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生态指教育各因素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相互依存的态势。良好的教学生态是指师生关系、教学环境、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活动等各因素能够和谐共振、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一种“生态”。
1.适宜的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作为一个学校,一个班级,要充分考虑教学环境的适宜性。比如,有的学校,教学楼建在马路的旁边。夏日教室打开窗户,外面车来车往的,嘈杂的声音充斥课堂,没有安静的教学环境,怎么能上好课。还有的时候,教室外是热闹的游戏活动,学生坐在教室里,看得见,也听得清,那么有些学生怎么能安心地读书呢?这样的情况,在某些地区和学校时常发生。那么管理者一定要精心,把教学环境考虑周到。班级的内部环境也很重要。比如,有的班级把教室布置得很花哨,物品摆放也不讲究,没有和谐的美,学生注意力常常因为环境的问题而分散。还有的学校,只考虑生源接纳,不管承受能力,一个班级竟然有八九十人,走进教室是人挤人,人挨人,根本无法开展教学活动,教学环境不和谐,必然要影响教学质量。
2.融合的师生关系
过去,由于教师对自己的价值认识是“师道尊严”,所以常常出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绪对立或公开的对抗。新型师生关系的本质是民主和创造,它是充满生命活力的现代教育的生动体现。在这种关系当中,学生体验的是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的是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教师的活动也不再是依据既有模式灌注现成知识,而要应对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变化的情绪,不断推出有创意、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在师生平等相待的情境中,师生们共同面对的就不仅仅是知识和教材,而是更为广泛、更为精彩的现实生活,通过这种民主平等的交往,素质教育所倡导的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劳动、学会交往可望成为现实。
3.科学的教学方法(www.xing528.com)
人们常说“好的方法”与“不好的方法”,并不是从绝对意义上讲的,某种教学方法相对于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言,是好的方法,而相对于另外的教学目标而言,可能是不好的方法。方法必须与教学目标相适应,与当前的教学情境相适应。例如,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按着自己的方式来学习,有的学生喜欢背诵,有的学生喜欢朗读,有的学生喜欢表演,有的学生喜欢合作……教学生态出现的多样性,学生状态纷杂不齐,导致教师无法调控。由于没有的统一的标准和统一的检测,教学效果很不鲜明。课堂上把握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实施完全意义上的个性化的教学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但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实施统一性的教学则预示着课堂教学的失败,因此,课堂教学必须从二者的断裂处寻求一种可供操作的理念,实现学生的个性张扬,为课堂教学的改革,特别是为课堂教学的创新提供依据。
4.有效的教学手段
现代教学的教学手段不断地创新,特别把计算机技术引进了课堂。计算机辅助教学,能较好处理好大与小、远与近、动与静、快与慢、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形成鲜明的表象,启迪学生的思维,扩大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
然先进的技术手段不一定是有效的教学手段,例如,有的教师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心制作课件,可结果并不理想。有的课件不过是课本搬家,只是起到了代替小黑板的作用;有的教师把界面搞得五彩缤纷,以为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结果适得其反,学生的注意力被鲜艳的色彩所吸引,忘记听老师讲课,而忽略了课堂教学中应掌握的知识;有的教师为了展示精心制作的课件而砍掉了本该由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使学生成了观众;有的教师因为有了多媒体,干脆不写板书,一节课下来学生大饱眼福,可黑板上除了课题没有其他任何痕迹。以上事实说明,计算机辅助教学要用在点子上,不能搞花拳绣腿,要注重实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