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个性与社会性发展的优化方案

幼儿个性与社会性发展的优化方案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掌握幼儿个性,社会性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并能够在教育活动中应用。A.多血质B.黏液质C.胆汁质D.抑郁质气质类型3.幼儿园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主要途径是( )。影响幼儿性格发展的因素及教育方式14.材料:小虎精力旺盛爱打抱不平,做事急躁马虎爱指挥人,稍有不如意大发脾气动手打,事后也后悔但难克制。自我意识是人心理能动性的体现,对个性的形成与发展具有调控作用。幼儿自我认识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自我评价方面。

幼儿个性与社会性发展的优化方案

【本节考纲考点】

掌握幼儿个性(如气质、兴趣、性格、自我意识),社会性(如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亲社会行为、攻击性行为、性别角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并能够在教育活动中应用。

【历年真题再现】

一、单项选择题

【2011下】8.最有利于儿童成长的依恋类型是( )。

A.回避型 B.安全型 C.反抗型 D.迟钝型

【考点】依恋的类型

【2011下】10.儿童有不知足、不安全、忧虑、退缩、怀疑、不喜欢与同伴交往等特点是在( )教养方式下形成的。

A.放纵型 B.专制型 C.民主型 D.自由型

【考点】亲子关系的类型

【2011下】12.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倾向被称为( )。

A.依恋 B.合作 C.移情 D.社会化

【考点】依恋的类型

【2011下】6.幼儿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是( )。

A.亲子关系的发展 B.同伴关系的发展 C.性别角色的发展 D.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考点】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2012上】10.培养机智、敏锐和自信心,防止疑虑、孤独,这些教育措施主要是针对( )。

A.胆汁质的儿童 B.多血质的儿童 C.黏液质的儿童 D.抑郁质的儿童

【考点】气质类型

【2012下】2.幼儿意识到自己和他人一样都有情感、有动机、有想法,这反映幼儿( )。

A.个性的发展 B.情感的发展 C.社会认知的发展 D.感觉的发展

【考点】个性发展——自我认知的发展

【2012下】6.有的幼儿遇事反应快,容易冲动,很难约束自己的行动,这个幼儿的气质类型比较倾向于是( )。

A.多血质 B.黏液质 C.胆汁质 D.抑郁质

【考点】气质类型

【2014上】3.幼儿园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主要途径是( )。

A.人际交往 B.操作练习 C.教师讲解 D.集体教学

【考点】社会性发展途径

【2014上】5.在婴儿表现出明显的分离焦虑对象时,表明婴儿已获得( )。

A.条件反射观念 B.母亲观念 C.积极情绪观念 D.客体永久性观念

【考点】依恋的概念和表现

【2015上】3.幼儿如果能够认识到他们的性别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改变,说明他已经具有( )。

A.性别倾向性 B.性别差异性 C.性别独特性 D.性别恒常性

【考点】幼儿性别角色的发展

【2015上】4.让脸上抹有红点的婴儿站在镜子前,观察其行为表现,这个实验测试的是婴儿哪方面的发展?( )。

A.自我意识 B.防御意识 C.性别意识 D.道德意识

【考点】自我意识的发展

二、材料分析题

【2013下】14.材料:齐齐是幼儿园的一个孩子,胆子很小,上课从来都不主动回答问题,老师点名让他回答,他就脸红,声音很小,也不愿意和同伴交往,老师和同学让他一起来玩,他的头摇的跟拨浪鼓一样。

(1)造成齐齐性格胆小的可能原因有哪些?

(2)你认为该怎样帮助齐齐?

【考点】影响幼儿性格发展的因素及教育方式

【2014下】14.材料:小虎精力旺盛爱打抱不平,做事急躁马虎爱指挥人,稍有不如意大发脾气动手打,事后也后悔但难克制。

问题:你认为小虎的气质属于什么类型?为什么?如果你是小虎的老师,你准备如何根据气质类型的特征实施教育。

【考点】不同气质类型及相应的教育措施

【本节备考指导】

在历年考试中都会出现本节的知识点,幼儿个性发展中考查的重点主要集中在自我意识的概念、幼儿自我评价的特点、幼儿的性格特点这几方面的知识点上;在幼儿社会性发展中容易考查依恋类型、同伴关系的类型、性别角色的发展阶段和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特点这几方面的知识点。在题型上,多以选择题的方式出题,在自我评价发展、幼儿性格特点、同伴关系发展和攻击性行为这几方面的知识点上,需要考生关注主观题型。

