,教师应事先做好清理工作,以防鱼骨、虾壳等对幼儿造成伤害。为幼儿添加饭菜时,要注意从幼儿的侧面进行添加,以防幼儿被烫伤。

2.要营造愉快进餐的环境

进餐前应保证进餐环境卫生、健康,并使幼儿心情愉快、礼貌进餐。可以适当地放一些优美动听、轻松悠扬的音乐,营造愉快的气氛。进餐过程中,严禁训斥幼儿,保证幼儿情绪愉快,专心进餐。培养幼儿礼貌进餐行为:不大声喧哗;不让餐具碰撞发出过大的响声,不敲碗筷;正确使用餐具,不用手抓饭;用餐后餐具物归原处。

3.进餐时间安排

每天按时开饭,每餐进餐时间不少于30分钟。要培养幼儿不挑食、不偏食的习惯,细嚼慢咽地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养成定时定量、专心进餐的习惯。保育老师要检查幼儿是否咽下最后一口饭菜,再让幼儿离开餐桌。可以教育大班的幼儿自己将用后的餐具放回原处,再进行漱口、洗脸。

4.进餐中巡视

对不同情况的幼儿可分别采取相应的保育措施。对胃口小的幼儿采用少盛再添的办法鼓励他多吃一点;对挑食的幼儿,开始时候只要他尝一口,让他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对新入园和病后的幼儿可相应减少进食量,并给予照顾;对于拒食的幼儿不可强行硬塞,要针对其原因找寻相应的对策。当幼儿吃带骨、带刺的食物时,更应密切观察,进行必要的指导、帮助,避免骨、刺卡入喉咙。对有不正确进餐姿势的幼儿要及时给予提醒并纠正。

5.餐前配合教师组织活动

餐前配合教师组织活动,保育员负责清洁、消毒桌面,分发饭菜。教师组织幼儿洗手。进餐前洗手应分组进行,避免拥挤,最好让体弱及吃饭慢的幼儿先洗手、先吃饭。餐前可由老师或幼儿事先到营养室去了解当天菜谱的名称和食物的品种,在开饭前进行午餐报告会。

6.根据幼儿年龄培养进餐能力和良好的饮食习惯

在幼儿园,保育老师可以培养3岁以上的幼儿专心吃饭,饭菜入口后细嚼慢咽,嘴里不含饭,饭后主动放好餐具,用毛巾擦嘴;培养2.5—3岁的幼儿独立进餐,坐姿正确,合理使用餐具,较好地完成进餐全过程;培养4岁以上的幼儿帮助分发餐具,将盛好的饭菜端到餐桌上。

(三)培养幼儿正确姿势

幼儿的健康成长,首先就需要日常生活中的坐、站、行有正确的姿势。人们常常说的“坐如钟,站如松”就是对正确姿势的形象描述。人的姿势是在成长中形成的,不是天生的,而整个学前阶段的教育对于幼儿行为的正确姿势形成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幼儿园,保育老师要对此高度重视,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给幼儿以良好的影响,并随时提醒幼儿保持正确的姿势,及时纠正幼儿的不良姿势,保证其身心健康的发展。各种姿势的具体要求是:

坐姿:头端正,脚放平,身体直立、稳定不乱晃。

站姿:两肩保持水平,双臂自然下垂,上体保持正直,两脚自然分开,整个身体挺拔、向上。

走姿:上体正直,双手在行进过程中自然地摆动,上、下肢动作协调,步伐均匀,有精神。

跑姿:上体稍向前倾,两手握拳,屈肘在体侧,能随身体的运动自然地前后摆动,跑步时用前脚掌着地,步伐均匀。

读写姿势:端坐于桌前,身体离桌子一拳远,眼睛离书本一尺远,书写时,一只手握在离笔端半寸左右的距离上,另一只手自然地扶着书本。

(四)室外活动场地、材料的准备与收拾整理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1.确保安全第一(www.xing528.com)

