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挑战斯巴达精神:发现色诺芬的品味

挑战斯巴达精神:发现色诺芬的品味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行文将结束之际,色诺芬出人意表地声称,当时的斯巴达为十分严重的弊端所害,读者不免大吃一惊。纵观全文十五章,他对当时的斯巴达的褒奖之辞跟古代斯巴达一样多,并且,对遥远的古代斯巴达的立法者吕库古制定的法律,和色诺芬时代的斯巴达人实际的所作所为,他说起来似乎也未加区别。色诺芬因此不得不明说自己对当代斯巴达的批评,目的是不连累他对古代斯巴达的赞扬。

挑战斯巴达精神:发现色诺芬的品味

施特劳斯(Leo Strauss) 著

陈戎女 译

Xenophon non excidit mihi,sed inter philosophos reddendus est

色诺芬不会离开我,哲人们必得回到他那里去。

——昆体良(www.xing528.com)

色诺芬的《斯巴达政制》(Constitution of the Lacedemonians)看上去旨在赞美斯巴达政体,或换句意思差不多的话说(参亚理士多德,《政治学》,1295b 1),赞美斯巴达的生活方式。字面上的阅读予人的印象是,他毫不隐瞒对斯巴达的钦慕。所以,行文将结束之际,色诺芬出人意表地声称,当时的斯巴达为十分严重的弊端所害,读者不免大吃一惊。纵观全文十五章(除了第十四章),他对当时的斯巴达的褒奖之辞跟古代斯巴达一样多,并且,对遥远的古代斯巴达的立法者吕库古(Lycurgus)制定的法律,和色诺芬时代的斯巴达人实际的所作所为,他说起来似乎也未加区别。[1]这就是说,这篇文章整体上隐藏了对当时的斯巴达的斥责,把它插在结尾处。为了更好地隐藏自己的斥责,色诺芬还采用了一种不一般的手法:他并非把责难直接放在结尾处,这本来恰得其所,[2]不过会引起人的注意,他的做法是,把批评的话夹在文章最后部分的某个地方。

然而,色诺芬为何如此笨拙地隐匿对当代斯巴达的责难?难道他就不能掩饰得更得力,干脆略过不提?这样固然好,不过,简单地略过不提有个大毛病:这么做就没人会明白,色诺芬对当时斯巴达的严重弊端并非视而不见;任何曾察觉到如此弊病横陈眼前的读者都会以为,文章作者是心存偏见的愚夫,或是拉帮结派之徒,或是拿了别人钱财的胆小鬼,从而根本不会认真对待作者对吕库古立法的溢美之辞。色诺芬因此不得不明说自己对当代斯巴达的批评,目的是不连累他对古代斯巴达的赞扬。假如他现在把这个批评放在文末,就会把作品的整体效果破坏殆尽,这个效果不是要斥责,而是为了颂扬。[3]

不过,这样说没办法应付下面的反驳意见:色诺芬抨击当代斯巴达时半遮半掩,运用的手法相当笨拙,鉴于他杰出的文学才华,哪种假设都比以为他运用文学修辞笨手笨脚更为可取。对于该反驳意见——即认为色诺芬具有无与伦比的才华,只有以此为基础,才合情合理——我们的回答是,如果在特定情况下,色诺芬作为作家、作为思想家写得貌似拙劣,那么,他实际上是故意为之,自有缘由。至于这个反驳意见暗示出高等考据学(higher criticism)的某些方法,我们的回复是,应该真正了解作者的意图后,才回答方法之类的问题。这说明,首先,通过笨拙地掩饰对当代斯巴达的斥责,色诺芬使我们明白,他极尽能事隐藏了某些重要得多的观点;其次,阐释者的责任不是尝试与色诺芬比智显得更聪明,而是竭尽其理解力和想象力,以便以色诺芬为向导,朝智慧的方向努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