【命题考点精讲】

命题点1:幼儿个性的结构

个性是指个体在物质活动和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系统。

个性作为一个心理系统,包含三个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着的结构,它们是个性倾向性系统、自我意识系统和个性心理特征系统。其中,自我意识是个性调节系统的核心。

(1)个性倾向性系统:包括需要与动机、兴趣、志向、价值观世界观等。它是推动个性发展的动力因素,决定了一个人的活动倾向性。其中,需要是推动个性发展最积极的因素,世界观是个性倾向性的最高层次。

(2)自我意识系统:自我意识系统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与自我监控三个结构。自我意识是人心理能动性的体现,对个性的形成与发展具有调控作用。

(3)个性心理特征系统:个性心理特征系统是个性个别性的集中表现,包括气质、能力与性格等心理成分。其中性格是个性的核心特征,反映一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命题点2: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所有的身心状况以及与周围人或物的关系的意识,主要包括对自己的身体特征(如性别、相貌、健康状况等),心理特点(如情绪特点、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以及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等的意识。自我意识的结构包括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监控。

1.幼儿自我意识发展阶段

(1)自我感觉的发展(1岁前):儿童由1岁前不能把自己作为一个主体同周围的客体区分开到知道手脚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是自我意识的最初形式,即自我感觉阶段。

(2)自我认识的发展(1~2岁):孩子会叫妈妈,表明其已经把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了。更重要的是,孩子在15个月之后已开始知道自己的形象。

(3)自我意识的萌芽(2~3岁):自我意识的真正出现是和儿童言语的发展相联系的,掌握代词“我”是自我意识萌芽的重要标志,能准确使用“我”来表达愿望标志着儿童的自我意识的产生。

(4)自我意识各方面的发展(3岁后):幼儿在知道自己是独立个体的基础上,逐渐开始对自己简单的评价;进入幼儿期,孩子的自我评价逐渐发展起来,同时,自我体验与自我控制也开始发展。

2.幼儿自我评价的发展

自我评价是自我认识的核心成分。自我评价就是一个人在对自己认识的基础上对自己的评价。幼儿自我认识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自我评价方面。

(1)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幼儿还没有独立的自我评价,他们的自我评价常常依赖于成人对他们的评价。特别是在幼儿初期,幼儿往往不加考虑地轻信成人对自己的评价,自我评价只是成人评价的简单重复。

幼儿晚期开始出现独立的评价。幼儿对成人对其评价逐渐持有批判的态度。如果成人对其评价不符合实际情况,幼儿会提出疑问或申辩,甚至表示反感。

(2)自我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幼儿往往不从具体事实出发,而从情绪出发进行自我评价。在一个实验里,让幼儿对自己的绘画和泥工作品同别人的作品作比较性评价,当幼儿知道比较的对方是老师的作品时,尽管这些作品比自己的质量差(这是实验者故意设计的),幼儿总是评价自己的作品不如对方。而当幼儿把自己的作品和小朋友的作品相比较时,他们总是评价自己的作品比别人的好。这一实验结果充分说明了幼儿自我评价的主观性。幼儿一般都过高评价自己。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自我评价逐渐趋向于客观。

(3)自我评价由个别性评价向多向性评价发展。幼儿的自我评价一般比较笼统,较多地只从某个方面对自己进行评价,以后逐渐向比较具体、细致的方向发展,做出比较全面的评价。

(4)自我评价由对外部行为的评价向内心品质的评价发展。最初往往较多局限于对外部行动的评价,之后逐渐出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

3.幼儿自我体验的发展

自我体验是一个人伴随着自我评价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包括自尊、自信、自我价值感、成功感、自我效能感等。自我体验的发展始于幼儿期。4岁左右,幼儿开始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如“我不高兴”“我生气”等,幼儿自我体验表现出以下特点:

(1)从与生理相关的体验向社会性体验发展。如愉快和愤怒的体验较早,而自尊、委屈和内疚感则较晚。

(2)表现出易受暗示性的特点。成人的暗示对幼儿自我体验的产生起着重要作用,年龄越小,表现越明显。

(3)随年龄增长而丰富,并有一定的顺序性。其中愉快感和愤怒感发展较早,自尊感和委屈感发生较晚。

4.幼儿自我控制的发展

自我控制反映了一个人对自己行为的调节、控制能力,包括坚持性与自制力等。幼儿自我调节能力是逐渐产生和发展的,表现为幼儿开始完全不能自觉调控自己的心理与行为。以后随着生理的发育成熟,在环境教育作用下,幼儿逐渐能够按照成人的指示和要求调节自己的行为,幼儿期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弱。

