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考纲考点】
2.学会幼儿社会教育领域和相应教育方法。
【历年真题再现】
一、单项选择题
【2011下】6.幼儿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是( )。
A.亲子关系的发展 B.同伴关系的发展
C.性别角色的发展 D.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考点】幼儿社会性发展构成要素
【2011下】8.最有利于儿童成长的依恋类型是( )。
A.回避型 B.安全型 C.反抗型 D.迟钝型
【考点】幼儿社会情感发展特点
【2011下】10.儿童有不知足、不安全、忧虑、退缩、怀疑、不喜欢与同伴交往等特点是在( )教养方式下形成的。
A.放纵型 B.专制型 C.民主型 D.自由型
【考点】幼儿社会性的个性发展
【2011下】12.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倾向被称为( )。
A.依恋 B.合作 C.移情 D.社会化
【考点】婴幼儿社会情感发展
【2012下】2.幼儿意识到自己和他人一样都有情感、有动机、有想法,这反映幼儿( )。
A.个性的发展 B.情感的发展 C.社会认知的发展 D.感觉的发展
【考点】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2014上】3.幼儿园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主要途径是( )。
A.人际交往 B.操作练习 C.教师讲解 D.集体教学
【考点】幼儿园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主要途径
【2014上】5.在婴儿表现出明显的分离焦虑对象时,表明婴儿己获得( )。
A.条件及射观念 B.母亲观念 C.积极情绪观念 D.客体永久性观念
【考点】幼儿社会情感发展特点
【2015上】3.幼儿如果能够认识到他们的性别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改变,说明他已经具有( )。
A.性别倾向性 B.性别差异性 C.性别独特性 D.性别恒常性
【考点】幼儿社会认知中自我意识的发展
【2015上】4.让脸上抹有红点的婴儿站在镜子前,观察其行为表现,这个实验测试的是婴儿哪方面的发展?( )。
A.自我意识 B.防御意识 C.性别意识 D.道德意识
【考点】幼儿社会认知中自我意识的发展
二、简答题
【2013上】1.简述幼儿期自我评价发展的趋势并举例说明。
【考点】考查学生对幼儿社会认知的自我评价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三、材料分析题
【2013下】14.材料:齐齐是幼儿园的一个孩子,胆子很小,上课从来都不主动回答问题,老师点名让他回答,他就脸红,声音很小,也不愿意和同伴交往,老师和同学让他一起来玩,他的头摇的跟拨浪鼓一样。
(1)造成齐齐性格胆小的可能原因有哪些?
(2)你认为该怎样帮助齐齐?
【考点】幼儿的个性形成的影响因素及教师积极构建良好师幼关系的策略
说明:此题内容与社会性领域相关,按内容既可归为儿童发展模块内容,也可考虑为社会领域内容,但考虑到同年的试卷当中还有个活动设计题目,这个设计题归为社会领域活动设计更为合理。
【2013下】16.中二班幼儿在娃娃家游戏中,接待“客人”主动热情,与长辈交往很有礼貌,可家长却说孩子在家不是这样的,有客人来了很少打招呼,还经常对爷爷奶奶发脾气。
请针对上述幼儿行为的反差,设计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1)写出问题的原因分析。
(2)教学目标。
(3)教育指导内容,方法。
【考点】幼儿社会性形成的易反复、家园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等特点及教师具体的针对指导策略。考查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活动设计和引导能力
【本节备考指导】
本节要求在理解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内涵和意义的基础上,重点掌握目标、内容、途径和特殊教学方法和指导要点。主要考点是社会教育的目标和特殊教育方法,实施原则,考查形式以单项选择题和活动设计题为主。
【命题考点精讲】
命题点1:幼儿社会性发展概述
(1)社会性是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为适应社会生活所表现出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也就是人们为了适应社会生活所形成的符合社会传统习俗的行为方式。
(2)社会性与个性相比,个性强调的是独特性,是个人的行为方式,社会性强调的是人们在社会组织中符合社会传统习俗的共性的行为方式。
(3)社会性发展(有时也称幼儿的社会化)是指幼儿从一个生物人,到逐渐掌握社会的道德行为规范与社会行为技能,成长为一个社会人并逐渐步入社会的过程。它是在个体与社会群体、幼儿集体以及同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实现的。
命题点2: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内容及意义
1.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内容
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内容有:亲子关系、同伴关系、性别角色、亲社会行为、攻击性行为。
