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儿园是幼儿生活的重要环境。
对于3—6岁幼儿来讲,幼儿园的生活占据了他们生活时间的70%左右;同时幼儿园又是儿童接受教育和适应社会开始阶段最重要的社会服务性设施,对儿童心理智力的成长和今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社会生活环境对幼儿心理发展起着决定作用。一旦离开正常的社会生活环境,心理活动就不能得到正常发展。
(2)幼儿园是幼儿学习的重要环境。
幼儿的发展是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完成的。首先,幼儿园环境能为幼儿提供最大可能的自由选择机会。提供的环境和活动材料丰富,没有固定功能、材料种类,没有固定搭配,不被教师局限在某个区角内使用,没有被教师设定玩法,可以保证幼儿自主性的发展。其次,环境能为幼儿提供挑战。提供的环境和材料能引起幼儿的观察,激发幼儿收集、操作、设计、制作的行为,能引发和刺激幼儿发问、思考的欲望及丰富想象力和多样化经验,启发潜在的学习能力。最后,环境能有助于幼儿同伴群体的交往。幼儿园的交往活动与周围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良好的班级环境创设既能尊重幼儿的个性,又能为幼儿营造以多种形式相处在一起的学习环境。
(3)幼儿园是教师工作的环境。
幼儿园不仅是幼儿生活与学习的环境,通过环境创设,更能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提高。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在摆弄操作材料的过程中,充满了许多的教育契机。无论是师生共同准备和创设的环境材料,还是教师根据主题目标和内容提供的环境材料,从“检查玩具是否掉了,东西是否乱了,幼儿是否发生矛盾了”等问题转移到幼儿的探究和操作活动上来,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教师可以准确判定他们的发展水平,引导幼儿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2.柔性环境的要素
柔性管理的本质就是依据人们自身的心理和行为规律,运用柔性管理的原则,对管理对象施加的软控制。柔性管理的本质既体现了一般管理的本质——控制,以及管理的重点——协调,又体现了柔性管理的本质——“柔”原则和软控制。依据柔性管理的本质,我们可以提炼出柔性环境的几个重要元素。
(1)规律。
柔性环境依然具有控制的属性,即依然要具备可控的特质。可控表现出符合客观性、普遍性和必然性的联系,我们通常称之为“规律”。柔性环境就是既要控制,又不违背个体心理和行为规律。
(2)非强制。
柔性环境的关键字就是“柔”“软”,即在空间、手段、形式、方法上要体现非强制性,重在引导、协调和塑造。简而言之,柔性环境就是既要控制,又不能声色俱厉。
(3)潜在。
环境本身的概念是相对主体而存在的,因此环境不能反客为主,特别是在柔性环境中,环境的定位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存在,即潜在性。柔性环境的潜在性表现在质的方面模糊化,量的方面非线性。
(4)自觉。
柔性环境的目标就是形成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自觉。在方法上强调感应性,在柔性环境中,人们的行为就会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人们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管理,而是真正成为真理的宣传员,行动的示范者。
3.柔性环境创设的原则
正因为柔性环境的本质也是一种环境,所以柔性环境的创设首先要遵守一般性幼儿园环境创设原则,如:合法性原则、安全性原则、教育性原则。
(1)合法性原则。
我国颁布的2016版《幼儿园工作规程》第六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第三部分和1988年颁布的《国家教育委员会城市幼儿园建筑面积定额(试行)》等文件都详细规定了幼儿园的环境,包括园舍、设备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幼儿园环境必须依照这些标准进行管理。
(2)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原则是指幼儿园的园舍建筑、活动场所、设施设备、玩教具材料等有形物质环境必须符合国家颁布的相关卫生标准和安全标准,不会对幼儿的安全和身心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安全性原则是幼儿园环境创设中最基本的原则。
(3)教育性原则。
很多幼儿园偏好从色彩搭配、空间格局以及材料的质量等方面去评价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强调环境创设的装饰功能,却往往忽略环境的教育功能。环境作为重要的隐性课程,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教育作用。因此,幼儿园在进行环境创设时,除了关注环境的装饰美,更要关注环境的教育作用,可根据幼儿教育的任务和内容来设计幼儿园的环境,将环境创设与课程实施有效结合。
同时,柔性环境的特质也要求幼儿园在柔性环境的创设中,具有柔化属性的独特原则,如:发展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参与性原则。
(1)发展性原则。(www.xing528.com)
在环境创设中容易出现环境创设的空间利用不够充分和动态变化不够及时的不适宜现象,表现在: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只重视室内和墙壁的布置,忽视幼儿园内其他空间对幼儿教育的作用,使幼儿园环境教育的功能大打折扣;不能随着幼儿的兴趣及教育的需要而发展、变化。环境创设应是动态的而非长期固定不变的,要根据幼儿本身的发展、教育活动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即使是同一年龄阶段幼儿,在兴趣、能力、学习方式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因为幼儿的心理、生理和行为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要防止按主观的体验和标准、主观的偏好影响创设。必须考虑到幼儿生活的客观条件,适应幼儿的年龄特征,这样才能促进幼儿的发展。同时,幼儿园的环境创设还要注意幼儿身心的发展趋势,使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发展需要相适宜。因此,环境创设不是一次就可以完成的,它是一个设计→实施→修正→再实施→再修正的螺旋式发展过程。
