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浅谈公文材料的优劣之道

浅谈公文材料的优劣之道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应该是领导想让这位同志写一篇类似于政务信息或者信息简报的材料,宣传本单位“两学一做”的相关情况。除了立意完全偏离领导意图之外,材料中另一种常见的问题是“小马拉大车”。

浅谈公文材料的优劣之道

所谓“公文有好差,文章有高下”,对大部分人来说,一篇文章让领导看得舒服、觉得没什么大错误,就是好文章;相反,领导觉得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就不是好文章。所以,对于体制内的人来说,写出来的文章起码要做到不能太差、不能破绽太多。

从理论上说,判断一个文章好不好,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

一、文章的立意或主题

简单来说,最差的公文喜欢把技巧放在第一位,光顾着堆砌辞藻,却忘记了公文材料最主要的一个目的是体现领导意图。

【例1】

《抓“两学一做”,重“三个严防”》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党先后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等一系主题活动,党员干部如沐春风,党风政风耳目一新,继而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是巩固拓展教育成果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举措。抓紧抓好抓实“两学一做”,确保学习教育取得卓越成效,关键在于加强贯彻落实,注重“三个严防”。

抓紧“两学一做”,要严防虎头蛇尾、一曝十寒,保持学习教育持久性。“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是一次性活动,而是贯穿于每一个共产党人生涯的“终身教育”。“两学一做”要实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往往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到的,这就需要广大党员干部拿出坚持不懈的毅力与锲而不舍的韧劲,不断地从党章中提高“党员姓党”的思想觉悟,不断地从党规中树立“高压红线”的底线思维,不断地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中掌握治国理政的创新理念。正所谓“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日日坚守的努力,必然换来党员干部洗心革面的升华。

抓好“两学一做”,要严防走马观花、浅尝辄止,突出学习教育深入性。“两学一做”的基础在于“学”,学就是用心地学、深入地学。党员干部要坚决执行好中央提出的“带着信念学、带着感情学、带着使命学、带着问题学”的基本要求,杜绝“蜻蜓点水、隔靴搔痒”式学习,读熟、读懂、读透党章党规,通读、精读、研读系列讲话,坚定“学海无涯苦作舟”的信念,力争“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效果。在深入学习的过程中,领会核心要义,把握精神实质,以“学”修身,以“德”养性,不断实现自我反省、自我改正、自我完善、自我提高。

抓实“两学一做”,要严防闭门造车、纸上谈兵,发挥学习教育实践性。“两学一做”的归属在于“做”,做要做到脚踏实地、务本求实。理论不能脱离实践,思想用来指导行动,广大党员同志要严格从“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标准出发,以实际行动体现党性力量,以实干精神发扬先锋作用,以知促行,知行合一。坚决做到平时工作干在前,服务群众想在前,加快发展走在前,困难时刻站在前,危急关头冲在前,埋头苦干、踏实肯干、主动能干,真真正正实现学有所做,做有所得。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拥护,用源源不断的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功立业。

这篇文章的意图是什么?应该是领导想让这位同志写一篇类似于政务信息或者信息简报的材料,宣传本单位“两学一做”的相关情况。这位同志用了很多华丽的辞藻,用了许多名人名言和成语,但就是没写单位究竟做了什么。所以,这叫作立意有问题,完全没展示领导意图。

除了立意完全偏离领导意图之外,材料中另一种常见的问题是“小马拉大车”。比如自己的领导明明是个镇长,偏偏帮他写的材料中满口“中央”、大道理,那么,这就产生了角色错乱。

【例2】

这次全镇机关作风建设动员大会是镇党委、镇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县十三次党代会、县人大十六届一次会议、县政府十三届一次会议和县机关作风建设动员大会会议精神,深入开展以“统一思想,开拓创新,转变作风,服务大局,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为主题的机关作风建设活动,努力营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浓厚氛围,为推进和谐五棵树和小康社会建设提供良好的思想保证、作风保证和工作保证。下面,我讲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要统一思想,提高对新时期机关作风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机关作风是党风政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执政能力、领导水平和领导方式的具体体现。近年来,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机关作风建设,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相继开展了×××、×××、×××等学习教育活动,服务意识不断增强,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各项工作都有了长足进步。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的机关作风还存在一定的不适应。因此,要进一步提高对新时期机关作风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

…………

如果我们把这篇文章中的“全镇”二字给去掉,是不是感觉这是一个大领导讲话呢?文章中讲话的态度,更像是来自一位县长甚至市长,就是不像镇长,所以,这就是“小马拉大车”。