(1)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既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容(人际关系),又是影响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2)性别角色是作为一个有特定性别的人在社会中适当行为的总和,是社会性的主要方面。在学龄前期,适当淡化儿童的性别角色的教育对儿童的智力发展和性格发展是有益的。(3)亲社会行为和攻击性行为则属于儿童道德发展的范畴。
2.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意义
(1)社会性发展是幼儿健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已经成为现代教育最重要的目标。
(2)培养身心健全的人是教育最根本的目标。社会性发展是幼儿身心健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体格发展、认知发展共同构成幼儿发展的三大方面。
(3)从现代教育观念看,让幼儿“学会做人”的教育远比知识和智能教育重要。重视社会性教育这一主题,已经成为现代教育观念转变的一个主要标志。
(4)幼儿期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社会性发展是幼儿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
命题点3: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概念和意义
1.概念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指以发展学前儿童的社会性为目标,以促进学前儿童的社会认知,激发学前儿童的社会情感,培养学前儿童的社会行为为主要内容的教育。
社会化一般包括三方面:一是学前儿童必须学习适当的行为表现,这种行为表现必须是社会认可的、符合行为规范的。二是学前儿童必须学习扮演好其社会角色,学习其角色的职责。三是学前儿童必须发展其社会态度,能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能够与不同的人进行各种活动。
2.意义
(1)社会领域是幼儿园课程的一个重要领域,对幼儿人格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注重社会教育,是中华民族幼儿教育的历史传统,中国最早的蒙养院章程和最早的幼儿园办园宗旨都有对社会领域教育的规定。随后,陶行知、陈鹤琴、张宗麟等先生对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目标、内容、实施原则与方法等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领域课程。
(2)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是以发展幼儿的情感和社会性为目标,以增进幼儿的社会认知,激发幼儿的情感,培养幼儿的社会行为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其实质是做人的教育、人格的教育。
(3)幼儿园社会教育是学前儿童社会性情感及社会交往的需要。(4)幼儿园社会教育促进学前儿童身体、心智的发展。
(5)幼儿园社会教育是满足学前儿童认知的需要。
命题点4: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解读
根据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结合国家的教育方针和社会发展需求,《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纲要(试行)》特制订以下社会领域总目标:
(1)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
(2)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3)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4)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
(5)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目标解读:
一是以儿童为本的价值取向。从目标的表述看,是从儿童学习的角度来表述的,如能“主动参与”,“乐意与人交往”;从目标内容的表述顺序看,主动与自信放在幼儿社会领域教育目标的第一条,这符合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特点,也符合幼儿学习自主建构的特点。
二是以幼儿情感性发展为基础的目标取向。“能”字,表达了目标重在儿童的行为与态度意愿的培养;“乐意”与“同情”、“爱”都是情感词,这表明情感性目标在幼儿社会性发展目标中处于重要位置。
三是以社会关系建构为维度的内容取向。让儿童学会恰当的处理各类关系,是让儿童习得成长为一个“人”的基本能力与方式。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总目标的内容是从各类关系的维度展开的。
命题点5: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
从个体心理发展的角度看,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包括社会行为、社会情感和社会认知三个方面的内容;从个体与社会的关系看,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应包括人际交往、社会环境、社会规则和社会文化的认知等方面内容。因此,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应包括养成积极良好的社会行为、情感、认知和个性等方面。