①幼儿都非常喜欢户外活动,他们进行户外活动时总是比较兴奋,全身心地投入。因此,保育员事先应对场地和设备进行初步的安全检查,一定要认真、仔细,消除一切不安全的因素。如孩子们在户外活动时使用的铁制玩具,事先一定要擦拭,检查其接口处是否牢固,确保不会有松动的螺丝划伤孩子的小手。

②采取保护措施,消除安全隐患。由于幼儿在进行户外活动时很兴奋,常常会做出一些危险的动作,因此,保育员要协助教师组织好幼儿的活动,活动中的保护性措施一定要周全,注意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消除各种安全隐患。

2.协助教师设计和布置活动场地,能根据活动的要求做好物质材料的准备工作

户外活动需要大量的物质材料,有些是本班配备的,有些是幼儿园公共设施和材料,需要与其他班共用。在活动前保育员要根据教育活动目标和活动的需要,协助老师做好这方面的准备工作,如摆放器械,检查材料和器材的安全性,与其他班进行协调等。

3.检查幼儿服装和鞋帽

根据天气情况随时提醒、帮助幼儿增减衣服。

4.重视通风

在幼儿进行户外活动时,保育员要为班里开窗通风。

5.及时整理

活动结束后,保育员要帮助幼儿整理好衣服和玩具、材料。其余工作内容和程序,同室内活动的收拾、整理工作相同。

6.保育员配合教师共同开展活动

保育员要细致照看体弱儿,配合教师共同组织活动,必要时担任一定的角色,使幼儿的室外活动能够安全、有序地开展。

二、推动和保障幼儿园课程实施的管理制度建设

(一)幼儿园课程管理制度建设的意义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规章制度是园所的基本活动准则。它能够使园所和教师形成良好的秩序感,是保障园所有序运行的基础,更是园长领导力发挥的重要保障。完善好各项制度能让身处幼儿园的每位教职工都明确自己该做什么,每项工作如何开展。幼儿园各项工作都需要制度的支持,课程实施同样如此。强有力配套的制度,明确规定了制度内相关工作内容、工作流程,能保证课程实施落到实处。在课程实施的具体过程中,需要建立相关制度,实现制度约束和规范各项工作的目的,而且制度的确立与保障可以使园长腾出更多的精力深入教育第一线指导课程实施工作。

(二)推动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制度举例

1.备课制度

(1)教师每日备课时间:

上午:9:30—11:00

下午:3:00—4:00(助教教师每周二下午)

(2)教师备课内容:

准备教学计划、准备教具、制作教学内容、准备教学书籍。

(3)备课要求:

①教师按时参加备课,要认真做到“四备”,即备教材、备教法、备教具学具、备幼儿发展水平差异,确保教育教学质量。

②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熟悉教材对所教年龄班的要求;了解教材内在联系;依据教材内容、幼儿实际认知规律和发展水平,确定教学目标和要求,掌握重点和难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选择内容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认知规律,注重趣味性、活动性、综合性。

③教案要分细节写,写明活动内容、活动目标、活动重点和难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小结。要对幼儿在情感、态度、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发展目标进行描述,重点创设幼儿学习过程的活动情境,活动情境应体现教师活动和幼儿活动的全过程。精心设计好带有启发性、整体性的提问,促进幼儿个性发展。

④教师要独立思考,不生搬硬套,不照本抄袭教参和其他备课资料。教案书写应整洁清晰,语句通顺,层次清楚,格式规范。

⑤教案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加强集体研究。每周集体讨论一次,集体备课采取说课的方式进行。根据集体备课的中心议题,由主备课人进行说课,内容包括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达成教学目标的设计思路、教学内容、教法、学法、重点、难点等,统一教学思想,统一要求,统一质量考核。

