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园柔性心理塑造的有效工具优化

幼儿园柔性心理塑造的有效工具优化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幼儿园柔性心理塑造的关键,就是“以人为本”,围绕幼儿心理特质,以“爱”为核、以“率”为基、以“巧”为法、以“退”为进,塑造好积极健康的幼儿园精神环境。关爱就是指关注幼儿、爱幼儿,使幼儿能够感受来自教师的关注、理解和爱的情感。当然,针对不同年龄的幼儿,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这时,教师表现的“退”,可理解为姿态下调、期望下调,由此形成尊重幼儿的平等的师幼关系。

幼儿园柔性心理塑造的有效工具优化

幼儿园柔性心理塑造的关键,就是“以人为本”,围绕幼儿心理特质,以“爱”为核、以“率”为基、以“巧”为法、以“退”为进,塑造好积极健康的幼儿园精神环境

1.以“爱”为核,发挥理解的魅力

爱,被誉为教育的润滑剂,对于幼儿来说,爱就是点亮心灵的阳光。关爱幼儿是幼儿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只有在关爱幼儿的基础上,教师才有可能与幼儿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教师关爱幼儿,可以消除幼儿对教师的顾虑,使幼儿敢于亲近教师、相信教师,产生安全感。

关爱就是指关注幼儿、爱幼儿,使幼儿能够感受来自教师的关注、理解和爱的情感。教师关爱幼儿的方式多种多样,比如对孩子的行为表示赞赏和肯定,可以用亲切的微笑、赞赏的语言、鼓励的表情、爱抚的动作等来表示,这些都能给孩子心理上的慰藉,让幼儿在一日生活中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注和爱。当然,针对不同年龄的幼儿,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对年龄较小的幼儿,适宜采用鼓励、关爱的语言和安抚的动作表示关爱;而对年龄较大的孩子,有时教师的表情动作可能会更有效。教师的关爱可给幼儿带来自信、安全、信任感,同时也会形成幼儿对教师的信赖。因此,教师要深入地了解每个幼儿,充分发挥理解的魅力,将爱的阳光撒进幼儿心里。

2.以“率”为基,正面引导兴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率”即表率、垂范之意。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在同孩子谈话、教训他、命令他的时候才是教育, 你们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的时候,也在教育儿童他们该怎样穿戴,怎样对待朋友和敌人,怎样笑……这一切对儿童有重要意义。”

一个幼儿园老师就曾深情地记下这么一个片段:“一个春暖花开的正午,我静静地坐在活动室角落看书。这时,学生们也三三两两、叽叽喳喳地走进教室。他们见我没有说话,先观察了一下四周,然后各自完成了洗漱、解手任务,接着也陆续地拿起阅读区的读本。教室里静静的,温暖的阳光投射进来,把学生们的脸映得红扑扑的。接下来的日子里,午饭后的阅读成了师生最享受的时光。师生共读,静静地享受这幸福的时刻。”所以,有时候,教师不必事无巨细、苦口婆心地说教,只要平时注意规范、约束自己的言行,就能无形中引领幼儿自主成长。

3.以“巧”为法,强化心理承受力

“巧”即在幼儿管理中要方法得当,巧妙地处理问题。幼儿的心智发展尚不成熟,心理承受力也普遍偏低,要既不伤害幼儿,还要有良好的效果,就需要教师懂得变通,解决问题由“巧”入手。比如,在幼儿为了逃避制度责罚而撒谎时,教师切不可怒火中烧,可转换策略,先结合人际期望效应,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期待和信任,之后,再抓住学生们的闪光点,不断正强化。这样学生们一方面把事情向好的方向推动,一方面自身面对错误、面向责罚的承受力也能得到提升,最终心智得到发展。

4.以“退”为进,提供尊重平等的师幼关系

不同幼儿的个体发展是不均衡的,教师和幼儿之间的关系也存在着天然的不平等。这时,教师表现的“退”,可理解为姿态下调、期望下调,由此形成尊重幼儿的平等的师幼关系。

尊重幼儿,需要教师在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重视并认真对待幼儿,对幼儿不排斥、不漠视、不挖苦。教师需要尊重幼儿的行为以及情绪情感,不要急于对幼儿的表现做出评判,慢慢地观察,蹲下来多聆听幼儿的声音。幼儿年龄尚小,行为与认知难免存在错误与过失,面对幼儿的种种表现,教师应该先了解背后的原因,不能侮辱幼儿的人格。教师不要站在审判官的角度去指责、训斥幼儿。教师应该多用正面的、积极鼓励的、启发式的教育方法引导幼儿。尊重幼儿,还需要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与幼儿平等地交谈。在日常生活中,交谈是常用的沟通、交流手段,教师应就幼儿感兴趣的事物、话题与幼儿一起平等、真诚地交谈,这种互动方式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师幼关系。

知识拓展

全美幼教协会对师幼互动的评价标准(www.xing528.com)

全美幼教协会(NAEYC)在1984年颁布了一项高质量幼儿教育机构的评价标准,其中就工作人员和儿童的相互作用、工作人员和家长交流及物力环境的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了规定。其中,工作人员和儿童的相互作用的评价标准如下:

1.经常通过多种方式与幼儿交住。比如微笑、抚摸、拥抱、谈话,特别是在替婴儿换屎布、喂饭和幼儿入园、离园的时候。

2.工作人应该在儿童视力可及的地方,并且对儿童做出反应。

3.工作人员要注意与儿童的谈话方式,要用友好、积极、礼貌的态度与幼儿说话,并经常提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同时注意与儿童进行个别交谈。

4.工作人员要尊重和平等地对待不同种族、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的儿童,工作人员要为不同性别的儿童提供参与所有活动的平等机会。

5.工作人员要鼓励并培养与儿童相适应的独立性。

6.工作人员要善于运用正面的、积极的指导技巧,不要用竞争、比较、批判、体罚、人格侮辱等手段。要为儿童制定一定的规则,但是环境的安排必须合情合理,少对儿童使用“不”字。

7.环境中的声音应该是愉快的交谈声、自然的笑声和兴奋的叫声,而不是尖厉的、令人压抑的噪声或者强制性的安静。

8.工作人员要帮助儿童处于舒适、轻松和愉快的状态,并鼓励儿童参与游戏及其他活动。

9.工作人员要注意培养儿童之间的合作及其他亲社会行为。

10.工作人员对儿童社会性行为的要求,要与儿童发展的不同阶段相适应。

11.鼓励儿童用语言表达感情和思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