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游戏的基本特征与分类简介

幼儿游戏的基本特征与分类简介

更新时间:2025-01-11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A.预演说B.剩余精力说C.复演说D.松弛消遣游戏的理论二、简答题1.简述幼儿游戏的基本特征。游戏的功能11.影响学前儿童游戏的个体因素主要有哪些?结果幼儿兴趣不高,表现被动,还没等游戏结束,一个幼儿就问李老师:“老师。游戏完了吗?我们可以自己玩了吧?”对这种现象,请从幼儿游戏特征和游戏指导的角度进行阐述。

【本节考纲考点】

1.了解游戏的含义及在幼儿园的地位。

2.熟悉游戏的类型及特征,影响因素。

3.懂得游戏对学前儿童的作用。

【历年真题再现】

一、单项选择题

【2012上】1.幼儿园的“娃娃家”游戏属于( )。

A.结构游戏 B.表演游戏 C.角色游戏 D.智力游戏

【考点】游戏的类型

【2014上】7.幼儿反复敲打桌子,在房间里跑来跑去,在椅子上摇来揺去,这类游戏属于( )。

A.结构游戏 B.象征性游戏 C.规则游戏 D.机能性游戏

【考点】游戏的类型

【2014下】8.儿童拿一竹竿当马骑,竹竿在游戏中属于( )。

A.表演性符号 B.工具性符号 C.象征性符号 D.规则性符号

【考点】游戏的含义理解

【2015上】6.儿童最早玩的游戏类型是( )。

A.练习游戏 B.规则游戏 C.象征性游戏 D.建构游戏

【考点】各类游戏的类型

【2015下】10.幼儿以积木、沙、雪等材料为道具来模仿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是( )。

A.表演游戏 B.结构游戏 C.角色游戏 D.规则游戏

【考点】各类游戏的含义

【2012下】3.认为“游戏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的游戏理论是( )。

A.预演说 B.剩余精力说 C.复演说 D.松弛消遣

【考点】游戏的理论

二、简答题

【2011下】1.简述幼儿游戏的基本特征。

【考点】游戏的基本特征

【2012上】1.游戏满足了幼儿身心发展的哪些需要?

【考点】游戏的功能

【2013下】11.影响学前儿童游戏的个体因素主要有哪些?

【考点】影响游戏的因素

三、分析题

【2013上】13.李老师设计了一个“三只蝴蝶”做游戏活动,她选了三位幼儿扮演蝴蝶,又选了若干幼儿扮演花朵。结果幼儿兴趣不高,表现被动,还没等游戏结束,一个幼儿就问李老师:“老师。游戏完了吗?我们可以自己玩了吧?”对这种现象,请从幼儿游戏特征和游戏指导的角度进行阐述。

【考点】游戏的特征和指导要点

【本节备考指导】

本节重要知识点是有关游戏的特性及分类,难点是游戏论述的相关理论和作用,及对游戏在幼儿园的地位的理解。本节重要的知识点就是考生从各种角度认识学前儿童游戏,理解并掌握游戏的性质:即“学前儿童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形式。纵观近年考点,在游戏类型辨别上选择题多,关于其特性及作用以简答题出现,而对于幼儿园游戏的价值和地位的认识则是论述题形式。

【命题考点精讲】

命题点1:游戏的含义

定义: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是幼儿喜爱的、主动的活动,是幼儿通过模仿和想象,有目的地、有意识地、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活动,它是人的社会活动的初级形式。

对幼儿游戏的理解:

(1)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

(2)幼儿喜欢游戏并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是由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决定的;

