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讨论,常常会七嘴八舌、嘈杂纷纭,把控不好,就容易出现主题四方游走的问题。教师对此是有准备的。为了让学生的议论有序展开,她特地将学生分成了两个组:谈“利”与谈“弊”,让学生形成辩论的格局,也避免了课堂讨论一边倒的倾向。在教师的引导下,我们发现课堂讨论非常生动。当学生看到抢红包危害健康、淡化亲情、贪图小利等各种弊端时,且看教师的点评是如何推进思考进一步拓展的:
师:最后一句话思维有深度。
师:这同学的眼界和思维方式有点特别哟。他已经由“抢红包”说到了跟“抢红包”密切相关的类似现象。
师:是啊!“抢红包”只是春节一时之热闹,热度过后总会归于平静。你们还能从这极度的疯狂中看到更广泛的类似现象吗?
当拓展完成后,教师又引导学生在归纳的基础上,把现象放在社会背景中往深处推究原因:
师:“抢红包”现象,只是在春节的特定氛围中将生活中再常见不过的“屏幕依赖”现象的爆发式的集中体现、无限放大而已。一直以来,方寸屏幕让我们冷落失去的又何止亲情、友情?
师:同学们,当我们把“抢红包”现象放到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中去思考。你会透过它看到更广泛的社会现象,看到它反映的更深刻的社会问题或时代特点。我想问问同学们,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众多“低头族”的呢?
学生居然看见了“人们对金钱的追求”“人们对网络的痴迷”“人们的精神压力大”等因素。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由点及面、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看到了问题的实质,更从人们精神生活的角度站在社会时代的高度剖析了“抢红包”的本质。
谈完了“弊”,再谈“利”。
有了前面的引导做示范,学生的分析和表达自然按照老师的设想继续推进。学生的表现真正合了老师教导他们“事事关心”的心意,且看学生的表现:
生:抢红包时虽然冷落了亲人,但也让天南海北不能团聚的亲人朋友有了互动的欢乐,增进了情感。而且在发与抢的过程中,在手舞足蹈与忍俊不禁的过程中,年味儿不就酝酿出来了吗?亲情不就慢慢生成了吗?快乐不也就悄悄萦绕在人们的心间了吗?
师:一组反问句,不仅极具表现力,而且思维的深度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哟!点赞!
生:我也觉得抢红包是对传统过年方式的一种丰富。一项新风俗,是一种互动新方式,它拉近了节目与观众、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红包虽然钱不多,但也是一种念想。
师:说得好,毫无疑问,这一新的事物则是对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呈现出新时代春节的异彩纷呈。这是传统与创新的完美结合。“没有历史的未来是一匹野马,而没有创新驱动的未来则是一匹死马。”
生:对了,我看新闻时,记得十八大提到一个新名词:创客。(www.xing528.com)
师:这孩子了不起。小小年纪,国家大事,了然于胸。能解释一下吗?
生:创客,指那些能够利用互联网将自己的各种创意转变为实际产品的人。
生:说到互联网,“抢红包”其实是互联网飞速发展的表现。
生:是的,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好处。我们可以在网上看书,交朋友,查阅资料。
生:妈妈总是在网上购物,很方便。
生:十八大还有新名词“互联网+”。
师:能解释一下吗?
生:不知道。
师:“互联网+”,就是在新的时代,力求互联网于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度融合。
生:对了。电子商务极大地带动了就业,增加了就业岗位,刺激了消费。
生:“抢红包”现象不正是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产物吗?
生:“抢红包”就是用行动告诉世人,互联网金融已融入人们的现实生活。
孩子们对时事的关注,对红包投射出的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理解,超出了想象中初中生的水平,我们无法小看当今的少年!
教师的作用是什么?是在学习过程中想尽一切办法激发出孩子的潜能,让他知道发展和成长是没有天花板的!
教师对思维层次的推进可谓用心良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