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作业改革:淡化统一性,重视选择与合作

作业改革:淡化统一性,重视选择与合作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业的改革也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成败,关系到学生素养的提升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基于以上现状,笔者针对作业改革提出以下思考:1.要求:淡化“统一性”重“选择”我认为,学生作业是在任务驱动下完成的。由独立走向合作,是作业改革的必然趋势。新课程改革纲要也明确指出,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能力是重要的培养目标之一。大量的作业批改,使教师不堪负重,况且不一定有好的效果。比如,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完成组员的作业评改。

作业改革:淡化统一性,重视选择与合作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伸,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的改革也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成败,关系到学生素养的提升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当前,在新课程思想的指导下,课堂教学已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可是面临考试的压力,学生的作业依然沉重,呆板、重复、单一的现象依然存在。尤其在小学,考试在不断地升温,促使了作业量不断地加大。这些现象的反弹,不能不使我们产生对课程改革的忧虑。前一段,笔者对小学生作业展开了调查,发现教师没有不留作业的,并且随意性很大,也就是说,教师高兴怎么留,就怎么留,想留多少就留多少。根本就不考虑科学性与适应性。作业内容大部分是教材中的练习题,并且是反复的操作,另外还有与教材配套的练习册,以及从书店购买的各类过关性习题。教师很少从学生的实际与自身的研究出发,研制适合学生兴趣的作业。现行作业内容与方式,已经成为阻碍新课程实施的一堵高墙。

基于以上现状,笔者针对作业改革提出以下思考:

1.要求:淡化“统一性”重“选择”

我认为,学生作业是在任务驱动下完成的。这是因为小学生年龄小,大部分学生还没有养成自觉地完成作业的习惯。有了任务,他们才知道,做什么,怎么做。过去的作业,完全由教师做主,教师布置什么,学生就必须完成什么,否则就不是好学生。学生听命于教师,被迫完成所有作业,所以,时间一久,学生就厌倦了教师的作业,进而在情绪上抵触,态度上消极,行为上应付,使教师布置的作业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学生的智力、兴趣、技能是有差异的,作业的统一性、必修性、规定性,必然导致学生信心的丧失。为了照顾学生的差异,树立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在布置作业任务的时候,要多给学生创造自主选择的权利与机会。也就是说,有作业任务,但不是要求学生全部完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能力有选择性地完成。这样,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并且注重了学生的层次性。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尝试到成功的快乐。

2.内容:淡化“单一”重“综合”

新课程非常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提倡学科之间的整合。教材的编写也力求在这方面突破。比如,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综合性学习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语文教材淡化了知识体系,强调了能力、方法、情感和谐发展。课后的练习题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凸显人文色彩。这样的设计意图,就是要教师变单一的知识教学转向综合性教学。教材编写的容量是有限的,不能满足各个层次学生以及实际发展的需要,这就需要教师创造性开发教材,那么对于学生作业的布置也不能拘泥于教材。然而,教师习惯了过去的教学模式,很不情愿挖掘教材的内涵,还是把教材中的例子,当作学生必修的课程,所以,作业内容就是教材的内容,每日要学生反复地演练。笔者就观察到,某一学校的教师,要求学生每天都抄写一遍课文,计算几十道数学题。机械的训练,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我认为,教师留给学生的作业不在多,而在于精,作业不能仅限于教材的练习,要突破教材的局限,要多让学生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例如,语文作业,多让学生去读书思考,多让学生搜集与整理资料,多让学生写观察日记等。

3.方式:淡化“独立”重“合作”(www.xing528.com)

过去的作业比较注重学生独立性操作,学生是在封闭的状态下完成作业的。我觉得这是对人格的摧残。人是社会的人,自然的人,人有求知的需要,有情感的需要,有交往的需要。小学生天性就是好动的、好玩的、好奇的,所以,我们不能为了作业而要求学生作业。学生作业的过程,也是人生的体验过程。要让学生感到,作业是一种享受。

由独立走向合作,是作业改革的必然趋势。新课程改革纲要也明确指出,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能力是重要的培养目标之一。新课程的生成性、建构性,也要求学生必须加强合作,学会合作。既然倡导学生合作性作业,教师就要考虑完成作业的方式。教师可以有意识的把学生划分成学习小组,也可以允许学生自由地结对子,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可以寻求同伴、家长、教师的帮助。从策略上,教师多布置一些研究性作业,也就是说学生很不容易独立完成,迫使他们寻求他人合作。

4.评价:淡化“师评”重“多元”

传统的作业评价,完全由教师一个人操作。大量的作业批改,使教师不堪负重,况且不一定有好的效果。学生是作业的主人,如果教师教会他们操作的技术,那么,自己的作业自己来批改是完全可能的。比如,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完成组员的作业评改。作业的评价,也可以让家长或社区人员来参与。总之,可以组成教师、学生、家长、社区有关人员的共同体,实现多角度、多层面的评价。当然,评价的多员参与,不能是盲目的操作,教师始终是策划的主体。教师要分清哪些是可以放开的,哪些又必须是自己操作的,这样才有利于教学反馈,有利于调整教学策略。另外,作业的评价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完成,如网上的对话,这种跨时空的评价,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无论采取何种方式评价,都要注重评价的人文关怀,那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做法要彻底丢弃。

总之,伴随着新课程的深入,作业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广大教师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创新,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让学生感受到作业的快乐,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