命题点3:幼儿兴趣的发展

兴趣是需要的情感体验。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个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幼儿兴趣的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1.兴趣比较广泛,但缺乏中心

世界对于幼儿来说,可谓丰富多彩,千变万化,什么都是全新的,幼儿渴望认识世界,喜欢和周围的人们交流,对周围的一切事物和事件都表现出极大的广泛的兴趣。

2.直接兴趣较多

由于幼儿年龄较小,多数幼儿不会对比较遥远的事物或活动的结果产生间接的兴趣,幼儿的兴趣绝大多数属于直接兴趣,即直接对当前的事物或活动过程感兴趣。

3.兴趣表现出年龄差异和个体差异

幼儿期儿童的兴趣已经表现出明显的年龄差异和个别差异,如性别不同,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就不同。

4.兴趣比较肤浅,容易变化

由于幼儿的知识经验和智力水平有限,多数幼儿不会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而往往被事物的表面特征所吸引,如鲜艳的颜色、奇异的外形等。但随着时间稍长,外部特征的吸引力降低,幼儿的兴趣随之改变。

5.兴趣有不良倾向

幼儿对事物缺乏分辨能力,容易产生不良兴趣,如对武打片中的暴力镜头的模仿。

命题点4:幼儿气质的发展

气质是指一个人心理活动动力方面比较稳定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稳定性、指向性及灵活性方面。

1.幼儿气质的类型

希波克拉底的体液说将人的气质类型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基本类型。巴甫洛夫通过实验研究,发现神经系统具有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三个基本特点。它们在条件反射形成或改变时得到表现。

这四种神经活动类型,恰恰与希波克拉底所划分的四种气质类型相对应。

2.气质类型与教育

气质没有好坏之分,每一种气质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教育的目的不是设法改变学前儿童原有的气质,而是要克服气质的缺点,发展它的优点,使学前儿童在原有气质的基础上建立优良的个性特征。

对于胆汁质的孩子,要培养勇于进取、豪放的品质,防止任性、粗暴;对于多血质的孩子,要培养热情开朗的性格及稳定的兴趣,防止粗枝大叶、虎头蛇尾;对于黏液质的孩子,要培养积极探索精神及踏实、认真的特点,防止墨守成规、谨小慎微;对于抑郁质的孩子,要培养机智、敏锐和自信心,防止疑虑、孤独。

命题点5:幼儿性格的发展

性格是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性格差异日益明显,同时又表现出幼儿期性格的年龄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活泼好动。活泼好动是幼儿的天性,也是幼儿期儿童性格最明显的特征之一,不论是何种类型的幼儿都有此特性。

(2)喜欢交往。孩子进入幼儿期后,在行为方面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就是喜欢和同龄或年龄相近的小伙伴交往。

(3)好奇好问。幼儿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主要表现在探索行为和好奇好问。好问,是幼儿好奇心的一种突出表现。(www.xing528.com)

(4)模仿性强。模仿性强是幼儿期的典型特点,小班幼儿表现尤为突出。幼儿模仿的对象可以是成人,也可以是儿童。对成人模仿更多的是对教师或父母行为的模仿,这是由于这些人是幼儿心目中的偶像

(5)好冲动。幼儿性格在情绪方面的表现就是情绪不稳定,好冲动,做事缺乏深思熟虑。

命题点6: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内容有:亲子关系、同伴关系、性别角色、亲社会行为、攻击性行为。

1.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也可以包含隔代亲人的关系。狭义的亲子关系是指幼儿早期与父母的情感联系,即依恋。依恋一般形成于婴儿6~8个月之间,分离焦虑与怯生的出现是依恋形成的标志。

(1)亲子关系的类型。亲子关系通常被分成三种类型:民主型、专制型和放任型。不同的亲子关系类型对幼儿的影响是不同的。研究证明,民主型的亲子关系最有益于幼儿个性的良好发展。

