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Claire,在康涅狄格州的寄宿女校波特女子中学(Miss Porter's School)读书,2015年秋季入学(15fall)。开学之后我发现了很多新奇有趣的事情,在生活和精神上也大有收获。我就心态和交往的问题讲讲我的经历和体会。
之前我读过一些文章和在美国读书的同学的谈话,其中都提到不要总是和中国人一起玩,要去和美国人交流,不要让别人觉得中国人喜欢扎堆然后瞧不起中国人,或是不管在哪里都有潜在的种族歧视和竞争之类的观点。也许这些现象在北美看起来挺普遍,所以大家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去了美国会不会在自己身上也发生这种情况?如果真的出现了种族歧视怎么办?自己在美国高中还会像想象中那样过得顺利而愉快吗?
针对这些问题,我只想说:不要太在意别人对你的看法。就算真的遇到上述情况,你可以觉得委屈,可以和你信任的人诉说,但最重要的是,不要永远沉浸在这种消极的状态中,而要勇敢地振作起来,让别人看到你的力量,用行动让所有人对你刮目相看。
我2014年在瑞士的一所寄宿学校读过一段时间书。分班考试的时候,我考进了English Advanced Level(英语高级课程),班里只有我一个亚洲人。虽然课程非常有趣,还经常有机会去大学里做实验或者去参观博物馆,但长期没有相同背景的同学在一起渐渐让我觉得有些不适应,就像是失去了依靠。欧洲同学聚在一起玩,竟让我隐隐约约产生了这个学校有种族歧视的想法。
在我逐渐变得难过与消沉的时候,学校的负责老师找到了我。他说的一番话令我终生难忘,这份教导也是我在美国高中读书很快就能适应的重要原因。
If you are in a desperate situation,why don’t you stand up and strive you’re your own power(如果你陷入了一个绝望的境地,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力量为自己争斗)?
记得来到波特女中的第二周,全校同学看了一场关于种族问题的纪录片。纪录片讲述的是关于来自不同背景和不同种族的美国人相互交流和融合的故事。其中有冲突,有争斗,但最后彼此在相互了解与交流中和谐共处。(www.xing528.com)
这个纪录片自然而然地让我联想到自己在瑞士的读书经历。我和那里的同学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曾经互不理解,但现在的我已经不害怕了。而且在波特女中这样友好和互助的环境里,我更有勇气站起来,自信地去面对各种挑战。
上周末和一个美国室友深夜聊天,她问我:“在这个只有20多个中国人的学校,你会觉得不适应吗?会很想家吗?”我说:“会想家,但适应倒是很适应,毕竟我以前有过类似的经历。我很喜欢波特女中,能认识你们真的很幸福。”她坐起身来,很认真地跟我说:“在认识你之前,我以为中国人都挺死板的,不爱和人交流,但是你不一样。在我们这个其他三个都是美国人的宿舍里,你很快就和我们打成一片了。而且你和其他中国朋友在课堂上积极发言也打破了我的先入之见。”
我愣住了。以前我也以为由于国籍问题可能会和美国人有一点敌意,但是我在她眼里看到的只有认真。“我当时听说有一个中国室友的时候觉得很有意思,这样就可以了解世界上一个大国的文化了。”她又笑着补充道。有这样的室友何尝不是幸运呢!
在美国排名靠前的高中里,中国学生的数量是受限制的,于是我们就成了“少数派”。但正因为是少数,我们更需要去积极学习其他人的长处,然后充分表现自己,主动融入所处的环境里。在自己不断努力和成长的过程中,不用在意别人怎么看你,就算他们不喜欢你和你的文化背景又怎么样?渐渐总会有真正欣赏你的人站在你的身旁,无关国家,无关种族,无关文化背景。
时代在进步,人类社会的认知又何尝不是!也许在这种多元化的环境里,人们在逐渐互相了解,消除彼此的误会,最终开创出令人憧憬的和谐美好的未来。
(作者:Claire)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