学前儿童社会认知分为对自我(自我意识)认知,对他人、对周围环境的认知,对文化生活的认知;社会情感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因自己的需要能否满足而产生的主观感受。学前儿童社会情感教育就是要引导其在社会认知过程中,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会认识、控制自己的情绪情感。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交往等社会活动中对周围环境中的人或事情做出的态度、言语和行为反应。根据动机和结果的不同,社会行为可分为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就是要帮助幼儿形成积极的亲社会行为,避免形成消极的反社会行为。具体而言,就是引导学前儿童遵守各种社会规则,掌握交往技能,发展交往能力。
命题点6: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特点及原则
1.学前儿童社会学习的特点
(1)随机性和无意性。学前儿童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的,教育要注意为幼儿提供值得模仿的环境。
(2)长期性和反复性。幼儿的社会性情感与行为是在活动和交往中通过反复的体验与练习而形成的,具有长期性与反复性的特点。教育者需要确立持久和耐心的教育态度。
(3)情感驱动性。情感是幼儿与这个世界产生联系的纽带,儿童常常是因为信任与爱这个世界才愿意参与和学习这世界中新奇的一切,因而,他们的学习具有明显的情感驱动性。从这一特点出发,教育要注意良好情感氛围的营造。
(4)实践性。社会学习的内容大多是情意性与操作性的知识,它们只有通过亲身体验与实践的知识才能成为真知。教育要为幼儿提供充分的实践学习的机会,才能使这些知识与态度内化为儿童自己的体验。
命题点7: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特点及原则
(1)目标原则:首先体现教育目的的培养目标,并且围绕培养目标制定出每种活动适度、明确、具体的目标。贯彻目标性原则,就是时刻要有目标意识,要围绕目标开展,学会层层分解目标。
(2)活动性原则:指社会教育活动要为学前儿童创设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引导儿童在各种活动中与人交往,积极主动地发展社会性。活动性原则,要为儿童创设活动的空间,要给儿童提供自主活动的机会和时间,激发儿童活动动机,提高儿童活动水平。
(3)实践性原则:活动和交往是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既要对儿童进行社会认识观念和社会规则的教育,提高社会认识,又要指导儿童的实践,把提高儿童的社会认识和培养儿童的良好社会行为得到发展。
(4)强化原则:教师通过言语、动作或表情等方式,对儿童的行为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使之增强、巩固或削弱、消除,以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贯彻强化性原则,教师要采取明确的适宜的强化方式,强化激发儿童的内在动机;做到强化的及时性。
(5)一致性原则:是指教育者要尽力为幼儿的社会学习营造一个连续与统一的影响环境。这个环境既包括教育者自身影响的连续性与统一性,也包括各方面力量的连续性与统一性。教育者自身要做到言行一致,始终一贯,协调统一幼儿园内部的力量,协调统一幼儿园与家庭、社区之间的力量。
(6)正面教育原则:是一切教育最基本的原则,其核心是在尊重的前提下对学前儿童提出要求,在肯定的前提下对学前儿童的行为做出补充和修正,在维护学前儿童的自主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渗透课程的要求。教师应创设积极的环境,树立榜样,以鼓励表扬为主,以积极的方式对学前儿童提出要求等。
(7)生活教育原则:是指要把学前儿童还原到真实的生活中开展社会教育。社会教育是在日常生活中,借助于日常生活,并且为了日常生活而进行的。教师善于抓生活中的细节,并长期一贯地坚持。
(8)情感支持性原则:是指通过爱与关心来建立教师与学前儿童间的双向接纳关系,为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促进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教师要善于激发幼儿良好的社会情感,并投入积极的情感,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
命题点8: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方法
1.一般方法
(1)实践练习法:通过真实的生活事件和生活情境,培养幼儿的基本社会生活能力和技能,并增进幼儿的相关知识,激发幼儿的社会情感的方法。
(2)调查法:教师引导和启发幼儿针对社会环境、社会事物及社会现象的相关问题,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收集相关资料,并对材料进行思考、分析,从而发现社会现象存在的状态,或是社会问题的原因,或是社会现象之间的联系的方法。
(3)参观法:教师组织幼儿在园内或园外的场所,针对一两个社会事物或现象,以视觉为主要渠道对实际事物和现象的观察、思考而获得新的社会知识与社会规范的教育方法。
(4)表演法: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幼儿通过神态动作、语言及表情去体验、感受一定角色的情感和行为,从而达到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方法。
(5)讲解法:是向幼儿说明一些简单的、基本的知识和道理,让幼儿了解规则及其意义,使幼儿知道一些基本的社会认知的一种重要方法。幼儿园社会教育中的讲解应该是感性的、生动的、具体的,关注幼儿兴趣和已有经验。
(6)谈话法:是教师与幼儿及幼儿之间围绕某个问题进行的思想和情感交流的一种方法。
(7)讨论法:是指教师和幼儿围绕某个论题进行的思想碰撞或思想发散的一种方法。
