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环境的概念
环境是指周围所存在的条件,它总是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的,是围绕着某一主体事物并对该事物会产生一定影响的所有外界客体事物,即环境是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按照环境的属性,通常将环境分为三类:自然环境、人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
(1)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是指未经过人为加工改造,自然形成的环境。如:土壤环境、气候环境、水环境、大气环境等。
(2)人为环境。
人为环境是指人类为满足自己的需求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建造或改变而形成的环境。如:公路、农场、工厂等。人为环境与自然环境最大的区别在于,经过人类的改造或创造,原有自然环境的物质形态发生了较大改变,失去了原貌。
(3)社会文化环境。
社会文化环境是指人与人、组织与组织之间因交流互动而产生的关系和文明形态。这通常是一种非物质形态的存在,如:意识形态、价值观、政治制度、经济体制、乡风民俗等。
2.幼儿园环境的概念及意义
(1)幼儿园环境的概念。
幼儿园环境作为一种特殊的环境存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赖以开展教育活动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它不仅包括幼儿园的内部环境,还包括与幼儿园保育教育有关的家庭、社区、自然、文化等外部环境,即幼儿园的外部环境。狭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在幼儿园内部幼儿身心发展所必备的一切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它既包括幼儿园的室外活动设施和设备,如楼宇、走廊、活动室、绿化等物质环境,也包括幼儿园的文化、幼儿园的传统、幼儿园的人际关系和情感氛围等精神环境。
(2)幼儿园环境的教育意义。(www.xing528.com)
幼儿园环境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具有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教育价值。
首先,良好的幼儿园环境可促进幼儿体能发展。体能主要是指人体在从事身体活动时表现出来的能力,它包括身体素质和身体基本活动两个方面的发展水平。体能发展是促进人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协调发展的重要条件。德国奥古斯堡大学教授海默特认为:如果在童年缺乏运动刺激,那么他将会对运动持消极态度,而且对运动既没有热情亦无技能。儿童渴望运动,运动是他们的基本需要。科学合理地创设环境,既有利于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也能够满足儿童运动的需要。如部分幼儿园会在室外提供专门的车道,供幼儿体验在驾驶两轮车、三轮车、四轮车过程中的体力运用和驾驶技巧的不同,从而促进幼儿体能的发展。
其次,良好的幼儿园环境可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幼儿智力的发展依赖与环境的不断互动,需让幼儿主动地建构起各种知识经验,从而获得对周围事物的认知。良好的幼儿园环境能够潜移默化地使幼儿通过操作和探究获得认知的发展。同时,幼儿还可以通过参与环境布置,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求知欲望,从而获得学习的内在动机。例如,开展“变废为宝”主题活动,让幼儿把自己家里收到的快递盒、报纸等废旧材料带入幼儿园,老师带孩子们亲自参与“变废为宝”活动,让孩子自己完成手工艺品,并放在幼儿园的展示区,可激发幼儿自主探究与学习的兴趣,使幼儿身体力行,践行节能环保理念。
最后,良好的幼儿园环境可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幼儿的社会性是指在由自然人发展为社会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幼儿心理特性,包括自我意识、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技能、社会适应等。马拉古兹指出教育乃是由复杂的互动关系构成,“环境”中各个元素的参与,是许多互动关系实现的关键。因此幼儿园环境创设适宜、组织得当,就能够以此为平台激发幼儿之间的谈话、交流、互助等行为,有效地支持幼儿的社会交往。幼儿在参与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与教师和同伴的交流与互动,学习体会别人的意图和看法,逐渐摆脱自我中心主义,从而实现从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变。
3.幼儿园环境的构成
幼儿园环境的分类标准不同,其构成也会相应不同。
(1)以存在形式来分。
幼儿园环境可分为室内环境和室外环境。其中,室内环境包括教室、走廊、活动室等;室外环境包括运动场、园门、门厅等。
(2)以组成性质来分。
幼儿园环境可以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幼儿园物质环境主要包括生活设施、教玩具材料设备等有形的物质,幼儿园精神环境主要是由集体氛围、活动气氛、心理因素等构成的一个复杂的环境系统,它与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共同构成了幼儿园环境的整体。尽管与物质环境相比,精神环境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形的环境,但它对身处幼儿园的老师和幼儿的心理活动与社会行为,乃至整个幼儿园的教育活动,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巨大的潜在影响力。
(3)以活动形式来分。
幼儿园环境可分为生活活动环境、游戏活动环境和学习活动环境等。其中游戏活动环境还可以细分为户外游戏活动环境和室内游戏活动环境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