①民主型。这样的家庭中,父母与子女关系融洽,孩子的独立性、主动性、自我控制力、信心、探索性等方面的发展较好。父母对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对孩子的行为做出适当的限制,设立恰当的目标,并坚持要求孩子服从和达到这些目标。同时,他们表现出对孩子成长的关注和爱,会耐心地倾听孩子的观点,并鼓励孩子参与家庭决策。在这种家庭中成长的孩子,社会交往能力和认知能力都比较出色。在掌握新事物和与别的小朋友交往过程中表现出很强的自信,具有较好的自控能力,并且心境比较乐观、积极。

②专制型。这样的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很严格,提出很高的行为标准。如果孩子出现稍许的抵触,父母就会采取体罚或其他惩罚措施。这类家庭的孩子,或是变得驯服、缺乏生气、无主动性,甚至不喜欢与同伴交往、忧虑、退缩、怀疑,或是变得以自我为中心和胆大妄为,在家长面前和背后言行不一。从本质上看,这种抚养方式忽视和抑制了儿童自己的想法和独立性。

③放任型。这样的家庭中,父母对孩子充满爱与期望,他们很少对孩子提出什么要求或施加任何控制。这种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差,往往形成生活不能自理、胆小怯懦、自命不凡、意志薄弱、缺乏独立性等诸多不良品质。当要求他们做的事情与其愿望相违背时,他们几乎不能控制自己的冲动,会以哭闹等方式寻求即时的满足。

(2)依恋的类型。根据利用陌生情境技术测定的儿童的行为特征尤其是儿童依恋的安全程度,爱因斯沃斯把美国婴儿的依恋划分为三大类型:

A型:焦虑—回避型依恋。大约占20%。其人际关系倾向于冷淡、疏远。他们在母亲离开时并无特别的焦虑,能接受陌生人的关注,与陌生人在一起并不十分伤感。整个人际互动中,表现出一些回避现象,如避免成人注视或扭身走开。

B型:安全型依恋。大约占65%~70%。其人际关系表现出舒适、安全的总体特征。陌生情境中,能以母亲为安全基地,接受与母亲的分离,重逢时表现出很大的热情,同时,对陌生人也表现出积极的兴趣。

C型:焦虑—反抗型(或拒绝依恋型)。大约10%~15%。其人际关系表现出相互矛盾的特征。对母亲有明显的矛盾特征,拒绝陌生人,对母亲和陌生人都有气愤的攻击行为。

(3)影响依恋的因素有:

①抚养质量——养育者的敏感性与反应性;②儿童自身的特点——外在的体貌特征、身体的健康情况、内在的气质特点;③文化因素——养育观、养育方式。

2.同伴关系的发展与影响因素

同伴关系是指儿童与其他孩子之间的关系,是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具有平等、互惠的特点。

(1)同伴关系的类型,同伴关系主要有受欢迎型、被拒绝型、被忽视型和一般型。四种类型的基本特征如下:

①受欢迎型。受欢迎型幼儿喜欢与人交往,在交往中积极主动,且常常表现出友好、积极的交往行为,因而受大多数同伴的接纳和喜爱,在同伴中享有较高的地位,具有较强的影响力。

②被拒绝型。被拒绝型幼儿和受欢迎型幼儿一样,喜欢交往,在交往中活跃、主动,但常常采取不友好的交往方式,如抢夺玩具、推打小朋友等,攻击性行为较多,友好行为较少,因而常常被多数幼儿所排斥、拒绝,在同伴中地位低,同伴关系紧张。

③被忽视型。这类幼儿不喜欢交往,他们常常独处或一人活动,在交往中表现得退缩或畏缩,他们很少对同伴做出友好、合作的行为,也很少表现出不友好、侵犯性行为,因此被大多数同伴忽视和冷落。

④一般型。这类幼儿在同伴交往中行为表现一般,既不是特别主动、友好,也不是特别不主动或不友好;同伴有的喜欢他们,有的不喜欢他们,他们既非为同伴特别地喜爱、接纳,也非特别地被忽视、拒绝,因而在同伴心目中的地位一般。

(2)同伴关系的影响因素有:

①早期亲子交往的经验。幼儿在与父母的交往过程中不但实际练习着社交方式,而且发现自己的行为可以引起父母的反应,由此可以获得一种最初的“自我肯定”的概念。这种概念是幼儿将来自信心和自尊感的基础,也是其同伴交往积极、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之一。

