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学数学课程的特点
从教学过程和教学要求来说,小学数学课程学习主要偏重于记忆和应用,然而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与逻辑性比较强,单纯的讲解和记忆很难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他们主要是以无意注意学习为主,无意注意主要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提高往往需要感性材料作为支撑,利用它的直观性特点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学习内容。对此,教师可以将动画、图片、声音、游戏、视频等作为教学工具引入数学教学中,借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数学思维的活动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通过分析、比较、概括、抽象等思维方法以及推理、判断等形式实现对抽象知识的学习和理解。然而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有限,在学习过程中思维不流畅或者中断现象很容易发生,自觉性和目的性比较弱,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很容易倦怠,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引导学生,保证学生的思维紧跟数学课堂的教学。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小学生身心发展不完善
数学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小学生活泼又好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很难集中注意力,学习起来常常感到枯燥乏味,这就很难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尤其是以无意注意为主的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他们主要受学习兴趣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直观形象且色彩比较鲜明的具体事物和教材比较容易提高他们的高度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抽象的理论性知识学生接受起来就比较难。(www.xing528.com)
2.教师教学方式单一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个别教师以讲授法为主,而缺少使用讨论法、观察法、引导探究法等。这样难以构建生动、活泼、主动、活跃的数学生活课堂。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不利于因材施教。
3.教师教学脱离实际
教学过程中,教师都意识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只有一部分教师能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恰当地联系起来。当遇到纯数学教学内容时,个别教师会按照书本上的内容进行讲解。拘泥于教材,这样就会导致数学内容等同于数学课本的局面。脱离生活实际进行讲授,无疑是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学生倾向于学习自己所熟悉的事物,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但是课本中有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陌生的,仅仅依照课本讲解,学生学习就会吃力,自然而然就会对数学的学习失去信心,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