⑥ 提倡教师写活动反思,每次教学活动后及时总结分析成功与失败之处,并提出改进意见。

⑦ 提前备课,年轻教师必须写详案,新教师按一日生活流程写详案。

⑧ 根据教学内容,认真准备教具,做到每个教育活动都有教具,每个幼儿都有参与、有作品,幼儿能在与材料的互动中进行体验式、操作式学习。

⑨ 鼓励教师自制教具,将质量较好的自制教具收编入资料室,丰富资料内容。

⑩ 资料人员将收集的资料进行登记统计,学期末将进行公示。对教师使用教具情况在学期末也进行统计,并公示。

2.课程管理制度

对幼儿园实施与开发的课程进行价值判断,发挥评价的反馈调节功能,促进课程设计和课程实施的有机结合,不断提升课程领导及实施的质量。

①园长引领实施。由园长组织各层人员对幼儿园的课程实施情况进行分析,在广泛借鉴课程资源的基础上制定符合本园实际、体现办园特色、具有可操作性的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并以多种方式组织全园教工学习、理解、达成共识,成为引领全园教工有效开展课程实施的具体指南。

②找出问题,及时调整。园长组织相关人员定期对幼儿园施行的课程进行分析评估与监控,鼓励教师、教研组在日常反思的基础上,诊断、发现幼儿园课程设置与实施中的不足,及时反馈,针对问题寻找改进对策,对不合理的课程内容及时进行调整。

③根据实际,合理推进。根据幼儿园空间资源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各年龄段幼儿活动作息,在一日生活中合理地实施与推进课程。

④建构共享资源。在广泛实践的基础上,构建园内共享的多媒体资源库、课程素材库、优质活动资源库,提供帮助教师开展各类活动的多种课程资源。

⑤体现活动的层次性和有效性。教师在制定一日活动各环节的课程时要体现层次性和弹性,活动形式和环境具有选择性,使幼儿多方面发展需要获得满足,产生活动的积极性,体现各类活动实施的有效性。

⑥ 及时调控。随时关注各年龄段、各班级的课程实施内容,对不适宜的课程内容进行及时的调控。

⑦ 搭建交流平台。园长带头搭建教师开展课程实施信息交流的平台,以实现优秀经验的分享、共性问题的剖析、不同层次教师的发展。

⑧ 定期听课。保教主任每周听课,依据当前的研究重点了解不同层面教师实践中的问题与需求,课后向执教者当面反馈,并做好听课笔记。

⑨ 强化课程诊断功能。强化课程实施评价的诊断功能,建立教师实践中反思、自主提高的评价方式,体现教师的自主地位,逐渐形成“自我认识、自我监测、自我发展”的机制,使评价工作成为促进幼儿园保教质量不断提高的有效平台。

⑩ 重视家长反馈。收集来自家长的信息,并请有关专家对课程实施后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估,使幼儿园课程日臻完善,形成课程不断革新和更新的机制。

3.园本教研工作制度

①园长为园本教研的第一人。负责组建园本教研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统筹协调教研工作中的问题,将“园本教研”纳入幼儿园整体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之中。加强园本教研工作的检查与指导,定期参加教研组活动,组织班子成员进行专项研究,提高研究的实效性,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园长对整体教研活动要起到方向引领以及帮助教师进行提炼提升的作用。

②保教主任负责园本教研组织工作。保教主任负责园本教研组织工作,围绕保教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有计划、有目的、有实效地指导教研组深入开展教研活动。指导教研组长具体设计、组织教研活动,定期对园本教研工作质量进行归纳、总结和评估,促进教研活动质量的提升。

③教研组长协助保教主任组织开展幼儿园园本教研活动,依据幼儿园实际情况制订园本教研计划,有目的、有计划地落实教研组工作计划。

④开展教研活动。每学期组织教研活动不少于8次,全体教师参加。

⑤制定个人研究专题。每学期教师根据本班幼儿特点和实际水平,制定个人研究专题,并积极开展教育实践,期末有专题总结或论文。

⑥ 布置工作。每次教研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进行有针对性的理论学习,积极研讨,并布置下次的工作、研讨内容。