总结起来,之所以会出现类似“小马拉大车”这样的现象,根源就在于写材料的同志在套用模板的过程中,没有掌握好度,文章就很机械、很拙劣。

二、文章的结构

谈论一篇文章的好坏,在我看来,一篇公文材料的结构主要有以下三个层次要把握。

第一个层次是完整性。所谓完整性,就是大到整篇文章,小到一个段落、一句话,都要有头有尾,不能戛然而止,不能莫名其妙地中断。

【例3】

树立服务就是管理,在服务中加强管理,探索建立机关服务所(局)考评机制,促进局机关进一步当好指导者、推动者和服务者。积极创造条件落实“便民办税春风行动”新举措。敏于发现、及时捕捉、细心梳理,尽力满足纳税人的合理性需求,及时回应纳税人关切。

这段话是一篇政务信息里面的,讲的是地税局如何服务纳税人。但这一段读起来是不是感觉很别扭?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第一句话就不完整,“树立服务就是管理,在服务中加强管理”应该是“树立服务就是管理,在服务中加强管理理念”。后面这句“积极创造条件落实‘便民办税春风行动’新举措”,同样不完整,应该是“积极创造条件落实‘便民办税春风行动’新举措,有效提升办税服务质量”。

所以,如果语句不完整,那么整个文章读起来就会很别扭,紧接着就会影响文章的连贯性。

那么,第二个层次就是连贯性。文章中句与句、段与段之间,如果缺乏必要的连接词,就会导致上下文没有过渡,没有衔接,造成整个文章断断续续。

【例4】

公司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牢固树立“不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就是严重失职”的意识。加强廉政教育,及时传达省公司反腐倡廉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组织党员大会、集中学习,开展经常性的党风廉政教育。加强节日提醒,组织党员干部参观省公司反腐倡廉教育基地等一系列活动,做到警钟长鸣。

这段话读起来感觉是断断续续的吧?其实就是缺少了连接词的原因。可以改为:

公司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牢固树立了“不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就是严重失职”的意识。一方面,切实加强廉政教育,及时传达省公司反腐倡廉建设工作会议精神,通过党员大会、集中学习等方式,开展经常性的党风廉政教育。另一方面,切实做到抓细抓小,通过节日廉政短信、组织党员干部参观省公司反腐倡廉教育基地等一系列方式,确保警钟长鸣。

第三个层次是严密性。这一点应该很好理解,就是文章的逻辑关系不能产生矛盾,不能在前面说某件事不对,后面却说某件事是对的。但是更常见的,是前后文内容交叉、重复等现象。

【例5】

(四)攻坚克难讲担当。党员干部是否敢于担当,是否善于攻坚,直接关系到工作目标的实现、党的事业的成败。不敢担当,就是缺位,就是失职;不能攻坚,就是落队,就是平庸,必将贻误事业、造成危害。只有敢于担当、大胆负责、主动作为,才能在挑战中把握机遇,在困境中找到出路。习总书记讲,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个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

“党员干部是否……是否……直接关系到……”“习总书记讲,是否……是否……是检验……的重要方面”,这两句就是没有必要的堆砌字数,只用说一句就够了。(www.xing528.com)

还有一种常见的错误,就是“驴唇不对马嘴”,标题讲的是一个事情,内容讲的却是另一个事情,内容跟标题不对应。

【例6】

(二)坚持严守规矩,着力把握“四种意识”这个关键。开展“两学一做”的效果如何,最关键的要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有没有牢固树立起来,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有没有牢固树立起来。这里讲“看齐”,是一种形象通俗的表达,指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看齐,绝不是个人的小事,而是事关政治原则的大事,不是一般的品行要求,而是严格的党性要求。对于我们办公厅的同志,尤其要增强四种意识,经常主动向党中央看齐,向习总书记看齐,向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中央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决策部署看齐,始终做到“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中央禁止的坚决杜绝”,始终做政治上的清醒人、明白人,始终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服从和服务大局,绝对忠于党和人民的事业。

写材料的时候,我们当然要突出重点,突出领导最想讲的内容,突出最新的要求,但是不能以偏概全。在这段材料中小标题的关键词是“四种意识”,但是在接下来的阐述中只剩下了“看齐意识”,而对于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几乎没有说明。

怎样合适地突出重点呢?可以这样写:“我们把握政治意识,就是要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坚定政治立场、政治信仰、政治纪律和理想信念;把握大局意识,就是要正确认识、自觉服从、坚决维护大局,始终在党和国家发展大局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把握核心意识,就是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把握好看齐意识……”这样就做到了既重点突出,又不会以偏概全。