(3)游戏是幼儿自发的学习,是幼儿期独特的学习方式。

命题点2:游戏的基本特征

(1)主动性:游戏是幼儿自主自愿的活动,自主性是游戏的主要特点。在游戏中,要充分体现游戏是幼儿自发的,在游戏中是自由的、自主的“三自”原则。

(2)趣味愉悦性:幼儿在游戏中通过生动活泼、富有趣味的活动形式,充分享受游戏的快乐,适合儿童心理和年龄特征,具有兴趣性和娱乐性。

(3)虚构性:幼儿游戏是在假想的条件下完成的一种反映现实的活动,其情节和角色的扮演、活动方式、代替物的使用,是象征性的。

(4)创造性:游戏是一种充满创造性的活动,幼儿游戏是对实生活的创造性反映。

(5)规则性(有序性):幼儿游戏都有一定规则或者秩序性。

(6)具体性:幼儿游戏有具体的内容、情节、角色、动作、语言、活动、玩具和游戏材料。

(7)社会性:幼儿游戏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周围的现实生活是儿童游戏的基本源泉,借助游戏,儿童学习成人社会生活经验,从中看到未来生活的前景。

(8)无功利性:幼儿游戏没有社会的实用价值,没有强制性的社会义务,不直接创造财富。

命题点3:有关游戏的经典理论

游戏的经典理论均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主要解释游戏为何存在以及具有哪些目的。具体有以下五种理论:

(1)精力过剩说: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诗人席勒和英国哲学家斯宾塞。主要观点:游戏是儿童对剩余精力的发泄,是一种无目的的消耗。

(2)松弛消遣说:与精力过剩说恰恰相反,松弛消遣说认为游戏的目的是为了恢复工作所消耗的能量。其创始人是德国诗人拉扎鲁斯,他认为工作会消耗能量而使其亏空,但能量可以通过睡眠或参与完全不同于致使能量不足的工作的活动得以恢复。游戏与工作是不同的,因此是一种恢复能量的理想方式。

(3)复演说: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霍尔,他认为游戏是人类遗传的结果,儿童游戏是重现祖先生物进化的进程。

(4)预演说:代表人物德国哲学家格罗斯,认为游戏是对未来生活的准备。

(5)生长说:代表人物是阿普利登,主要观点是认为游戏是幼儿能力发展的一种模式和途径,是技能练习的重要手段,幼儿通过游戏可以逐渐成长。

命题点4:游戏的分类

1.依据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分

美国学者帕顿从儿童社会行为发展的角度,把游戏分为以下六种:

(1)偶然的行为(或称无所事事)。儿童独自发呆,或摆弄自己的身体,或碰到什么东西随手玩弄几下。

(2)袖手旁观的行为。儿童在近处观看同伴的活动,但不主动参与游戏。

(3)单独的游戏。儿童独自玩自己的玩具,不注意也不关心别人的存在。

(4)平行的游戏。儿童可能会玩相同的玩具,相似的游戏,也会有相互模仿的现象和少量的交谈,但他们仍然是在独自游戏,相互间没有合作。

(5)联合游戏。儿童仍以自己的兴趣为中心,但在一起游戏,有交流和分享行为。

(6)合作游戏。儿童以集体共同目标为中心,在游戏中相互合作并努力达到目的。游戏中有明确的分工、合作及规则意识,有一到两个游戏的领导者。

2.依据儿童认知发展分

皮亚杰认为游戏是随认知发展而变化的,他根据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把儿童游戏分为感觉运动游戏、象征性游戏、结构游戏和规则游戏等四类。美国学者帕特从儿童社会行为发展的角度,把游戏情况分为六种情形,形成了广为使用的帕特-皮亚杰游戏观察、评价量表。

(1)感觉运动游戏(练习性游戏)。感觉运动游戏是儿童最早出现的一种游戏形式,一般处于从儿童出生到2岁这一阶段。儿童主要是通过感知和动作来认识环境、与人交往的,该游戏的主要表现形式为徒手游戏或重复的操作物体的游戏。

(2)象征性游戏。象征性游戏是2~7岁学前儿童最典型的游戏形式。象征即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即“以物代物”、“以人代人”,是象征的表现形式。游戏中的主要特征是模仿和想象,角色游戏是其主要的表现形式。

(3)结构游戏。结构游戏是儿童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来建构、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物体的活动。它是游戏活动向非游戏活动的过渡,前期带有象征性,后期逐渐成为一种智力活动。

(4)规则游戏。规则游戏是7~11岁的儿童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的、带有竞赛性质的游戏,参加游戏的儿童必须在两人以上。