⑦ 按时参加教研活动,做好记录。教师要按时参加活动,在活动中认真进行理论学习,仔细做好学校记录。在讨论中,根据自己的实践效果、存在的问题或自己的疑惑,积极发表意见,共同营造民主、开放、合作、创新的研讨氛围。

⑧ 加强修养,提高素养。依托教研带领教师不断进行专业理论的学习,加强自身修养,提高专业素养。做好对研究成果的阶段性总结。

⑨ 努力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探索园本教研的多种形式,如活动现场研讨、教师论坛、教师反思论坛、活动案例分析、观点辩论、同课异构、叙事研究等,提高教师参与园本教研的积极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的提升。

⑩ 重视档案管理。及时收集、整理教研活动内容的各种研究资料,如录像、照片、教案、图片、学习资料计划、总结等,保证档案资料的完整及质量。

⑪ 教研活动要做到立足园所问题开展研究,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确保教研实效。

4.园本培训制度

①园长为第一责任人。教师培训以园长为第一责任人,园本培训在以继教干部、保教主任、科研主任为共同体的园本培训领导小组统一安排和协调下开展。

②制定园本培训计划。依据幼儿园实际情况,制定园本培训计划,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教师培训活动。

③多种培训方式相结合。通过课题研究、教研活动、案例分析、网络学习、师带徒等多种培训方式,结合园本实际,采取讲授、讨论、实践、观摩、交流、比赛、考查等多种形式,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实践相结合、教师“自学”与“互学”相结合。着力于以“课例”为载体的研究型培训,以“学”为着眼点的学习型培训。

④定期进行业务学习。经常开展研究讲座培训,通过学习教育教学、卫生保健、教养、学前教育研究、国内外教育动态、各种相关杂志刊物等进行教师培训。定期开展交流研讨,及时让教师进行园本培训效果及实效性作用等方面的交流反馈。

⑤重视培训记录。园本培训活动要有文字记录,包括:培训计划、总结、方案、过程记录。

⑥ 遵守纪律。教师按时参与园本培训的相关活动,不得迟到和早退,更不准无故缺席。

⑦ 学习反馈。凡是外出学习、听课、参加活动的教师,回园后及时做到信息反馈。

⑧ 按时完成培训作业。在培训活动中认真进行学习,仔细做好学习记录,按时完成作业。

⑨ 创建学习型组织。园本培训中,根据自己的实践效果、存在的问题或自己的疑惑,积极发表意见、参与讨论,共同营造民主、开放、合作、创新的培训文化氛围,创建学习型组织。

⑩ 加强自身修养。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活动认真参与,工作耐心对待,做到不断学习创新,与时俱进。

⑪ 补齐学习作业。教师因个人原因不能按时参加活动时,必须在事后补齐学习笔记、作业。

⑫ 培训条件准备充分。后勤为园本培训提供场地、材料等必要条件,确保教师培训工作的开展。

⑬ 所有教师都要有记录。所有教师都要有文字记录,包括:培训计划、总结、方案、过程记录等。

⑭ 保证培训档案资料的完整及质量。每学期由保教主任、教研组长负责记录教师出勤情况和相关培训、学历进修等,及时做好园本培训活动内容的各种资料的收集、整理,如录像、照片、教案、图片、学习资料、计划、总结等的整理工作,保证档案资料的完整及质量。

⑮ 学期末的继教归类。每学期末由继教干部、资料员将教师的培训材料和教师继教学分进行统计、整理、分类、归类。

⑯ 严格档案借阅制度。所有归档材料登记入册,借阅需经相关人员批准,手续齐全。

⑰ 归档资源共享。所有归档材料,均作为园所共享资源,为教师专业化成长提供支持。

5.教育科研制度

①园长、科研主任、保教主任积极参与科研活动,与科研组长组成科研核心小组,对园内科研起到支持、指导的作用。科研领导小组围绕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开展研究,所进行的研究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前瞻性。

