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掌握社交距离的重要性

掌握社交距离的重要性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四种分类可以看出,人类在不同的活动范围中因关系的密切程度而产生相应的距离。所以,他保持了正常的社交距离,如果不是因为自己的“不知所以”,没把控好说话状态(冷暖)的距离,他也不会与同事发生“火热”的关系,就不会发生这样乍暖乍冷的事情。这仅是一个事例,还有其他与社交距离相关的情况。不做话语的终结者:说话保持“距离”才会产生美。

掌握社交距离的重要性

社交距离是心理学术语,由心理学家提出,是指人作为个体,需要在自己的周围有一个能够把握的自我空间,这个空间的大小会因不同的文化背景、环境、行业、个性而不同。当人们进行交际的时候,交际双方在空间所处位置的距离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告诉我们交际双方的关系、心理状态,而且也反映出民族和文化特征。

这种空间距离包括:亲密距离,0—45cm,适合夫妻之间;私人距离,45—120cm,适合亲朋好友之间;礼貌距离,120—360cm,适合一般交际及办公做事;一般距离,360—750cm,适合在公共场合参加活动。从四种分类可以看出,人类在不同的活动范围中因关系的密切程度而产生相应的距离。

以上是心理学家划分的社交距离,可以说是“外在”的,那么“内在”的社交距离是什么呢,我认为是人们在语言交谈时的态度,是一个人对他人及事物的主观和客观的认知意识,通过自己的主客观判断,最后做出相应的态度,它不受距离远近的制约,全在说话时的状态,好的态度拉近距离,坏的情绪则相反。也就是说,说话的冷暖会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如陌生人之间交谈甚欢成为朋友,朋友之间言语不和而彼此陌生。

人与人话语交谈不仅要保持正常的社交距离,还要把控好说话时状态,包括情绪、动作等。职场中我们与人相处应格外注意,以免引起误会。

古有朝廷“党争”,今有单位“分派”,这一“产物”不分时代,它有共同特点,表面和气生财,背后明争暗斗,如不小心误踩,麻烦不请自来。

下面这件事发生在一位老大哥身上。那时他刚参加工作,因为是新人,所以在单位与人相处都谦虚客气,随着时间推移,渐渐与一些同事彼此熟悉,在单位里一起吃饭、聊天,还得到不少照顾。又过了一段时间,他与其他同事也熟悉了,相处得也非常愉快,也得到了他们的“帮助”。但与他先熟悉的同事不搭理他了,有时因小事还针对他,他一头雾水,于是找个理由请客吃饭问清缘由,但人家都没有直言,他也没再多问。吃饭这件事被后一波同事知道了,他们对他的态度与前一波人如出一辙,这让他更是雾里看花。后来有前辈帮他分析,认为他陷入了“站队”的漩涡,时间差让双方都给了“好处”,请客吃饭又遭到两方的“排斥”。所以,他保持了正常的社交距离,如果不是因为自己的“不知所以”,没把控好说话状态(冷暖)的距离,他也不会与同事发生“火热”的关系,就不会发生这样乍暖乍冷的事情。

这仅是一个事例,还有其他与社交距离相关的情况。比如:男女之间不能交集过多,会被误认搞暧昧;同事矛盾别去说,总有一方来针对;不去参加小聚会,酒后直言最遭罪;领导批评话别多,没有什么大效果;看清形势别说破,默默无闻不犯错。

不做话语的终结者:说话保持“距离”才会产生美。(www.xing528.com)

☆本篇小结:

职场人心隔肚皮,一定保持好距离。

谦虚谨慎明事理,评人论事不参与。

骄傲自满是大忌,为人处事要和气。

哪怕受点小委屈,也别找人去评理。

抓紧时间创业绩,争做祖国好儿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