3.根据学前儿童游戏的关键性和教育作用分

一是创造性游戏,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等,这类游戏较多地体现了学前儿童主动、创造的主题特征,突出表现是学前儿童自主自愿的创造性活动。

二是有规则游戏,包括智力游戏、音乐游戏、体育游戏等,这类游戏是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且更加关注学前儿童对规则的遵守。依据教师指导可以把学前儿童游戏分为幼儿自发游戏和规则游戏。

4.根据教师指导分

分为幼儿自发游戏和规则游戏。幼儿自发游戏是指儿童自己想出来自己发起的游戏,这类游戏是幼儿最喜爱最愿意玩的游戏,利于培养儿童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规则游戏是指为实现预定的教育教学目的而专门编制的以规则为中心的游戏。

命题点5:学前儿童游戏的影响因素(www.xing528.com)

影响学前儿童游戏的因素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

(1)主观因素:每个儿童年龄、性别、个性、健康和情绪的差异,他们的游戏也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年龄特征反映儿童身心发展水平,从而影响儿童的游戏水平;性别差异对儿童游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游戏同伴、玩具和材料、游戏类型和游戏主题等的偏好上。

(2)客观因素:主要有物理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物理环境因素主要有游戏场地、游戏材料及游戏时间。影响儿童游戏的社会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家庭、伙伴、幼儿园课程、师幼关系、大众传媒等。

命题点6:学前儿童游戏的作用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游戏可以促进学前儿童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

(1)丰富认知:游戏可以丰富和巩固学前儿童的知识,促进智力发展,有利于语言能力的发展等。

(2)促进社会性发展:游戏促进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社会交往能力提升、自控能力加强等。

(3)丰富情感体验:游戏是学前儿童表达情绪情感的一种最安全有效的方式,对满足和稳定儿童情感具有重要价值。游戏利于学前儿童成就感、美感等积极的情绪体验,可以消除愤怒、厌烦、紧张等消极情感。

(4)促进身体发展:游戏可以保障学前儿童身体的生长发育,提高体能,增强机体的适应能力等。

【本节考点知识点小结】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和主要学习方式。它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幼儿喜爱的、主动的活动,是幼儿通过模仿和想象,有目的地、有意识地、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活动。游戏是人的社会活动的初级形式。幼儿游戏具有主动性、趣味愉悦性、虚构性、创造性、规则性、具体性、社会性、无功利性的八大特征。精力过剩说、松弛消遣说、复演说、预演说、生长说是关于解释游戏为何存在以及具有哪些目的的经典游戏理论。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把游戏作不同分类。从儿童社会行为发展的角度,把游戏分为偶然的行为、袖手旁观的行为、单独的游戏、平行的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六种;依据儿童认知发展可以分为感觉运动游戏(练习性游戏)、象征性游戏、结构游戏、规则游戏四种;根据学前儿童游戏的关键性和教育作用可以分为创造性游戏和有规则游戏两大类;根据教师指导可以分为幼儿自发戏和规则游戏。影响学前儿童游戏的因素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包括每个儿童年龄、性别、个性、健康和情绪的差异,他们的游戏也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客观因素主要有物理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物理环境因素主要有游戏场地、游戏材料及游戏时间。影响儿童游戏的社会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家庭、伙伴、幼儿园课程、师幼关系、大众传媒等。总之,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游戏可以丰富幼儿认知,促进社会性发展,丰富情感体验,促进身体发展。

【本节过关自测】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一项不能体现幼儿游戏自主性含义?( )

A.幼儿游戏是“我要玩”而不是“要我玩”

