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师知识结构是数学建模实施的首要因素
教师知识是数学建模教学实施的基石,教师应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数学建模所涉及知识和领域的广泛性,要求数学教师必须掌握更多的知识,具有更深的数学素养,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扩大自己的视野,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站在更高的位置上,从更高的维度和更深的层次指导学生的数学建模活动。另一方面,教师的学习也不能仅仅局限于数学知识,还应该放开眼界,对物理、化学、生物、经济、美术、音乐等方面的知识也应该学习和了解。此外,随时了解科学技术方面的最新进展,关注社会上的热点问题,也是教师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的有效办法之一。
教师的数学应用意识、数学应用和数学建模能力,是影响教师指导学生数学建模的重要因素,如果教师缺乏必须的应用意识和建模能力,则不可能顺利进行数学建模活动的学习。首先,教师应该做一些数学建模问题。任何一个人的数学应用意识和数学建模能力都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培养而形成的。教师只有通过自己做一些数学建模问题,才能体会到数学建模的过程,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数学建模能力。有时,为了得到相关的数据和资料,教师还应该深入实践去做一些调查。(www.xing528.com)
(二)数学建模资料的储备是数学建模实施的主要载体
首先,长期以来,数学教材中的习题多半是纯数学题,或者是看不见背景的应用题。其次,高中数学建模开展的时间比较短,案例和论文的开发跟不上,现有的一些数学建模问题和案例不适合高中数学阶段学生的学习。除此之外,有些数学教师不注意收集和整理数学建模问题和案例等。针对数学建模和数学案例的缺乏,教师要注意在日常教学中多结合实际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数学,增强对数学建模问题进行收集、整理、加工、分类的意识,培养对数学建模问题和案例的开发。教师应注意国内外的数学建模竞赛,把其中好的、能和中学生认知结构相吻合的知识进行改造加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