②幼儿自身的特征。幼儿的身心特征一方面制约着同伴对他们的态度和接纳程度,另一方面也决定着他们在交往中的行为方式。首先,性别、长相、年龄等生理因素和姓名影响着幼儿被同伴选择和接纳的程度。其次,幼儿的气质、情感、能力、性格等个性、情感特征影响着他们对同伴的态度和交往中的行为特征,由此影响同伴对他们的反应和其在同伴中的关系类型。对幼儿同伴交往关系影响最大的是其在交往中的积极主动性、交往行为及交往技能。

③活动材料和活动性质。活动材料,特别是玩具,是幼儿同伴交往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尤其是婴儿期到幼儿初期,幼儿之间的交往大多围绕玩具发生。

3.幼儿性别角色的发展阶段与行为表现

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主要经历了前三个阶段的发展。

第一阶段:知道自己的性别,并初步掌握性别角色知识(2~3岁)。

儿童的性别概念包括两方面,一是对自己性别的认识,一是对他人性别的认识。儿童对他人性别的认识是从2岁开始的。但这时还不能准确说出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大约到2岁半、3岁左右,绝大多数孩子能准确说出自己的性别。

第二阶段:自我中心地认识性别角色(3~4岁)。

此阶段的儿童已经能明确分辨自己是男还是女,并对性别角色的知识逐渐增多,如男孩和女孩在穿衣服和游戏、玩具方面的不同。对于三四岁的孩子来说,他们能接受各种与性别习惯不符的行为偏差,如认为男孩穿裙子也很好,几乎不会认为这是违反了常规。

第三阶段:刻板地认识性别角色(5~7岁)。

这一阶段幼儿不仅对男孩和女孩在行为方面的区别认识越来越清楚,同时开始认识到一些与性别有关的心理因素,如男孩要勇敢,女孩要文静等。但与儿童对其他方面的认识发展规律一样,他们对性别角色的认识也表现出刻板性。如一个男孩玩娃娃就会遭到同性别孩子的反对,认为不符合男子汉的行为。

进入幼儿期后,儿童之间的性别角色差异日益稳定、明显,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游戏活动兴趣方面的差异。在现实中我们不难发现,幼儿期的游戏活动中,已经可以看到男女儿童明显的兴趣差异。男孩更喜欢有汽车参与的运动性、竞赛性游戏,女孩则更喜欢过家家的角色游戏。

(2)选择同伴及同伴相互作用方面的差异。进入3岁后,幼儿选择同性别伙伴的倾向日益明显。研究发现,3岁的男孩就明显地选择男孩而不选择女孩作为伙伴。还有研究发现,男孩和女孩在同伴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也不同。男孩之间更多打闹、为玩具争斗,女孩则很少有身体上的接触,更多是通过规则协调。

(3)个性和社会性方面的差异。

4.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亲社会行为是指一个人帮助或打算帮助他人或群体的行为及倾向。具体包括分享、合作、谦让、援助等。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是幼儿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幼儿的亲社会行为的形成是在从别人的角度考虑(移情)的基础上,产生情感反应(同情),进而产生安慰、援助等亲社会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说,移情是亲社会行为产生的基础。

幼儿期亲社会行为有以下发展特点:

(1)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不存在性别差异。

(2)幼儿亲社会行为主要指向同伴,极少指向教师。

(3)幼儿亲社会行为指向同性伙伴和异性伙伴的次数存在年龄差异。

(4)幼儿亲社会行为中,合作行为最常见,其次是分享和助人行为,安慰和公德行为较少发生。

5.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发展

攻击性行为是一种以伤害他人或他物为目的的行为,是一种不受欢迎但却经常发生的行为。攻击性行为最大的特点是其目的性。

(1)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特点有:

①幼儿攻击性行为频繁,主要表现为为了玩具和其他物品而攻击,行为更多是直接争夺或破坏玩具。

②幼儿更多依靠身体上的攻击,而不是言语的攻击。

③从工具性攻击向敌意性攻击转化,小班幼儿的工具性攻击行为多于敌意性攻击行为,而大班幼儿的敌意性攻击则显著多于工具性攻击。

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有着明显的性别差异,幼儿园男孩比女孩更多地卷入攻击性事件。

(2)影响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因素是:

①父母的惩罚。研究发现,攻击性男孩的父母对他们惩罚更多,而且即使他们行为正确也经常受到惩罚。以惩罚作为抑制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方法往往给幼儿树立了攻击性行为的榜样。