 B.游戏活动体现了幼儿的直接需要

 C.教师可以选择和决定幼儿做什么游戏以及怎样做

 D.游戏中幼儿心理需要不受游戏之外的因素支配

2.幼儿可随自己的兴趣和力量进行游戏、停止游戏或变换游戏,这是因为游戏具有( )的特点。

A.自由性 B.趣味性 C.虚构性 D.社会性

3.提出游戏的“精力剩余说”理论的是( )。

A.格鲁斯 B.霍尔 C.埃里克森 D.斯宾塞

4.游戏的社会性本质观认为,游戏是儿童的( )。

A.非社会性活动 B.本能性活动 C.社会性活动 D.非本能性活动

5.以下不属于有规则游戏的是( )。

A.语言游戏 B.音乐游戏 C.体育游戏 D.玩水游戏

6.幼儿玩沙雕属于( )。

A.象征性游戏 B.感觉运动游戏 C.结构游戏 D.规则游戏

7.评价游戏是否成功的根本因素是( )。

A.儿童是否是游戏的参与者 B.教师是否是游戏的参与者

 C.教师是否是游戏的指导者 D.幼儿是否是游戏的主人

8.保证儿童游戏的权利得以游戏是否成功的根本因素是( )。

A.足够的游戏空间 B.充足的游戏时间

 C.适当的游戏人数 D.合理的游戏规划

9.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是( )。

A.日常生活活动 B.集中教学活动 C.游戏 D.户外活动

10.下列几种游戏中,幼儿社会性程度最高的是( )。

A.平行游戏 B.独自游戏 C.联合游戏 D.合作游戏

11.“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其中,竹马属于什么游戏( )。

A.结构游戏 B.感觉运动游戏 C.规则游戏 D.象征性游戏

12.学前儿童游戏中最引人关注的是( )。

A.表情 B.言语 C.动作 D.角色扮演

二、简答题

1.如何理解游戏在幼儿园的地位?

2.简述幼儿游戏的基本特征。

三、论述题

谈谈你对《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对游戏的表述:“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的理解。

【本节过关自测】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考点解析】1.答案是C。此题考的是幼儿游戏自主性的含义。往年考试中,会考查考生对某些基本概念的了解或熟悉程度。

【考点解析】2.答案是A。此题考的是幼儿游戏的特点。游戏特点是一个高频考点。

【考点解析】3.答案是D。此题考的是幼儿游戏的经典理论,是一个高频考点。

【考点解析】4.答案是C。此题考的是幼儿游戏的特点。考查考生对游戏特点了解或熟悉程度。

【考点解析】5.答案是D。此题考的是幼儿游戏的分类。游戏分类是一个高频考点。

【考点解析】6.答案是C。此题考的是幼儿游戏的分类。往年考试中,会考查考生对某些游戏概念的了解或熟悉程度。

【考点解析】7.答案是D。此题考的是幼儿游戏本质属性的理解。往年考试中,会考查考生对某些基本概念的了解或熟悉程度。

【考点解析】8.答案是A。此题考的是幼儿游戏构成要素的理解。

【考点解析】9.答案是C。此题考的是幼儿游戏基本属性,往年考试中,会从不同角度考察考生对幼儿游戏属性的认知。

【考点解析】10.答案是D。此题考的是幼儿游戏的分类。游戏分类是一个高频考点,近年来关于游戏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关注越来越多。

【考点解析】11.答案是D。此题考的是幼儿游戏的分类。象征性游戏是一个高频考点。

【考点解析】12.答案是C。此题考的是幼儿游戏的组成要素,考察考生对游戏特征的全面把握。

二、简答题

1.【考点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游戏地位重要性的理解。

【答题要点】(1)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2)游戏是学前儿童课程的灵魂。

2.【考点解析】此题考的是幼儿游戏的特点或基本特征。游戏特点特征是一个高频考点。

【答题要点】(1)主动性;(2)趣味愉悦性;(3)虚构性;(4)创造性;(5)规则性;(6)具体性;(7)社会性;(8)无功利性。

三、论述题

【考点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游戏地位重要性的理解。

【答题要点】

1.理解

(1)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

(2)游戏是幼儿对生长的适应,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

(3)游戏是幼儿的自发学习。

2.贯彻要点

(1)重视儿童的自发游戏,应保证儿童一日活动中有充分的自主游戏时间。

(2)给儿童均等的游戏机会,让每个儿童都有选择、体验游戏的可能,满足儿童对多种游戏的需要。

(3)为儿童创设的环境应包含游戏的空间、开放的游戏区域,使儿童能随时随地地进行自发游戏。

(4)要充分利用游戏组织幼儿园各类教育活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要体现游戏化的精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