2.特殊方法
(1)榜样示范法:是指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中,教师用他人的好思想、好行动和英雄事迹去影响和教育儿童,形成良好社会品质的方法。
教师可以把伟人和英雄人物、教师本人、同伴作为榜样,其理论基础是强化学习法,利用儿童好模仿,具体、生动、直观的典型易于感染儿童的特点,常与情境表演法结合使用,如社会活动《我是爸妈的小帮手》、《尊敬老人的好娃娃》等。
(2)角色扮演法:创设现实社会中的某些情景,让学前儿童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从而掌握自己承担的角色所应遵循的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的方法。它的一般步骤是:创设情景—启发思考—讨论明理—学习表演。
运用角色扮演法的要求:①围绕教育目标创设情景,应力求真实、生动、有人有景;道具、化妆应简单、有代表性。②角色扮演要有针对性,教师创设的教育情境使儿童能够熟悉和喜爱,让儿童承担的角色必须为儿童所认知和理解。③要充分发挥儿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尊重儿童自主地选择角色、变化角色和创造角色,幼儿自主选择角色,教师协调。④教育者尽量与儿童平等地去扮演角色,教师扮演的角色以正面角色为主,切忌让儿童反复扮演反面角色。⑤情节要简单,内容要短小、活泼,对话、动作要多,适合表演。
(3)移情训练法:是通过幼儿的现实生活事件或故事、情景表演等手段,引导幼儿理解和分享别人的情绪情感体验,使幼儿在日后生活中,对他人类似的情绪情感产生习惯性的理解并做出反应的方法。它主要通过讲故事、编故事、生活体验、情境表演等途径,让学前儿童设身处地地站在别人的位置考虑问题,使儿童理解和分享他人的情绪、情境体验,从而与之产生共鸣。
运用移情训练法要注意:
①创设的情境应该是儿童熟悉的社会生活,或者是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孩子能够理解的,这样才能产生移情。
②移情要通过换位,让儿童去理解他人的情绪,并以自己本身的情感体验去感受、理解他人的情感需要,以唤起儿童情感共鸣。
③要不断地变换移情对象的身份,以训练他们对各种不同人物的移情,扩大移情对象。
④移情应与理解和分享结合,落实到行为技能的培养上。
⑤在移情训练中,教师要积极参与,与孩子一起移情、训练。(www.xing528.com)
⑥应与角色扮演法、行为训练法等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4)观察学习法:是指学前儿童通过观察学习而获得相应社会行为的方法,观察的主要对象是现实的社会生活事件、影视作品、儿童的表演等。其步骤是注意—记忆—行为复出—强化或调节。
运用观察学习法要求是要根据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水平和特点,设计容易引起学前儿童容易关注的行为模式;要给学前儿童记忆、思考的机会;提供让学前儿童观察到的行为模式,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引导学前儿童对良好行为给予积极的态度与评价,改变与消除不良行为。
(5)价值澄清法:是让学前儿童在活动中直接思考一些价值选择的途径,使他们对社会活动和周围人产生积极的态度,然后付诸外部行动的方法。澄清应答法、价值表决法和价值排队法是三种常用的具体的教育方法。其一般步骤是:列举选择途径—思考和想象后果—自由选择—情感体验—行为强化。
运用价值澄清法的要求是:围绕教育目标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内容,让学前儿童自由选择并积极思考;让学前儿童公开表示自己的选择,求得大家的认可,并根据自己的选择去行动。
(6)陶冶教育法。陶冶教育法是利用环境条件、生活气氛及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幼儿进行积极感化、熏陶,发挥潜移默化影响作用的方法。环境陶冶法和艺术感染是两种常用的熏陶教育法。运用环境陶冶的要求是:根据教育目标设置教育环境,注重幼儿的感受与体验。运用艺术感染法的要求是:选择优秀、合适的艺术作品,引导幼儿体验作品的思想感情。
命题点9: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途径
游戏活动、教学活动、劳动、生活活动和节日娱乐活动、参观游览是对学前儿童进行社会教育的常用途径。根据《指南》精神,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因此,幼儿园的社会教育的主要途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专门的教育活动:综合教育活动、游戏、区域活动、社区环境的利用。
(2)随机教育:幼儿社会性发展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具体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和其他领域的随机教育中。
(3)家园合作。
命题点10: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指导要点
(1)幼儿的社会性主要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
(2)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
(3)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
【本节考点知识点小结】