三、文章的内容

文章写出来不能花里胡哨,不能空洞,也不能大而化之,要言之有物。

【例7】

“打铁还需自身硬。”“三严三实”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加强自身修养,提升自身素质,为干事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一是要坚持学习制度。学习是提升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无论是修身、用权、律己还是创业、谋事、做人,都需要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以过硬的本领担当起工作,为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要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充分学习和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加大业务方面的学习和探索力度,为提升工作质量打下基础。

上面这个例子,其实写得还不错,但是也可以用在财政局,还可以用在民政局,甚至可以用在妇联,并没有结合本单位的实际。

比如,财政局只要简单加几个字,一下子就鲜活起来了:“以过硬的本领担当起财政工作,为财政工作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要认真学习预决算、供给侧改革、财政信息化等业务知识,加大优化支出、推进创新等业务方面的学习和探索力度,为提升××财政工作质量打下基础。”

再比如,“某工作性质特殊”这句话很常见,组织部性质特殊、公安局性质特殊、银行性质特殊等,但是特殊在什么地方?这是紧接着必须要阐述的,否则这句话就是一句无意义的废话。办公厅就应该是“作为最接近省领导的枢纽机构,工作性质特殊,因此尤其要……”组织部就应该是“组工干部作为管干部的干部、管党员的党员、管人才的人才,尤其要……”哪怕是一个会计要写总结,也可以说自己“身处管钱管账的第一线,稍有差错就会造成很恶劣的后果,因此要……”

总之,我们在谈任何一句话时,都不应当随便照搬一个名词使用,而应当做到言简意赅、言之有物。

四、文章的语言

判断文章的好坏,语言是最直观的表现。这年头,语言写得很拙劣的并不是很多,相反,问题往往出在语言太“好”。

简单来说,文章的语言容易有以下几个毛病:

第一种常见错误是文章的文学性太强,把公文写成了抒情散文

【例8】

一年如水而逝,新旧年交替之际,回顾工作,总结经验,以启迪来年的工作。在上一学年的工作基础上,本人按照系里既定的工作思路,以创新的要求对自身负责的工作进行管理,本着人本主义的思想,充分合理地利用所有的教学资源,以求得最大的教学与学生管理的效益。根据本系实际情况,积极主动开展系部教学与科研相关工作。通过全系教学管理工作人员及教师的共同努力,本学期的教学、科研工作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了一定的创新效果,自认为基本满足所任职务的工作要求。现从三个方面汇报一下自己的职责履行情况。

…………

三、下一步工作努力方向

针对我们存在的不足,我系明年的主要工作在于带动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并有机地整合师资力量与教学资源等。

面对一个系的教学管理工作,虽然工作比较辛苦,但如何合理地利用现有的资源,提升管理效率,将是一个值得我思索的问题;如何创出我系的特点、培养核心竞争力,将是我的工作重点。在以后的工作中,本人仍然会尽职尽责,开拓创新,努力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为学院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有个中央台的广告多年来我一直印象很深:人生就像旅途,重要的不是到达目的地,而是感受沿途的风景。我很自然地联想到我们的教学管理工作。我们干好任何一项工作,都要注重过程,真正得到全面、可持续的进步,最后才能获得踏实的结果。

这是一位高校院系的副主任的述职述廉报告。述职述廉是一件很严肃、很规范的事情,他所引用的这些语句和广告显得过于抒情、随意,并不适合。

第二种常见错误是文章的语言太过于晦涩,突出表现就是引用一些很深奥、很少见的理论或者名词。

【例9】

另一方面建立“制度、科技、教育”“三位一体”的廉政模式,依托××海事局纪检工作室,建立党员干部工作风险防控监督平台和党员干部日常工作生活监督平台。对存在问题进行常态化的提醒谈话等工作,加强党员干部的日常监督。持续深化“5+2”廉政文化培育工程,组织开展“政风大走访”等明察暗访,始终保持廉政建设高强度、高压态势。开展廉政文化示范单位创建,力求廉政文化有亮点。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只看到了一些名词堆砌,但具体是什么,我们并不知道。

第三种常见错误是文章中口语和书面语言交替使用。

【例10】

(一)坚定信念铸忠诚。办公厅是最贴近省领导的枢纽机关,办公厅干部的首要素质就是政治上可靠、坚定。没有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没有坚定的政治定力,不论再有能力、再有水平,都是白搭,都不能胜任办公厅的工作。现在社会多元化特征明显,对机关工作人员诱惑很多、考验很多,要保持政治定力,关键就要筑牢理想信念根基。现在很多蜕变分子坠入腐化深渊,理想信念发生了动摇是最重要的根源。缺少了理想信念这个精神之“钙”,在生死考验、利益诱惑、困难挫折面前就容易松懈斗志、忘却身份、丢弃忠诚。

“都是白搭”属于口语化表达,用在公文材料中显得很突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