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识字教学,我们对识字教学的理论研究并不空虚,建国以来出现识字教学的派别就有几家,比较有代表的,如,集中识字、归纳识字、字理识字、韵语识字、字族文识字等。但哪一种识字方式都不是尽善尽美的,于是我们一直在不断地探索着新的识字方式,或者我们力求把这些识字方式达到完美的结合。
语文课程的颁布对识字提出了新的要求,其基本的思想是“认写分流,多认少写”。那么如何做好分流,如何提高多认少写的效率呢?教材在编写的时候,进行了精心的策划,无论哪个版本的教材,他们都有一套自己的理论支持。但识字关键还是如何用好教材。从人教社教材来看,虽然吸收了众家之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可最基本的还是随文识字。那么,随文识字到底怎么教?我提出自己的一点想法,供大家讨论。
我认为一至三年级是识字的高峰。要抓好这个阶段,把识字放在教学的重要的位置上,但是小学语文的任务不是为了识字,在识字的同时还要学文。也就是说,面对一篇课文,我们既要考虑识字,还要考虑学文。我们教学的时间是有限度的,这就需要合理地分配课程资源,向课堂的40分钟要质量。怎么要质量?我们必须弄清孩子的识字心理,顺应了孩子的识字心理,我们就可以做到事半功倍。我把孩子的识字心理分成四个阶段:初步感知阶段——具体细化阶段——复习巩固阶段——指导写字阶段。
1.初步感知阶段
随文识字是从文入手的,学生面对的生字都不是孤立的,也就是有一定的语言环境。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这是随文识字的优势。既然有语言环境,大部分生字学生就自己能解决,比如联系上下文猜字,借助拼音等。所以,我认为学生进入课文阶段,教师先不要范读课文,因为教师一范读,学生凭借临时的记忆,大部分字就顺下来了(临时记住的字,我称为“假认识”)。
那么学生真的解决了生字问题了吗?我看未必。这样学生再学生字的时候,就忽略了很多本来不认识的字。如果教师没有范读,开始就让学生自己读书,那么一遇到生字学生就要动脑去解决(这里也可能出现以前学习过又忘记的字)。学生自己尝试解决经历了一个不会到会的过程,会在自己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烙印。这个阶段主要是让学生读准字音,初步感知字形,允许模糊记忆。
人教社教材一二年级大部分课文是全篇注音的,这样虽然给孩子学习生字的拐棍,但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原有认知,所以,教师还要让学生离开拼音这个拐棍。在操作上,学生自己带着拼音读准生字以后,老师要让学生去掉拼音,再次认读。由于学生的识字情况不一样,教师也无法预测哪些人已经学会了或还没有学会哪些生字。所以,教师先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相互考一考,然后,教师要进行全班的检测,检测的重点是课后生字表的字。在检测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读字组词,因为这样不是孤立的识字了,有了语言的环境,学生记忆更扎实。在这个阶段,教师还要注意启发学生联系生活识字,比如在检测的时候,教师可以问学生,这个字以前认识吗?是怎么认识的?这样就拓展的识字途径,教会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2.具体细化阶段
初步读准字音,感知了字形,学生对生字还没有完全的把握。所以,要让学生进入生字的具体细化阶段。在什么时候细化合适呢?有三种处理方式,一是放在学文之前,二是学文之中,三是学文之后。三种方式各有利弊。学文之后再精确地认读生字,这样操作的好处是经过了反复地读文,对字形的感知越来越加深,再精确记忆字形就很顺利了。学文之前就记忆字形,这样操作的好处是为学文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不再有读文的障碍。边读文边识字有利于识字与语言环境的结合,但有时会打断学生理解课文的思路。这样的方式教师不常用。无论什么时候呈现,我们都要把握识字的重点是什么?“会认识的字”和“会写的字”在教法上是有区别的。“会认识的字”重点在字形,也就是想办法让学生记住。随文识字不像韵语或字串识字那么有规律,所以,要从每个汉字的本身特点出发,如独体字、合体字、形声字、形意字等。(www.xing528.com)
老师先不必去讲,让学生自己发现,尊重他们自己的记忆方式,在学生汇报交流的时候,老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再进行恰当的方法引导,老师教给学生一些识字的策略和方法为他们以后识字会打下良好的基础。这里强调的是教师与学生双主体的发挥。这个阶段老师切忌对字形繁琐地分析,老师常常认为不分析字形孩子记不住,其实大部分字不分析字形,孩子凭自己的智慧也能记住的,一节课有十几个生字,每个字都分析,显然要占据大量的时间,那么就挤掉了后面学文的时间了。教师在检测时,心中要有数,也就是哪些字需要分析字形,哪些字不需要分析字形,要有个充分的把握,把重点放在难记的字上。
另外,教师不要过于拓展识字,有的老师不仅要求孩子记住字形,还要求理解字义,一字多辩,甚至会造句说话。这样做拔高了识字的要求,使孩子的识字负担加重了。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削弱了字形的记忆,以后会出现回生。
3.复习巩固阶段
记忆的规律,是由模糊到精确,但要经历一个反复呈现的过程。学生能不能记住生字,经常复习与巩固很重要,学生记得快忘得也快。所以每隔时段教师要让学生再次认读。在操作上,可以分析完字形就认读,也可以学完课文之后,再次认读。认读的方式要多样化,趣味化,如采取游戏的方式(找朋友、开火车、摘苹果)。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再见面。我主张每课都识字,每课都认读,要不断地强化识字过程。现在的问题是,一进入阅读阶段,为了追求阅读教学的完整性和顺畅性,教师不要学生认读生字了,这样的做法不利于打好识字的基础。对于孩子来说,每一课都有的生字,教师不可忽视生字的复习与巩固。
4.指导写字阶段
写字也是对生字的巩固,教学时不要为了写字而写字。人教社教材关于写字的安排,有的字是本课出现的新学的字,有的字是以前课文出现的学过的字。那么对于学过的字,孩子是不是就记忆扎实了呢?这也不一定,所以即使学过了也要注意复习巩固,可让学生说说,这个字是怎么记住的。要求会写的字,不仅要牢记字形,还要懂得意思,所以,对这类字,教学时应该拓展一下,如组词,说话等。
写字指导要严格要求,首先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找规律,以及提出注意的问题。教师再根据学生的情况,适度地点拨,讲解。一定要注意结构、笔画、笔顺、起笔、收笔等。教师的范写很重要,每一笔要让学生看清楚。在实际操作中,有的老师往往忽略写字过程的指导,盲目地操作,比如,有的学生根本就没看老师是怎么写的,还有的老师站的位置不对,写字时挡住了学生的视线。有的甚至用课件代替写字。教师要注意学生写字习惯的养成,要经常地提醒。每个字写字数量不宜多,但要有质量,也就是写一个像一个。写字后,教师注意检测与评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