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为类固醇衍生物,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D与骨骼的钙化有关,又称为钙化醇。维生素D于1926年由化学家卡尔首先从鱼肝油中提取。天然的维生素D有两种:麦角钙化醇(维生素D2)和胆钙化醇(维生素D3)。植物油或酵母中所含的麦角固醇(24-甲基-22脱氢-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后可转化为维生素D2。在人体皮下的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转化为维生素D3。因此麦角固醇和7-脱氢胆固醇常被称作维生素D原。在人体内80%~90%的维生素D3是通过日光照射获得,余下10%~20%经饮食摄取。维生素D3首先在肝脏羟化成25-羟维生素D3,然后在肾脏进一步羟化成为1,25-二羟-维生素D3。1,25-二羟-维生素D3在体内的活性最强。
(1)维生素D调节体内钙、磷代谢平衡,维持血钙浓度和骨健康。它促进小肠黏膜对钙磷的吸收,使破骨细胞的活性和数量增加,同时也促进肾小管对钙和磷的重吸收。在骨骼中,它既有助于新骨的钙化,又能促进钙由老骨髓质游离出来,从而使骨质不断更新。
(2)维生素D调节心血管系统功能。维生素D可与分布于心血管细胞上的维生素D受体结合,调节与心血管疾病过程相关的基因的表达,继而影响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代谢状态。维生素D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包括:降低血管内活性氧的水平;抑制血管紧张素的缩血管效应,增强乙酰胆碱的舒张血管效应;减轻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紊乱,抑制血管平滑肌增殖;减缓心肌肥大等。缺乏维生素D时,其保护作用减弱,炎症瀑布反应导致内皮功能异常和血管僵硬度增加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一些研究显示维生素D缺乏与血脂紊乱密切相关。维生素D缺乏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内皮功能异常、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等相关,从而增加冠状动脉疾病的危险性。(www.xing528.com)
(3)维生素D还具有抗肿瘤、调节免疫、调控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等多种生物学作用,与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肥胖、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等密切相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