学前儿童社会领域教育活动在幼儿园日益受到关注,随着《3~6岁学前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颁布实施,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地位和意义更加明确。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指以发展学前儿童的社会性为目标,以促进学前儿童的社会认知,激发学前儿童的社会情感,培养学前儿童的社会行为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社会领域是幼儿园课程的一个重要领域,对幼儿人格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满足学前儿童认知的需要,是学前儿童社会性情感及社会交往的需要,促进学前儿童身体、心智的发展。
社会领域总目标是以儿童为本的价值取向,以幼儿情感性发展为基础的目标取向及以社会关系建构为维度的内容取向而制定的,其内容包括学前儿童社会行为、社会情感和社会认知三个方面,具体从人际交往、社会适应性、社会环境、社会规则和社会文化的认知等方面展开。因此,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应包括养成积极良好的社会行为、情感、认知和个性等方面。学前儿童社会性的习得发展具有在生活中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特征,所以,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具有随机性和无意性、长期性和反复性、情感驱动性、实践性(练习性)等特点,组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必须遵循目标原则、活动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强化原则、一致性原则、正面教育原则、生活教育原则、情感支持性原则。幼儿园社会活动一般运用实践练习法、调查法、参观法、表演法、讲解法、谈话法、讨论法等方法。同时,结合社会领域课题的独特性,老师可以运用榜样示范法、角色扮演法、移情训练法、观察学习法、价值澄清法和陶冶教育法等社会领域特殊教育方法组织活动,通过游戏活动、教学活动、劳动、生活活动和节日娱乐活动、参观游览等常用途径开展社会教育。在专门的教育活动、随机教育、家园合作等途径中开展活动。对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中教师指导,教师要把社会教育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积极指导。还要积极促进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
【本节过关自测】
一、单项选择题
1.能显著提高儿童的角色承担能力和亲社会行为水平的学前社会教育方法是( )。
A.角色扮演法 B.语言法 C.移情训练法 D.讨论法
2.张老师发现班上有几个孩子的坚持性比较差,缺乏专注精神,于是聪明的她给这几个孩子玩起了“哨兵站岗”游戏,请这几个小朋友负责全班幼儿的“安全”,请问张老师的这种教育方法属于( )。
A.榜样示范法 B.动作练习法 C.移情训练法 D.角色扮演法
3.( )是儿童健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体格发展、认知发展共同构成儿童发展的三大方面。
A.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B.同伴关系的发展 C.兴趣的发展 D.社会性的发展
4.( )不属于幼儿社会学习的特点。
A.随意性和目的性 B.随机性和无意性 C.长期性和反复性 D.实践性和情感性
5.以下( )不属于幼儿社会领域的教育内容。
A.社会规则 B.人际交往 C.社会适应 D.文学作品
6.当幼儿与同伴发生发生矛盾或者冲突时,指导他尝试用( )等方式解决。
A.协商 B.轮流 C.交换 D.合作
7.( )是幼儿重要的学习方式,是认识和态度形成的基础。
A.模仿 B.观察 C.体验 D.同化
8.“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 )因素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A.父母家长 B.社区环境 C.家庭环境 D.媒体环境
9.“有样学样”的现象说明( )因素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A.成人 B.社区环境 C.大众传媒 D.网络资源
10.一个4岁幼儿说“我可勇敢了”,问他为什么,他说:“老师说的。”这表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 )特点。
A.自我评价的依赖性和被动性 B.自我评价的表面性和局部性
C.自我评价的情绪性 D.自我评价的自主性和客观性
11.“知道人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知道犯错误改正了就是好孩子。”这一具体教育内容属于( )的内容范围。
A.社会行为 B.社会认知 C.个性 D.社会情感
12.成人要求幼儿做一件事,他不一定真正掌握了这件事情的意义,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境可能还是不会按照要去做。只有当他自己在生活中主动做了,才能说他真正掌握了社会行为规范。比如吃饭前洗手、整理图书和玩具等等。这一现象表明幼儿社会学习具有( )的特点。
A.无意性 B.兴趣性 C.实践性 D.自主性
13.一位教师经常利用饭堂工人送饭菜的时机提示幼儿“饭堂师傅做出的饭菜真美味,我们要谢谢师傅”,这一做法体现出教师善于根据幼儿社会学习( )的特点来开展礼貌教育。
A.随机性和无意性 B.长期性和反复性 C.兴趣性和差异性 D.随意性和散漫性
14.有些幼儿会模仿电视节目上的男女交往的行为,如搂抱、亲嘴、说要和某某结婚等。如果你是老师,你的处理办法是( )。
A.一笑而过不了了之 B.驳然大怒批评禁止
C.保护好奇心,引导正确认识 D.不关注顺其自然
