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诵读,是学习诗歌的王道。以理解为基础的诵读,以诵读为路径的理解,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往往就是在一遍遍的诵读中,学生才能一步步走向阅读理解的深处。
许老师的教学设计很重视学生的诵读,她几乎用诵读串起了整个学习过程。从开端“读出诗味”环节开始,教师就安排了学生自由朗读、教师范读、合作朗读等方式,让学生熟悉诗歌内容;在“读出诗意”环节中,教师又安排了多次齐读,从理解品味之前到理解领悟之后,学生的齐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饱含深情;在“读出诗理”环节中,教师依然将诵读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以理解领悟为基础的诵读在此处焕发出最美的一面,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表现恰恰成为理解有深度、读诗有感悟的最好表现!
在这首诗的教学中,许老师安排了多种形式的朗读:教师范读、全班齐读、个人诵读,男生读、女生读、个人读等,让学生在自主合作的朗读中探讨诗歌的内涵,更让学生在自由创造性的朗读中展示自己个性化的理解。诗歌是最凝练的语言的精华,富含音韵美、节奏感,在诵读和理解的过程中,我们能看到学生的深入探寻和独立思考。
请看这个片段:
师:我们先看前三节,同学们能理解吗?
生1:这是写一个在外工作和生活了许久的人重新回到妈妈的怀里,他再次感受到母亲的温柔。后面的不好理解,不知道诗人为什么会这样写?
师:有同学能解答他的疑问吗?(www.xing528.com)
生2:我想大概是写的另外的人吧,“深情地”还是写对这个回来的人的感情。但不知为什么要写两只杯子?
师:诗歌是朦胧的,不同的读者会读出不同的内容。老师是这样理解的:当远行的游子回来时,既感受到了母亲温柔般的关爱,也感受到了父亲深情的热切的关注,两只杯子后面我们可以想象成父子对坐,也可以想象成祖父祖母,或者自己的兄弟姐妹。我想无论这两只杯子后面是谁,这都是一种团圆的幸福。
师:让我们齐读第五节,去感受亲人般的温情吧。
(师生齐读第五节)
关于“两只杯子”的深入探究,在反复诵读品味和不断地质疑探寻中,师生合作完成了难点的突破。没有刻意的设问,却有探寻的趣味,还有由个别到一般的规律的总结。这样的学习过程是值得回味的,也能为孩子视野和思想的拓展助力,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实现从“学得”到“习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