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优化幼儿园活动区的设置?

如何优化幼儿园活动区的设置?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要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关注点发展水平及时调整活动区设置的种类或者投放材料的更换等。活动区的设置应注意区域的分割与开放。命题点3:幼儿园活动区设置的注意事项美工区设置常常需要用水,所以需设置在靠近水源的位置。活动区域中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点投放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做到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和计划性。

如何优化幼儿园活动区的设置?

【本节考纲考点】

1.会创设与幼儿发展适宜的活动区。

2.能运用有关知识对活动区设置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历年真题再现】

【2012上】3.关于幼儿游戏活动区的布置,正确的说法是( )。

A.以阅读为主的图书区可与娃娃家放在一起

 B.自选游戏环境的创设是由教师进行的

 C.可在积木区提供一些人偶、小动物交通工具模型等辅助材料

 D.娃娃家应该是完全敞开式,让每个人都能看到里面有什么

【考点】幼儿园活动区设置的基本要点

【2013上】4.某教师针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了不同难度的操作材料,这遵循了( )。

A.活动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整体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考点】考点是幼儿园活动区材料提供应遵循的原则

【2013上】15.某图是大班美工区的一个墙面环境设计,请分析它对促进幼儿学习的积极作用。(图略。)

【考点】此题是考察学生对幼儿园活动区的教育功能理解

【本节备考指导】

本节要求考生不仅能创设与幼儿发展适宜的活动区,而且能运用有关知识对活动区设置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因此,会创设适宜的活动区是本节重点内容,运用相关创设知识对活动区设置进行评析是难点。本节考查题型通常为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

【命题考点精讲】

命题点1:幼儿园活动区设置的基本方法

(1)活动区的设置首先应考虑教育目标,做到目标性和计划性一致。幼儿园区角创设应紧密结合教育内容和目标,要与教育同步,把创设区角的过程变成教育教学的过程。

(2)合理有序地利用空间,充分挖掘空间的实用价值。区角空间设置要求安全、适用、合理、美观。充分利用活动室地面、墙壁、窗户、走廊、转角,甚至寝室等可利用的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活动室空间。

(3)活动区的设置应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适宜的活动区角。如小班幼儿感知事物的经验少,动手能力较弱,多数幼儿不能单独活动,因此,活动区数量不宜设置太多,也不宜太复杂。

(4)活动区的设置还应考虑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在不同年龄班尽量设置各种适龄的区角,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5)活动区的设置和材料的投放要具有一定的动态性和可变性。要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关注点发展水平及时调整活动区设置的种类或者投放材料的更换等。

(6)活动区的设置应注意区域的分割与开放。具体是:

各个活动区应有明显的界限,保证幼儿能清楚地知道每个区域的活动,活动区之间的界限主要有平面界限、立体界限、挂饰界限三种。平面界限的划分,就是教师通过地面的质地、图案或不同颜色划分成的不同区域。立体界限的划分,就是教师运用架子、柜子、钢琴或其他物体进行隔离所划出的不同区域,形成的封闭或开放的空间,分界物的高度要适合幼儿的视线,体现动静布局。

命题点2:幼儿园活动区设置的基本原则

(1)教育性原则:幼儿园区域游戏环境创设是幼儿课程的一部分,在创设幼儿园区域游戏环境时,要考虑它的教育性,应使区域游戏环境创设的目标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相一致。

(2)发展性原则:活动区的设计与指导应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包括知识水平、体力、智力、情感道德、个性等方面的发展。

(3)整体性原则:是指将整个活动室的游戏环境作为一个动态系统,发挥整体优化功能。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活动材料来实现,材料直接影响幼儿活动的质量。投放的材料要既有利于各区角间的联系,体现整合观念,又有利于幼儿各方面能力的整合性提高。

(4)动态性原则:指投放活动材料时要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发展需求,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调整、更换和补充,特别是主题区域活动,更要随着主题的变化而创设适宜的活动区域。

(5)动静分开原则。在划分区域时,要注意各活动区间的间距,安静的区域和活跃的区域不要距离太近(如表演区和图书区),安静的区域可以用玩具柜分割,以免活动时受到干扰。

命题点3:幼儿园活动区设置的注意事项

(1)美工区设置常常需要用水,所以需设置在靠近水源的位置。

(2)在建构区、表演区,幼儿肢体活动量较大,且相对噪音大,故需要较宽敞的活动空间,且远离需要安静的活动区。

(3)自然观察区最需要自然采光,应设置在靠近窗户的位置,而且需要延伸到户外活动区。

(4)阅读区、益智区需要设置在光线好,隐秘的角落,利于幼儿安静阅读、专注阅读。

(5)区域间的界限应力求明显,让各区在进行活动时彼此干扰减至最低程度,以避免不必要的争端。

(6)来往各区域的交通路线力求畅通,避免幼儿发生冲撞、推挤现象。

(7)提供操作台、工作毯、展示台,便于幼儿操作和管理材料。

(8)各区域所需要的材料应随手可得,避免让幼儿横穿教室取拿物品。

(9)分层提供活动材料,以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

(10)充分考虑活动区的光线、色彩、温度、数量、人数等因素,综合考虑,合理布置。

命题点4:活动区材料投放原则

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通过材料来表现,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投放区域材料要遵循以下原则:

1.材料的安全性和艺术

安全性:为幼儿提供活动材料时,应选择无毒、无味、对幼儿无伤害隐患的制作原料,制作前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

艺术性:注意操作材料色彩搭配漂亮、造型美观和便于操作,以吸引幼儿对活动材料充满兴趣,积极投入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利于区域活动的顺利开展。

2.材料的针对性和计划性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活动区域中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点投放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做到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和计划性。

3.材料的目标性和探究性

目标性:孩子的发展目标与区域活动材料的教育功能是一致的,因此投放区域活动材料一定要有目的性。应以各年龄班的培养目标为依据,有针对性地选择、投放那些与主题相关的操作材料,并且充分挖掘材料在不同区域内的多种教育作用。一个目标可以通过若干材料的共同作用来实现,一种材料也能为达到多项目标服务。

探究性:材料的探究性能引发幼儿动手、动脑,支持幼儿与活动环境的积极互动,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对客观事物进行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在区角活动中,幼儿开动脑筋思考,动手操作各种材料就是一种探究活动。

4.材料的层次性和动态性

层次性:材料投放的层次性是指教师在选择、投放操作材料时,能够预先作好思考、规划和设计,按照预定的目标,按照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要求,分解出若干个能够与幼儿的认知发展相吻合的操作层次,使材料“细化”。材料投放的层次性能使不同发展阶段的幼儿都能通过与适宜材料之间的互动来获得相应的发展。

5.材料的丰富性和趣味性

丰富性:区角活动材料的丰富性主要包括品种多样、形式多样、功能多样。品种多样:就是种类要多。形式多样:就是材料的形式要多种多样。功能多样:实际就是一物多玩,在挖掘材料的功能上多下功夫。

趣味性:有趣的材料能够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提高目标的达成度。过难或过于简单的材料投放,都不利于幼儿活动兴趣和发展水平的提高。

命题点5:制定活动区计划要点(www.xing528.com)

(1)制定区域活动目标:教师应根据学前儿童的发展需要和水平,围绕课程总目标、阶段(月、周)目标和本班特点事先制定区域活动的目标。

(2)确定区域活动的内容:区域活动的内容依附于区域活动的材料,只要选择了适宜的材料,活动内容随即诞生了。教师要根据主题或领域活动开展的情况,关注儿童的兴趣点,及时调整区域活动的内容。

(3)制定区域活动方案:区域活动的设计可以用文字式和表格式两种形式,文字式按照标题—目标—活动准备—过程格式写,并结合到周、日活动计划来写;表格式就按照区域名称、目标、材料投放、指导要点、备注等项目来列表,文字式便于清楚详细阐述,表格式简洁规范,一目了然。

区域活动方案要重点突出两点:一是材料的具体投放;二是教师的指导要点,既要体现教师的预设,更要关注儿童在区域互动中的自主活动。

命题点6:活动区活动指导要点

区域活动是学前儿童自由活动、自主学习的场所,教师对学前儿童在活动区活动给予细心观察、积极支持、悉心指导,才能使其教育功能最大限度发挥出来,具体而言,教师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指导工作:

(1)在创设区域活动初期老师要给幼儿介绍和开放活动区,组织幼儿制定活动区规则。

(2)在幼儿自主活动阶段,老师要认真观察、仔细分析幼儿的活动,做好观察记录表,对活动区设置和材料投放及时调整;对幼儿的活动情况和发展水平做好记录和分析,及时调整和指导。

(3)教师注意指导方法,适时地以适当的方式介入幼儿的活动。尽量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发现、思考,不急于提供答案。

(4)要充分保障幼儿在区域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及时做好评价和调整。

(5)教师在创设和指导区域活动时,要注意加强活动区间的配合、渗透,加强横向联系,注重整合性。

【本节考点知识点小结】

幼儿园活动区设置要遵循教育性、发展性、整体性、动态性、动静分开等原则。活动区的设置基本方法应首先应考虑教育目标,做到目标性和计划性一致;其次是合理有序地利用空间,充分挖掘空间的实用价值,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适宜的活动区角;还应考虑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应注意区域的分割与开放,活动区的设置和材料的投放要具有一定的动态性和可变性等。各活动区在具体创设时要充分考虑每个区域种类特征,满足相应的要求,如美工区设置常常需要用水,所以需设置在靠近水源的位置。同时,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通过材料来表现,所以在材料投放方面要体现安全性和艺术性、针对性和计划性、目标性和探究性、层次性和动态性、丰富性和趣味性等原则。教师在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时应制定详细规范的活动区计划,要有明确的活动目标、内容及具体每一个区域开展的活动方案。在活动区活动中,教师应对学前儿童在活动区活动给予细心观察、积极支持、悉心指导,才能使其教育功能最大限度发挥出来,达到区域活动让学前儿童自由活动、自主学习,充分体验成长的快乐的目的。