15.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所言“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这句话提示我们开展幼儿社会教育要注重遵循( )原则。
A.正面教育 B.实践性 C.生活性 D.教育性
二、活动设计题
请为幼儿园小班设计一份“我爱妈妈”的活动方案。
【本节过关自测】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考点解析】1.答案是A。此题考的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特殊方法。
【考点解析】2.答案是D。此题考的是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角色扮演法作用的理解。
【考点解析】3.答案是D。此题考的是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意义。
【考点解析】4.答案是A。此题考的是学前儿童社会性习得特点。
【考点解析】5.答案是D。此题考的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内容。
【考点解析】6.答案是A。此题考的是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形成指导。
【考点解析】7.答案是A。此题考的是学前儿童社会性习得特点。
【考点解析】8.答案是B。此题考的是影响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因素。
【考点解析】9.答案是A。此题考的是影响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因素。
【考点解析】10.答案是A。此题考的是影响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自我评价发展阶段特点。
【考点解析】11.答案是B。此题考的是影响学前儿童社会性构成要素的具体内容。
【考点解析】12.答案是C。此题考的是影响学前儿童社会性习得特点。
【考点解析】13.答案是A。此题考的是影响学前儿童社会性习得特点。
【考点解析】14.答案是C。此题考的是教师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必须遵循生活性原则。
【考点解析】15.答案是A。此题考的是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必须遵循的正面教育原则。
二、活动设计题
【考点】考查学生对社会领域活动设计能力
【参考答案】(设计案例举例):
小班社会领域活动:我爱妈妈
[活动目标]
1.了解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妈妈的关怀,懂得去爱妈妈、爱周围的人。
2.学会以正确方式表达对妈妈的爱。
3.了解妈妈的辛苦,激发爱妈妈、爱家人及周围人的情感。
[活动方法]口授法、电教法、讨论法、行为练习法、榜样示范法。
[活动准备]《我妈妈》绘本、PPT,各种视频。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活动导入
(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幼儿园来了一位小客人,小朋友们想见他吗?那老师就把他请出来。
角色语言:大家好,我是皮卡,很高兴见到大家,今天我想给大家说一说我的妈妈,小朋友们想听吗?
二、基础部分
1.分享绘本《我妈妈》
(展示PPT《我妈妈》。)
师:皮卡的妈妈在皮卡的心目中是一个怎样的妈妈?都有些什么本领?皮卡是不是觉得他的妈妈很棒?皮卡说他的妈妈很爱他,那皮卡爱不爱他的妈妈呢?那你们爱你们的妈妈吗?
师:请小朋友们想想你们的妈妈是怎样的,不管我们的妈妈是什么样的妈妈,我们都要爱她,因为我们的妈妈真的真的很棒。
过渡语:老师想问问大家今天有哪些小朋友是妈妈送来幼儿园的?你们想不想知道妈妈每天送了你们来幼儿园以后在做什么事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播放妈妈每日劳动的视频
(看完视频后……)
师:小朋友们,你们在视频里都看到了什么?你们看完后有什么感受?妈妈每天都很辛苦对不对?妈妈每天这么辛苦都是为了谁呀?那你们爱她吗?
3.说出日常生活中妈妈为自己做过的事
师:你们的妈妈也是因为很爱很爱你们,所以每天很辛苦却都从来不喊累。在生活中你们的妈妈还为你们做过些什么事?请你们讨论讨论,然后说给大家听。
师:哦,原来妈妈为自己做了那么多的事。这些呀都是妈妈对你们表达爱的方式。
师:那我们应该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对妈妈的爱呢?
师: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这位小哥哥是怎么做的。
4.用正确的方式表达对别人的爱
(播放视频:《给妈妈洗脚》公益片。)
师:这位小哥哥是怎么做的?我们应不应该向他学习呀?那你们还能想到些什么表达爱的方法呢?
(畅所欲言,说出自己所想到的表达爱的方法。)
幼儿讨论表达爱的方法并大胆说出来。
(给妈妈的一幅画。)
师:有的小朋友说到了给妈妈画一幅画来表达对妈妈的爱,老师觉得这个想法很不错,那我们就一起来画一画妈妈美丽的样子吧。画好后带回家给妈妈看。
5.以母爱为支点,延伸到爱父亲,爱周围的人,爱同伴
(师生谈话:引导幼儿感受父爱并爱爸爸,爱周围的人。)
师:我们除了爱妈妈,我们还要爱谁呀?
师:对,我们还要爱爸爸。
师:还有我们也要爱自己的同伴,爱老师,爱周围的人。
三、结束部分
(教师总结。)
师:今天我们知道了妈妈的辛苦,也知道妈妈很爱我们,我们生活在一个有浓浓的爱的环境里。我们知道了爱别人,也学会了很多种表达爱的方法。小朋友们今天都表现得很棒。最后我们一起唱一首歌。
(以歌曲《爱我你就抱抱我》结束本次活动。)
[活动延伸]
表演区——给妈妈唱首歌。
美工区——做一做爱的礼物。
语言区——故事表演《我妈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