发展性原则就要求环境创设应适应幼儿发展的差异。如:小班幼儿喜欢玩平行游戏(即幼儿各玩各的,彼此玩的游戏相同),提供的玩具就应该同品种的数量多一点;中、大班幼儿象征性游戏水平较高,提供的玩具材料可以是一物多用的。有的幼儿小肌肉动作发展较差,可提供一些穿珠、拼插、剪贴等方面的材料,让幼儿进行练习;有的幼儿大肌肉动作发展差,就可提供脚踏车、攀登架等,让幼儿进行练习。
教师要善于找到幼儿兴趣、要求、原有水平与教育目标和内容的结合点,及时调整玩具、材料,为幼儿的想象、创造提供较充分的空间,满足幼儿不断发展的需要。活动区的设置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所包含的内容和所选的材料要丰富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以此来激发孩子对区域活动的兴趣。教师在创设活动区时应注意到,对小班幼儿要以具体形象、颜色鲜艳的大物件为主,到了中、大班,基本以操作、探索、知识活动类物件为主。教师在指导区域活动时,首先应对幼儿想做什么、怎么做和幼儿有可能怎么做要有心理准备,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帮助幼儿实现自己的构想,促使幼儿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并能根据观察结果调整环境,使其更适合幼儿的水平、兴趣和需要。
(2)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是指创设幼儿园环境时不能闭门造车,而应在空间、内容、方式和参与者等方面都体现出开放的理念,形成开放的幼儿园环境系统。
其一,空间上的开放。幼儿园的教育环境在空间上不应是封闭的,而应是开放的。首先表现在幼儿园内空间的开放。例如,有些幼儿园限制幼儿在室外活动时间,致使有些游戏设施利用率低,不仅不利于幼儿发展,也造成资源浪费。其次表现在幼儿园与社区之间空间的开放上。社区可以作为幼儿园环境的延伸空间,同时幼儿园也是整个社区环境的一个部分。再次表现在开放与半开放相结合。对于托班、小班幼儿来说,太开放的空间会让他们感到不知所措、无所适从。因此可以实行如活动时的空间是开放的,活动结束后或环境转换时,开放的环境就转换为半开放的环境的做法。
其二,内容上的开放。环境的内容不仅要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更要关注国家乃至世界的变化。例如,垃圾分类就可作为环境创设的主题内容。内容上的开放还表现在“留白”。如果内容太过丰富,所有的信息都毫无保留地展现给幼儿,那就无法给幼儿留下任何发问、想象拓展的空间,这就不利于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和探索创新能力。
其三,方式上的开放。幼儿教师不仅要掌握环境创设的传统方式,同时也要及时采纳现代方式来设计环境。例如,可以利用电视、电脑、录像、录音等现代方式来创设开放的环境。近年,信息技术、互联网作为一种现代化教育手段,正迅速走进幼儿园。通过网络下载课件也可以丰富幼儿的学习环境,教师还可以利用常规的活动材料对适宜的软件内容进行丰富和选择。幼儿在操作软件的过程中会获得相关的概念和经验,而且可能从中生成一些可以进行更深入探究的主题。
其四,参与者的开放。环境创设的主体不仅是幼儿和教师,还应开放到家长或其他人员。家长参与环境创设一方面体现了家园的沟通与合作,另一方面也让家长感到了主人翁的地位,这样会使家长更容易站在教育的视角来与幼儿园一起努力,形成教育的合力。幼儿园应该吸纳其他人员尤其是社会各领域的专业人才,以他们的智慧作为幼儿园的教育资源。随着网络媒介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逐步推广,通过构建网络平台让社会各方广泛参与到环境创设中来,将极大提高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多元化和专业化水平。
(3)参与性原则。
参与性原则是指幼儿园环境创设应该以幼儿为中心,尊重幼儿在环境创设中的参与权。很多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往往是教师在孤军奋战,从设计到布置再到评价,都是由教师独自完成。教师是环境创设的总策划师,体现的是教师的主导作用。虽然有时候教师也让幼儿参与环境的创设,但象征性较强,他们主要是配合教师完成预设任务。
参与性原则要求教师在环境创设中不能包办代替,制约幼儿主体性的发挥。环境创设的目的是引发和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的积极互动,启发幼儿的思维,发挥其创造力。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成了观察者、倾听者、合作者、决策者;幼儿由单纯的倾听者变成了计划者、参与者,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意识到自己是环境的主人。人人出谋划策,人人都来承担自己的一份责任,真正展示和发展任务意识及有目的地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分工合作、讨论、决策的能力以及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拓展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环境”的表述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在多个部分都对幼儿园的环境做了非常细致的描述和要求。(见表4-1)
表4-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到的“环境”
2.蒙台梭利幼儿园的环境和班级设置
Nido班(年龄:3个月到会走路)
分为4个区域:身体照顾区、活动区、进餐区、睡眠区。
IC班(年龄:会走路到3岁)
分为4个区域:日常生活区、手眼协调区、语言区、情绪表达区。
CASA班(年龄:4—6岁)
分为5个区域:日常生活区、感官区、语言(包含或独立科学文化)区、数学区、情绪表达区。
上:IC班,下:CASA班,教具与区域不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