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引领学生循序渐进达成诗歌学习目标

教师引领学生循序渐进达成诗歌学习目标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学目标的确定,可谓“专一”。依据文本的特点,李老师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反复诵读诗歌,理解本诗意象,领会诗人深沉的情感。一节课学习一首诗歌,能达到这样的目标已经足够了;而细究“理解意象”“领会情感”的达成,一节课能做到这些,就已经很不容易了。专一的目标得以实现,需要借助正确的路径。教师引领学生诵读,每一遍诵读带着不同的目标,才能循序渐进达成终极目标。

教师引领学生循序渐进达成诗歌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可谓“专一”。

依据文本的特点,李老师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反复诵读诗歌,理解本诗意象,领会诗人深沉的情感

《我爱这土地》一诗很短,但其中却有大量的意象,对于学生而言,能将这些意象理解清楚,就等于揭开了文字的帷幕,走进了诗歌内容的舞台;理解情感,是读懂一首诗的最重要的任务,而这一切必须以理解内容为基础,教师将之列为循序渐进的两个层次,是合乎学习规律的。一节课学习一首诗歌,能达到这样的目标已经足够了;而细究“理解意象”“领会情感”的达成,一节课能做到这些,就已经很不容易了。(www.xing528.com)

专一的目标得以实现,需要借助正确的路径。要达成“理解意象”“领会情感”的目标,教师借助的手段则依然是“反复诵读诗歌”。众所周知,诵读,是学习诗歌的基本手段,然而要将诵读与理解自然融合,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师引领学生诵读,每一遍诵读带着不同的目标,才能循序渐进达成终极目标。在“初读感知”部分,教师用范读、自由朗读、指名朗读、小组朗读、背诵全诗等几个环节,从读得熟练到读出重音和停顿,从熟读到背诵,通过一遍遍诵读,教师已经引领学生实现熟悉文本的目标。在“共研释疑”部分,师生共同研讨两个主问题,在品读、研读、赏读过程中逐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最后的诵读环节,教师让学生带着理解后的成果去诵读,在完成引领学生理解内容和情感的目标之后,此时的诵读效果自然更好!

教师用“读”串起了整个学习过程,用“读”的差异体现“理解”的重要:理解之前的熟读,是为了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入理解过程;理解之后的朗读,则改变了诵读效果,因理解而更臻完美。课堂上呈现的朗读层次、朗读效果的变化,能让学生领悟到“熟读成诵”与“理解朗诵”的差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