【本节过关自测】

一、单项选择题

1.教师要以教育目标和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为依据,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合适的内容和主题,创设合适的活动环境。这是活动区创设的( )原则。

A.整体性 B.教育性 C.共同发展 D.动态性

2.教师要随着活动的进展和幼儿的发展,不断给予幼儿大量生动、形象的刺激物,不断更新材料,从而保持幼儿的兴趣,促使幼儿获得持久的发展。这是活动区创设的( )原则。

A.教育性 B.共同发展 C.动态性 D.整体性

3.某幼儿园的活动区设计包含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的内容,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这体现了活动区创设的( )原则。

A.教育性 B.整体性 C.共同发展 D.动态性

4.幼儿园活动区创设原则有:教育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动态性原则和( )。

A.共生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经济性原则 D.审美性原则

5.某幼儿园中班在“我爱春天”主题活动中投放了春天的各种图片、各种画笔、歌唱春天的各种音频或视频、道具等材料,这体现了( )的要求。

A.按主题投放材料 B.按目标投放材料

 C.投放不同层次的材料 D.分期分批投放材料

6.活动区的设置具有开放性、可操作性、灵活性、( )等特点,有利于幼儿进行个别活动和自由探索,有利于个体的主体性发展。

A.个性化 B.可利用性 C.选择性 D.发展性

7.下列不属于活动区的材料投放的具体要求的是( )。

A.按目标投放材料 B.按不同层次投放材料

 C.按需要投放材料 D.有些材料需随时投放

二、材料分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区域活动开始了,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地选择了不同的区域开始玩游戏,教师发现创想区一个人也没有。于是说:“创想区谁愿意去玩啊?”可是没有人理睬。教师耐心地再次提高了嗓门:“今天谁愿意去玩纸箱啊?”这时,有一个幼儿举手说:“我去吧。”接着几个幼儿也陆续地响应去创想区玩。可是没一会儿创想区的游戏就结束了。见此情况教师就从头到尾把整个游戏的过程和玩法讲给了他们听,并给他们几个人分配了不同的角色,在教师的指导下创想区里的“纸箱加工厂”总算顺利地开展起来了。在区域活动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教师发现创想区里乱成一团,跑过去一看,孩子们正在玩“开小汽车”的游戏呢。看到教师来又赶紧玩起了纸箱,嘴里却不停地说“一点儿都不好玩”。

问题:请根据孩子们的反应对这位教师的游戏区设置是否合理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本节过关自测】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考点解析】1.答案是B。此题考的是幼儿园活动区创设必须遵循的教育性原则。

【考点解析】2.答案是C。此题考的是幼儿园活动区创设必须遵循的动态性原则。

【考点解析】3.答案是B。此题考的是幼儿园活动区创设必须遵循的整体性原则。

【考点解析】4.答案是B。此题考的是幼儿园活动区创设必须遵循的发展性原则。

【考点解析】5.答案是A。此题考的是幼儿园活动区创设材料投放的基本要求。

【考点解析】6.答案是A。此题考的是幼儿园活动区设置的特点。

【考点解析】7.答案是C。此题考的是幼儿园活动区材料投放的具体要求。

二、材料分析题

1.【考点解析】此题考的是考生对幼儿园活动区设置要求和材料投放要点的掌握。

【答题要点】

区域活动本身具有自由、自选、独立而协作的优势,可今天创想区在没有人的情况下,是老师介入,和幼儿商讨后幼儿才去游戏的。出现如此情况的原因如下:

(1)投放的材料的问题:

①在投放材料的过程中,发现幼儿的兴趣已经不高了,但没有及时地调整材料,材料比较单一。

②投放材料时没有考虑到个体差异。

(2)教师的指导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是观察者、引导者。我们支持、鼓励幼儿自发地探索和操作材料,根据幼儿在区域中的表现,随时给予一定的帮助、指导。

针对材料中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对材料重新进行调整,调整策略为:

①材料太单一,而且没有层次性,要观察、评估每个幼儿的发展状况,根据教育目标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让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积累各种经验。

②针对幼儿的兴趣投放材料。随着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要及时进行补充、调整,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改进或摒弃不适合的材料,开发挖掘新材料,使投放的材料更具有针对性,更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

(2)在活动中发挥孩子的创造性。在区域活动中,我们要注意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具有启发性的活动材料,从而解放幼儿的头脑和手脚,给予幼儿足够的自由度,使幼儿充分地表现自我,勇于创新。

(3)指导要得当、适时、有针对性。在观察指导的时候,要给幼儿一定的空间去发挥,给他们宽松的环境去讲述他们的需求、困难等。要仔细倾听幼儿的“秘密”,要站在孩子的视角去想、看问题,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推进幼儿游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