②科研管理人员认真组织课题研讨,每学期组织开展科研活动不少于6次,并填写活动纪实。

③课堂实验人员要认真研究实施课题计划,并及时上交研讨课教案、课题阶段小结等纪实材料。

④课题实验人员要积极参加市、区、园组织的研讨活动,在活动中认真进行理论学习,仔细做好学校记录。在讨论中,根据自己的实践效果、存在的问题或自己的疑惑,积极发表意见。不得迟到早退,有事请假。

⑤努力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探索科研活动的多种形式,提高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做学习型、反思型、研究型教师。

⑥ 课题研究中,每学期初根据研究阶段具体内容制订研究工作计划,每学期末研究人员对本阶段研究工作进行总结。

⑦ 指导教师学习课题研究的方法,提高教师运用教育科研知识研究、解决教育工作中问题的能力。每学期针对科研参与研究的情况及研究内容进行评估,每学年评选优秀科研员。

⑧ 每学期能够及时收集、整理各种研究资料,进行汇总,保证档案资料的及时、完整及质量。

⑨ 幼儿园在对课题加强领导管理的同时,在时间、人力、物力、财力、经费等条件上给予支持。科研、教学人员参加课题研究工作的时间、表现和成果列为考核时的重要内容。

⑩ 组织实施园本科研和各级立项课题的研究工作,组织园内教育科研的经验交流和各种展示活动,推广园内外先进的科研成果。

⑪ 教育科研要为教师的发展需求服务,为幼儿园领导的决策服务。

⑫ 营造民主、开放、合作、创新的科研文化氛围,创建学习型组织,发现培养典型,总结推广优秀的科研成果。

⑬ 园长统筹、协调各种资源,协调各部门关系,推进课题开展,创新科研机制。

⑭ 组织对全园科研工作质量进行评估和反馈,有效促进科研工作质量的提高。

⑮ 园内各组织之间相互联系,协同作用,有序开展,形成网络,发挥组织管理的系统功能。

6.园长教育科研工作职责

①园长是幼儿园教育科研质量的第一责任人,要带头申请开展课堂研究。

②负责组建科研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统筹协调科研工作中的问题,将科研纳入幼儿园整体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之中。

③建立健全完善的科研制度,建立科研推进、激励机制。

④营造民主、开放、合作、创新的教研文化氛围,创建学习型组织。

⑤加强科研工作的检查与指导,定期参加研讨活动,组织班子成员进行专项研究,提高研究的实效性,提升教师科研水平。

⑥ 每学期组织科研领导小组开展2次专门的科研工作交流,对科研主任、科研组长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其对科研活动的组织管理和指导能力。

⑦ 园长定期参加科研组活动,与教师一起开展课题研究,在研究中发挥引领作用,能有效带领教师解决科研中的问题,取得有效的科研成果。

⑧ 指导进行科研成果的梳理、实践、推广及宣传。

知识链接

幼儿教师怎样才能将保教结合原则贯彻落实

幼儿教师怎样才能将保教结合原则贯彻落实呢?首先,要真正理解保教结合的含义,深刻理解保教结合就是要保护幼儿安全,安排好幼儿一日生活,做好幼儿的疾病预防和膳食营养,培养幼儿的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帮助幼儿积累各方面的经验,发展各方面的能力。其次,幼儿园教师还需要精心设计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将保教结合具体落实到日常生活、教学活动以及游戏活动等各项活动之中,真正做到教中有保,保中有教,相互渗透,有机结合。最后,幼儿园教师还应该注意和保育员以及幼儿家长的协调、配合,才能更好地将保教结合原则贯穿在幼儿园教育的方方面面。

探究活动

1.请结合您所在的当地实际和特色,根据本地幼儿园实际保教状况,设计一个科学合理的“关于冬天幼儿园如何开展保育工作”的管理实施方案,并阐述清楚设计意图和实施步骤。

2.请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领域中“数学认知”部分的三个目标要求——“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感知形状与空间”,为某幼儿园设计一个如何科学有效开展特色数学教学活动的管理实施方案。

【思维导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