②榜样。电视上的攻击性榜样会增加儿童以后的攻击性行为,过多的电视暴力还能影响儿童的态度,使他们将暴力看作一种解决人际冲突的可以接受的和有效的途径。

③强化。当幼儿出现攻击性行为时,父母或教师不加制止或听之任之,就等于强化了幼儿的侵犯行为。

④挫折。攻击性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挫折。挫折是人在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使自己的目的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的情绪状态。家长或教师的不公正是挫折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教师和家长在处理问题时,要保持公正的态度和采用公正的方式。

【本节考点知识点小结】

个性是指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

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个性的稳定性不断增强,人与人之间个性的差异逐渐表现明显,呈现明显的倾向性特征和相应的行为模式。从个性的结构层面分析,幼儿个性的倾向系统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稳定与变化,如兴趣、能力等方面逐渐稳定与增强;个性的心理特征系统虽具有稳定的特点,但随着环境、教育等方面的影响,也逐渐表现出一定的特点如气质类型与性格等方面的发展;自我意识系统随着幼儿年龄增长以及环境、教育等因素的作用而逐渐完善,幼儿的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逐渐完善与增强。

社会性发展(有时也称儿童的社会化)是指儿童从一个生物人,到逐渐掌握社会的道德行为规范与社会行为技能,成长为一个社会人并逐渐步入社会的过程。它是在个体与社会群体、幼儿集体以及同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实现的。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内容有:亲子关系、同伴关系、性别角色、亲社会行为、攻击性行为。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既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容(人际关系),又是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因素;性别角色是作为一个有特定性别的人在社会中适当行为的总和,是社会性的主要方面;而亲社会行为和攻击性行为则属于儿童道德发展的范畴。

【本节过关自测】

一、单项选择题

1.有的幼儿遇事反应快,容易冲动,很难约束自己的行动,这个幼儿的气质类型比较倾向于( )。

A.多血质 B.黏液质 C.胆汁质 D.抑郁质

2.下列不属于幼儿自我评价特征的是( )。

A.依赖成人的评价 B.自我评价具有随意性

 C.受认识水平的限制 D.常常带有主观情绪

3.“老师说我是好孩子”说明幼儿对自己的评价是( )。

A.个别方面的 B.多方面的 C.独立性的 D.依从性的

4.( )处于刻板地认识性别角色的阶段。

A.3~4岁 B.5~7岁 C.2~3岁 D.1~2岁

5.攻击性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 )。

A.榜样 B.强化 C.父母的惩罚 D.挫折

二、简答题

1.有哪些主要因素影响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

三、材料分析题

1.幼儿东东,因打了人,没有拿到小红花,而其他小朋友都拿到了。当天妈妈来接他时,他不肯回家,非要拿到小红花才肯离园。经过说服,他明白了道理。从第二天起,他自觉控制自己的行为,每天都要问老师:“我今天表现好吗?”一天,老师说他有进步,给他一朵小红花,东东高兴极了。

请用自我评价及学前儿童自我评价发展特点的有关原理对材料进行分析。

【本节过关自测】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考点解析】1.答案是C。此题考的是幼儿气质类型。往年考试中,幼儿不同气质类型的表现是高频考点。

【考点解析】2.答案是B。此题考的是幼儿自我评价的特点。自我评价的特点在历年考试中常以选择题出现,偶尔出现简答或者分析题。

【考点解析】3.答案是D。此题考的是幼儿自我评价的特点。自我评价的特点在历年考试中常以选择题出现,偶尔出现简答或者分析题。

【考点解析】4.答案是B。此题考的是幼儿性别角色的发展。这一知识点容易考查幼儿性别发展中的典型现象,如刻板性。

【考点解析】5.答案是D。此题考的是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这一知识点频率较高,攻击性行为的性别特点、影响因素考查较多。

二、简答题

1.【考点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影响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因素的掌握。

【答题要点】

(1)父母的惩罚;(2)榜样;(3)强化;(4)挫折。每点可适当展开。

三、材料分析题

1.【考点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幼儿自我评价发展特点的掌握。

【答题要点】

(1)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

(2)自我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

(3)自我评价由个别性评价向多向性评价发展;

(4)自我评价由对外部行为的评价向内心品质的评价发展。

联系材料进行分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